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如何影響大腦?(1/2)

分享至

科技如何影響大腦?(1/2)

撰文/Jo Carlowe│譯者/王怡文
轉載自《BBC知識》2017年2月第66

(圖片來源:Getty)

Google讓你變笨,iPhone令你沒定性,而社交媒體則使你反社會。如果這些報紙頭條可靠,那我們的大腦真的岌岌可危了。現代科技正讓我們個個神智不清,要是再不注意,就會真的不省人事。

當然,實情並不像上述那麼黑白分明。但這類報導層出不窮,因為「我們的心智能力正在遭受侵蝕」的說法似乎有點道理。我們現在連記得自己的電話號碼都有困難,但在僅僅數年前還能記得好幾十筆。在網路上,讀者偏好短而簡單的報導,而非長而周延的作品(當然,《BBC知識》的讀者肯定是例外);我們也都認識某個「沒帶手機就坐立難安」的人。

那麼實情到底是什麼?首先,這種對於慣用工具產生「神經質焦慮」的情形並不是新聞。西元前370年,柏拉圖就警告,希臘人若「信賴文字」會「降低利用自身記憶的意願」。覺得耳熟嗎?

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大腦確實會隨著使用電腦或智慧型手機而改變,同樣地,大腦也會隨著使用筆、螺絲起子或其他工具而改變;大腦在我們修剪草坪、打高爾夫或煮晚餐時都會改變。我們的生活經驗不斷在形塑大腦運作的方式。所以問題並不在於「科技是否改變大腦」,而是「大腦如何適應現今螢幕不離眼、永遠在上網的連線世界?」

就科學而言,我們離確定的答案還遠得很。但就當前最新的研究,並訪談各領域的傑出專家,看看他們認為全人類的大腦正在受到哪些影響⋯⋯

注意力

簡訊、臉書通知與新聞快訊的手機提示聲,不斷分散這個世界的注意力。許多專家相信,這種不間斷的資訊轟炸以及即時回覆的需求,已經侵蝕了我們的專注力。

微軟公司在2015年的研究中調查了2,000名加拿大人,並使用腦電波圖(EEG)觀察另外112人的腦部活動。他們分析後發現,人們的平均注意力廣度(attention span)已經從2000年的12秒下降到8秒。據說連金魚的注意力廣度都有驚人的9秒。這並非一家公司在炒新聞,雖然這個領域的研究大多是經驗之談,但確實有幾項調查支持注意力廣度縮減的看法。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2年針對美國及波多黎各2,000名教師的調查中,有87%的教師認為學生的注意力廣度短、容易分心。同年,英國教育機構培生(Pearson)所做民調也得到類似的結論:在受訪的400位英國教師及2,000位學齡及小學孩童的家長中,有七成說孩子的注意力廣度比以前短。

同時,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也提出報告說,有11%的學齡兒童被診斷出有注意力缺失過動疾患(ADHD);在1990年之前,這個數字小於5%。

這些研究顯示我們的注意力廣度正在縮減,而現代科技則成了眾矢之的。兩者間的因果關係尚待更多研究才能確定,但專家認為一定找得到。「我個人確信科技已降低了專注及等待的能力,並增加了立即得到資訊的需求。」美國史丹佛大學神經科學家Russell Poldrack說。

判決:資訊時代的確縮短了我們的注意力廣度。

心情

科學家先後發現,重度使用網路與憂鬱之間有強烈關聯性,社交媒體尤其備受關注。這對健康教育專家Aric Sigman而言並不意外,他認為高度接觸社交媒體會讓人對自己不滿意,「你花在社交媒體上的時間和對身體的不

滿意程度,兩者之間為正相關。看太多理想化的影像似乎會激發某些腦區的神經網絡,像是與恐懼及焦慮有關的杏仁核。」

Sigman引用一項研究為例:和母親傳簡訊的女孩會釋出「壓力荷爾蒙」(皮質醇),而不是面對面互動時的「愉悅賀爾蒙」(催產素),「我們可能天生需要與關心的人有一定的接觸次數。與人接觸不足,可能會造成健康問題。」看來,光在臉書上「見面」,是不夠的。

判決:科技可能影響心情,但取決於我們怎麼使用它。

記憶力

隨著電話號碼、地圖與資訊隨手可查,我們越來越不依賴記憶。德國神經科學家Manfred Spitzer警告,這種「認知卸除」可能導致「數位失智症」。

英國貝德福德大學的James Barnes指出,研究發現網路及電玩上癮者的大腦灰質有萎縮現象,過度使用科技似乎最容易損害額葉(掌管計劃與組織等功能的腦區)。然而他補充說明,還需要更多研究來探討不同於「上癮」的「真正」網路使用者。

數位卸除或許也會降低記憶鮮明度。有項美國研究要求博物館訪客拍攝某些展品、某些純粹欣賞,並在隔天測試他們的記憶;結果訪客比較不認得自己拍攝過的展品,也比較想不起相關細節。

但是倫敦大學學院的Sam Gilbert認為,這也有正向的一面,「研究顯示,把資訊儲存在電腦之類的外部媒介,可能對大腦儲存新記憶有幫助,因為你可以擺脫不必要資訊的干擾。」

判決:短期可能會改變,但長期影響尚待釐清。(待續)

(本文由教育部補助「AI報報─AI科普推廣計畫」取得網路轉載授權)

(Visited 285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