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海燕颱風是氣候變遷惹的禍?

分享至

編譯|高英哲web-AP.717744222058

據報導,海燕颱風已造成菲律賓上萬人死亡。菲律賓目前還在收拾殘局,不過已經有人在揣測這場災難是否是氣候變遷所造成的。菲律賓代表在前陣子於波蘭華沙召開的聯合國氣候會談上表示,在與會者做出「有意義的」進展之前,他要絕食以明志。不過這個造成毀滅性損害的颱風,果真與全球氣候變遷有關嗎?以下為您整理幾則答客問:

Q: 海燕颱風是人類測得最強的颱風嗎?
A: 似乎是這樣沒錯。海燕颱風持續風速在時速 310 公里以上,是有紀錄以來最強的登陸熱帶颱風。先前的紀錄保持者是 1969 年侵襲美國密西西比州,風速正好超過時速 300 公里的卡蜜兒颶風。

這是近十二個月內第三個侵襲菲律賓的颱風。潭美颱風在今年八月間,造成呂宋島淹大水;寶霞颱風則在去年十二月間,造成民答那峨島兩千多人死亡,以及 17 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海燕輕輕鬆鬆就超過了這個數字,根據美國彭博產業 (Bloomberg Industries) 資深保險分析師的報告,海燕颱風總計造成 140 億美元的經濟損失。由於菲律賓人對於風災跟水災高風險區域掉以輕心,死亡人數可能也會高出許多。


Q: 氣旋 (cyclone) 、颱風 (typhoon) 跟颶風 (hurricane) ,到底有什麼差別?
A: 其實只是同一種極端氣候現象,在全世界不同地區有不一樣的名字而已。在大西洋跟東北太平洋的風暴叫颶風,在西北太平洋的叫颱風,在南太平洋跟印度洋的則叫做氣旋。


Q: 這些風暴在這個逐漸暖化的世界,有沒有變得更為劇烈?
A: 這個問題價值連城,然而目前科學界對此尚無共識。

風暴從海洋接收能量,因此隨著熱帶海洋上層變得愈來愈溫暖,風暴也跟著變強甚至可能更常發生,似乎還蠻合理的。熱帶風暴的潛在強度,確實跟著海洋表面溫度上升而增強,然而海洋暖化的效應,也會因為風切現象增強而被抵消。風切現象指的是吹向不同方向的風,海拔高度不同,其強度也會有所變化;風切會阻礙風暴形成,或是在風暴達到極高強度前將其撕裂。

許多氣候研究者持平而論,認為熱帶風暴活動確實會隨著地球暖化而有所增長。有些證據顯示風暴強度在過去三十年間有所增長,不過只有觀測記錄夠多的北大西洋資料比較可靠,其他地區的相關證據並不確鑿。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CC) 在最新報告中,謹慎地就目前所知總結如下:「根據熱帶氣旋的發生頻率、持續時間及其強度等等因素,總合估算其風力能量的氣旋威力消散值,諸如此類的時間序列指數顯示,自 1970 年代末期以來,北大西洋的氣旋有向上增長的趨勢,北太平洋西部氣旋向上增長的趨勢則比較疲軟,然而對於長期趨勢的解讀,仍舊受限於相關的資料品質。」


Q: 氣候模型怎麼說呢?
A: 儘管熱帶風暴在天氣圖上是個極為顯眼的現象,然而全球氣候模型太過粗略,無法算出這種相對來說比較小規模的大氣擾動現象。因此科學家必須透過大氣循環的一般模式,推估全球暖化對風暴活動的影響。

舉例來說,在麻省理工學院研究颶風的凱利.艾曼紐 (Kerry Emanuel) 就採用一種技法,在氣候模型中模擬大量的熱帶氣旋。他的研究方法預測結果指出,除了西南太平洋地區以外,在二十一世紀的所有熱帶海洋地區,熱帶氣旋的形成頻率與強度都會有所增長。

--

 研究出處:Did climate change cause Typhoon Haiyan?

責任編輯:Vita Chen

(Visited 122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