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病毒感染背後的疾病
■病毒是一種得寄生於宿主才能存活的微生物,為了可以繁衍子孫萬代,不少病毒想方設法地與宿主共存。更令人擔心的是,與人體長久共存的病毒,除了直接引起感染的症狀,有些意料之外的間接疾病也隱藏在病毒感染背後。
撰文|楊朝傑
●不起眼的疱疹病毒藏匿在腦部伺機而動
病毒與人類長久共存的情況,在台灣最為典型的例子是慢性 B 型肝炎,由於在 1984 年之前新生兒尚未全面推廣接種 B 肝疫苗,造成全台灣的 B 型肝炎病毒帶原率高達 15%,代表著 5-6 個人當中有 1 個人是帶原者。
不過,本篇要談的主角是看似毫不起眼的單純疱疹病毒 (herpes simplex virus, HSV),常見的口唇疱疹是由第一型單純疱疹病毒 (HSV-1) 感染引起,水泡樣的病灶好發於嘴部、鼻子、下巴等,由於有著無需治療自己就會好的特性,許多人甚至沒有察覺到已經被感染。
症狀輕微的小小疱疹病毒,最近卻有越來越多研究證據發現它可能與一種腦部疾病有關,也就是目前尚無法治癒、令人惶恐的阿茲海默症 (老年失智症)。最大的原因出自 HSV-1 具備厲害的隱身大法,就像驅之不散陰魂般,一旦被 HSV-1 感染,可能終身無法根除,並且潛伏在腦部神經內,當身體疲憊或免疫力不足時,病毒會活化而再次復發。科學家懷疑,因為 HSV-1 長期反覆的活化感染,會產生腦部損傷積累,可能進而引發了阿茲海默症。
●疱疹病毒可能是阿茲海默症的致病原因之一
阿茲海默症的病程是逐步、緩慢的認知功能退化,特徵為腦部出現 β 型澱粉樣蛋白 (β-amyloid, Aβ) 異常堆積,形成不正常的斑塊 (plaque)。近十幾年,國際間很多科學家發現疱疹病毒感染與阿茲海默症發病率息息相關,因此展開了一系列探討研究。HSV-1 和阿茲海默症之間的關聯性證據,包括了在患者腦部斑塊中發現病毒的 DNA;在體外 HSV-1 感染的培養細胞中會積累 Aβ;並且在 HSV-1 感染的小鼠動物實驗中,也看到鼠腦中積累了 Aβ。這些證據意味著,HSV-1 是造成 Aβ 和斑塊的原因之一。
台灣國防醫學院研究團隊近年發表的論文也為此領域供獻了充份的證據,根據健保資料庫比較 8,362 名皰疹病毒感者與 25,086 名無感染者的差異,結果發現皰疹病毒感染者的阿茲海默症患病風險會高出約 2.6 倍,並且利用抗疱疹病毒的藥物治療後,能明顯降低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所以科學家也建議,失智高風險患者可使用抗疱疹病毒藥物作為阿茲海默症的預防性治療,而未來開發 HSV 疫苗才是治本的解決之道。潛伏的疱疹病毒不時復發感染之現象,就如同投石擊水,雖一時不起浪花,也泛漣漪,但這種長期連鎖反應是我們絕不想要的結局。此外,我們要特別留意的是,目前這些資料都還僅是相關性的研究,尚缺乏明確的直接因果關係證據,所以感染皰疹病毒也不代表一定會導致阿茲海默症。
●有些病毒也可能引發癌症
引發感染症狀背後的間接疾病,不只有皰疹病毒。有些病毒造成癌症的相關性,其證據更已是無庸置疑。在此舉幾個例子,B 型及 C 型肝炎病毒可能導致肝癌;人類乳突病毒 (human papillomatus virus, HPV) 可能導致子宮頸癌;EB病毒 (Epstein-Barr virus) 可能導致鼻咽癌。當然,可恨的壞病毒不只有這幾種,還有其他的病毒也會引發癌症。
雖然,不同病毒引發癌症的機制相異,但多數都涉及病毒傳播 DNA 影響健康細胞的基因組成,進而造成細胞致癌化。臨床上也會盡量以藥物或疫苗消滅這些病毒,來降低病毒感染所伴隨的致癌風險。
理想上,我們都希望能與這些病毒們井水不犯河水,相安無事,但理想情境可能只存在於夢中或地球外的宇宙。在病毒危機四伏的真實世界裡,我們還需靠著科學家不斷一步一腳印地挖掘各種疾病真相。
參考資料:
- 許耀峻醫師,義大醫院胃腸肝膽科,慢性B型肝炎
- Itzhaki RF. Front Aging Neurosci. 2018;10:324. Corroboration of a Major Role for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in Alzheimer's Disease.
- Tzeng NS, et al. Neurotherapeutics. 2018;15:417-29. Anti-herpetic Medications and Reduced Risk of Dementia in Patients with Herpes Simplex Virus Infections-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in Taiwan.
- 台灣癌症臨床研究發展基金會-談肝癌與B型C型肝炎的關係
- 何志明醫師,國泰綜合醫院婦癌中心,子宮頸癌
- 台灣癌症臨床研究發展基金會-EB病毒與鼻咽癌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