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人生就是不斷的學習,我思故我在——訪謝伯讓老師

分享至

●5/20 謝伯讓老師主講:「大腦、意識與錯覺」點此報名

採訪、撰文|楊于葳

●腦科學也能偵查辦案嗎?

還記得在2009年於日本紅極一時的《腦科學先生》嗎?由木村拓哉飾演的九十九先生,因為一場意外導致左腦嚴重創傷,為求得生存,復健過程中不得不讓右腦加速發展,與此同時獲得超乎常人的思考能力。為更加瞭解大腦的奧秘,九十九先生成為一名腦科學家,加入警察廳科學警察研究所,以腦科學為基礎協助警方偵破一連串的刑事案件。

「腦科學也能偵查辦案嗎?」你心中是否也有這樣的疑問呢?既然這是一門科學,必然與科學理論密不可分,解答的路徑必定有跡可循。而且不可否認的是,大腦的確潛藏著許多我們不知道的事情,而腦科學家的工作正是以科學的方法,幫助我們驗證結果,求得解答。

●致力推動科普的腦科學家

老師曾出版過許多本科普暢銷書,說起出書的動機,一切都要從學生時期開始說起。每種學門都有各自的語言,「科學」亦如是。為了讓更多人認識科學新知,學生時期的老師利用課餘閒暇時,於網路部落格撰寫科普文章,題材皆是取於當時閱讀的文獻內容。將艱澀難懂的科學語言轉化為通俗的文字並不是件簡單的工作,但老師對此卻是樂此不疲,能夠漫無所求的撰寫科普文章,是一種人生的樂趣。

雖然剛開始的想法很簡單,僅僅是分享個人學習到的新知內容,每個月撰寫一至兩篇科普文章,日積月累有培養出一群忠實讀者,開始在線上與讀者們產生互動。有時為了解答讀者們提出的疑惑,老師必須要再找到找更詳盡的文獻資料,把相關的科學原理釐清後,才能夠更加清楚地解釋給讀者們。所謂的教學相長大概就是這個樣子,而這也是老師樂在其中的原因。

●大腦何其奧秘!

學習的過程中,讓老師最感興趣的研究議題是大腦與意識的機制,而這類的議題涉及許多領域,包括心理學、生物學、心靈哲學、計算科學。透過跨領域的學習,老師發現每一種學門都有不同的思維模式,當我們能夠多元地接觸每一門的學門,對於思考一個問題會有很大的幫助。印象較深刻的是,大學時期的老師從原本的生命科學系畢業後,為深入理解議題的種種的面相,因而轉換領域,於碩士時攻讀心靈哲學,博士班又轉念認知神經科學,目的就是想透過不同的角度,研究大腦與意識之間的問題。

不管是哲學或是科學,對思考上都有很大的幫助。哲學主要是透過分析以及邏輯思考的方式,找出各種理論上可能的假說,只要是邏輯上一致,我們就要盡可能的提出各種可能,或者是天馬行空的想法。相反的,在科學的領域裡,當我們面前存在多種可能的想法時,我們要怎麼透過實驗的方法刪除掉某些不可能的假設。所以學門之間其實是有互補的功能,能夠多元的接觸各種學門,在研究一個問題的時候會有許多助益。

●如何研究「大腦與意識」?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主要的實驗內容包括注意力、意識、視覺、大腦活動等,而研究的方式通常有兩種,一種是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另一種是透過行為研究。

比方說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我們可以把受試者放在大型的腦部造影機裡,將受試者進行麻醉,觀察受試者在有、無意識時大腦的反應差異。當我們找來許多受試者進行類似的實驗時,我們可以觀察到每個人的大腦活動模式是否大致相仿,再透過統計的方式,我們可以找出人類意識消失時,大腦狀態發生的變化。

另外一種常用的方法,是以行為心理學角度出發的行為研究。例如我們可以給予正常受試者視覺上快速閃現的刺激,這些刺激快到無法被有意識的知覺到,但卻仍可進入受試者眼睛被大腦處理。在這種無意識的視覺刺激下,我們可以觀察刺激能否改變受試者的行為或是改變大腦運作,如果可以,我們即可知道這些變化的相關訊息處理過程是可以獨立於意識而存在的。

●以腦科學家為榮

憑藉跨領域的求學歷程,以及自身忠於解謎的興趣,老師對於現在從事的科學研究工作,懷抱著高度的熱忱。也因為研究工作與解謎的行為大致相同,身為一名科學家同時也像是一名偵探,每天在實驗室裡的活動就是一連串的偵查活動。未來十年老師並沒有什麼特別不同的計劃或目標,主要把時間與精神專注於研究上,行有餘力就會繼續推動科學普及的工作,不只是把自身研究的內容發揚推廣,更要把其他重要的研究成果,轉化成一般大眾都能夠吸收了解的內容。

●我思故我在

大腦的意識固然重要,但回歸大腦的本質還是要從「思考」講起。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曾經說過:「我思故我在」。從老師求學時的狀況來看,不管是高中或者是大學階段,學生為了應付考試、升學而被動的增加自身知識,學習的方式主要還是以被動的方式學習新知,缺乏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希望未來能夠看到的轉變是化被動為主動,讓學生採取積極的方式學習。例如我們以問題為導向學習方法(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讓學生找到一個喜歡或者是想要知道的問題,而他們學習的目的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透過解決問題的方式來學習必須的知識以及必要的方法。如此一來,或許就可以讓學習帶來轉變,使得學生更加樂於思考,終能學以致用。

●5/20 謝伯讓老師主講:「大腦、意識與錯覺」點此報名

 

加入好友

(Visited 152 times, 2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