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著?來一杯「萵苣」吧!
撰文|王宏原
說到「萵苣」這種蔬菜,不知道各位腦海中浮現的是哪種模樣的蔬菜呢?有人想到的可能是在用來夾烤肉以及夾在三明治裡的生菜。萵苣就和多數的食用蔬菜一樣,至今已經培育出不同外觀的品種,包括羅美生菜,像是家常料理常見到的「大陸妹」與「A菜」,還有一種在沙拉中會見到,富含大量乳汁的「奶油生菜」。
在這些繁多的品種中,有個特徵幾乎是所有萵苣品種共有的,那就是將葉莖剝開時會流出白色的乳汁,這也是萵苣的英文lettuce以及學名Lactuca sativa的由來——源自於拉丁文的「牛奶(lac)」一詞。
不過想當然萵苣的「乳汁」肯定與真正的牛奶不同。實際上萵苣植株內的這種乳汁具有明顯的苦味,甚至在某些品種中還具有輕微的毒性,而我們今天要講的主題就和萵苣的「乳汁」有關。
在那之前,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萵苣的歷史。
現今萵苣的祖先是一種被稱為毒萵苣(Lactuca virosa)的植物,可在埃及的壁畫上發現其身影,其乳汁的毒性具有類似鴉片的效果。過去的古羅馬人甚至會在飯後來片毒萵苣協助午睡;而隨著之後不斷地篩選,其毒性成份才逐漸減少,並成為現今具有許多品種的萵苣。從毒萵苣到現今品種的萵苣,其白色的乳汁中含有苦味的山萵苣素(Lactucin),正是影響人們睡眠的一種化學物質。
動物細胞以三磷酸腺苷(ATP)作為活動能量,而ATP含有的化學能量經過使用後,最終會變成最低階的腺苷。而隨著身體活動,腺苷會累積在腦部,抑制腦部睡眠中心的神經細胞,表面上有接受腺苷的受體,也因此當腺苷的累積到一定濃度後就會關閉神經細胞的抑制作用,從而活化腦部的睡眠中心,開始產生睡眠的訊號;前面提到的山萵苣素就是一種激動劑,其作用是直接刺激腺苷的受體,從而加快腦部睡眠中心的活化,達到促進睡眠的效果。
另外附帶一提,經常用來提神的咖啡,其機制是咖啡因的化學結構與腺苷相似,會與腺苷一同競爭神經細胞上的受體,使得睡眠中心神經細胞的抑制作用延長,維持腦部清醒的狀態。從這點來看咖啡因與山萵苣素的作用剛好相反。有趣的是,儘管萵苣具有促進睡眠的效果,但是與萵苣屬為近親的菊苣屬(Cichorium)植物,同樣含有山萵苣素的根部,但經過烘烤研磨後反倒能作為咖啡的替代品。這種不含咖啡因但具有類似苦香味的「假咖啡」曾流行於十九世紀的法國,現在則被視為替代咖啡的健康飲品。
萵苣特殊的風味成為現今代表性的家常料理蔬菜,不過從其苦味源頭的山萵苣素以及對人體影響的機制來看,會發現與咖啡因有著一些有趣的淵源,對於生活緊湊的工作人來說,喝一杯「萵苣」說不定比一杯「咖啡」對身體還要來得健康呢!
參考資料出處:
- Prospects of wild medicinal and industrial plants of saline habitats in the Jordan Valley
- Determination of lactucin in roots of chicory (Cichorium intybus L.)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