從肖像畫到自拍照:眼睛的置中現象

分享至

過往對肖像畫的分析可以發現,藝術家傾向將其中一隻眼睛置於畫布上的水平中心,這似乎是教科書裡面從未提到、許多訓練有素的畫家卻不約而同遵循的神祕構圖法則。隨著數位時代的到來,現在科學家的疑惑也有了新的提問對象——自拍照。在未經訓練、一般人拍下的自拍照上,我們能否發現眼睛置中現象呢?

撰文|蘇建翰

●肖像畫中的「最置中眼」

在一個人像作品中,有許多的「中心」,例如畫布的幾何中心是其一、人臉的對稱中心是其一、兩眼連線的中點也是其一,透過繪畫、攝影等創作方式描繪人像的過程裡,構圖的平衡與否經常取決於各種中心如何擺放。

圖一、最置中眼為最接近水平中線的眼睛(來源:[2], CC BY 4.0)

眼睛雖然位於臉部的兩側而不是中心位置,不過眼睛本身的位置或許也是一個重要的構圖元素,尤其是「最置中眼(most centered eye)」和水平中心的相對距離。最置中眼的定義如字面所示,指的是兩眼中最接近水平中心的眼睛。判斷的依據是首先找出水平中心位置,定此水平中心為座標原點,通過此水平中心的垂直線即為垂直中線(圖一白色虛線),如此定義出的垂直中線左右兩側即各佔圖像面積的一半,圖像中的各個部位也可以依此計算出其和垂直中線標準化後的水平距離,或者說是在水平軸上的座標:負數代表位於垂直中線左側,正值則位於垂直中線右側,分別量出兩眼的座標,我們就可以指定最接近垂直中線的該眼為最置中眼。

圖二、肖像畫出現的眼睛置中現象 (左) Tiziano Vecellio, 1512 (右) Leonardo da Vinci, 1505

過去一份研究針對近六百年來的肖像畫進行分析,試圖找出什麼元素最容易被放在水平中心的位置。透過對最置中眼、兩眼中點、嘴巴的坐標分析可以發現,最置中眼的位置為單峰分布,有集中在水平中心的情形;兩眼中點的坐標分布則呈現雙峰分布,由於最置中眼可能為左眼或右眼,因此這個結果也間接呼應眼睛置中的現象;嘴巴的坐標分布雖然也呈現單峰、峰值出現在水平中心,但並不如最置中眼的分布來得集中。總的來說,相對於兩眼中點或是嘴巴這類位於臉部對稱線上的特徵來說,繪者似乎更傾向於將其中一隻眼睛放在畫面水平中心的位置上——而這個眼睛置中現象似乎是過往藝術教科書裡面從未提到的一個法則。

●統計下的巧合?

對於眼睛置中現象是否為構圖的潛在規則也有研究持相反意見,認為或許只是統計取樣下意外出現的結論。一派的反對意見從理論出發,透過研究進行模擬,試圖證明當要把比例相對大的頭部塞進畫布裡的時候,隨機產生的位置誤差即可能呈現在肖像畫上發現的結果;另也有研究認為,根據人類偽忽視(Pseudoneglect)——注意力容易聚焦於視野左半邊——的傾向,如果繪者真有意識地將其中一眼置於水平中心,據此得出最置中眼的分布取向的峰值不應該出現在正中間的位置,而是在中間偏左的位置。另外一派則進行實驗,一份研究檢視志願受試者的自拍照,並沒有在其中發現眼睛置中的情形,因而對該現象存在與否抱持質疑態度。

這些研究雖然各有立論基礎,卻沒有辦法提出決定性的反對意見,比如用以進行模擬的參數或許可以重製出接近統計的結果,卻難以說明這些參數的實際意義;偽忽視所造成的誤差除了因個體和實驗行為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來說也小得幾乎難以察覺,因此能不能在眼睛置中現象的統計中顯像出來也是有待討論的問題;另外,透過招募受試者依據實驗團隊的指令拍下自拍照來蒐集資料,也可能流失人們在自然情況下對照片構圖的潛在感知。

●自拍照也有最置中眼

隨著時代的演進,現在想要留下自己容貌的美好印象,不再需要仰賴訓練有術的畫家、攝影師,只要舉起手機打開前置鏡頭,喀擦一聲就能隨時隨地產生一張自拍照,伴隨著網路的普及,大量的自拍照不停地被創作出來發表在社交軟體上。如果教科書少有提及的眼睛置中是一個內隱、普遍的傾向,那麼我們裡應在社群平台上來自世界各地「素人」創作者們的自拍照中也發現這個現象。

為了驗證這個假說,研究人員取材源於社交平台Instagram的公開資料庫selfiecity (www.selfiecity.net),蒐集來自六個城市各640張的自拍照,包含泰國曼谷、德國柏林、英國倫敦、俄國莫斯科、美國紐約、巴西聖保羅,總數為3840張的自拍照來進行研究。

圖三、自拍照元素位置分布(左)最置中眼 (右)非最置中眼 (來源:[2], CC BY 4.0)

剔除姿勢過於極端、或是轉頭角度過大的自拍照後,研究團隊分析剩下的3556張照片最置中眼位置的分布曲線,發現最置中眼位置呈單峰分布,峰值出現在接近水平中心的位置(圖三左),而非最置中眼則呈雙峰分布的情形(圖三右)——不只是學院出身的藝術家創作的肖像畫,即使是未經訓練的一般人拍下的自拍照也有將其中一隻眼睛置於水平中心的傾向。

透過對性別、城市的個別分析,也呈現類似的結果,據此我們可以推測,或許眼睛置中並非教育、文化的結果,而是受我們天生對於構圖如何達到平衡的共有感知影響。尤其這個研究分析的目標是自拍照,大多數人習慣一次拍數張自拍照,再選取喜歡的照片上傳,這個篩選過程的背後可能就有一個天生的感知系統運作著,而眼睛置中正是該套系統覺得較為平衡的構圖方式。除了眼睛置中以外,這個研究也有一些意外的發現,例如最置中眼的分布(圖三左)有很微小的左傾現象,或許是偽忽視的展現;另外,相對於右眼而言,左眼似乎更容易成為最置中眼,這究竟只是統計取樣的意外結果,還是感知系統另一個潛在法則,就有待其他研究去釐清。

 

參考資料:

[1] C. W. Tyler, "Painters centre one eye in portraits,” Nature, vol. 392, pp. 877–878, 1998.
[2] Bruno N, Bertamini M, Tyler CW (2019) Eye centring in selfies posted on Instagram. PLoS ONE 14(7): e0218663.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18663

 

--
作者:蘇建翰,目前就讀於台灣大學電信所碩士班,期待能透過自己的一點心力, 將各領域的有趣發現分享給大家。

(Visited 122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