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影製程大解密】(2)——2025年正展開的半導體競賽

在晶片微縮的競賽中,過去六年,EUV(極紫外光)成為突破的利器,它的波長僅13.5奈米,能刻畫出比頭髮直徑小上千倍的電路細節,然而,這項技術並非唾手可得:從動輒數億美元的設備成本,到需要真空與特殊反射鏡的嚴苛條件,再到光罩檢測的繁複手續,每一步都牽動著半導體製程的效能與良率,然而,2025年開始,台積電已經更進一步率先引進High-NA EUV,將推動製程進入2奈米以下的時代,在這場半導體的競賽中,誰有功夫能率先駕馭這道最強光束,就掌握了未來十年的半導體霸主地位。

Read more

【微影製程大解密】(1)——當年台積電如何彎道超車?

在顯微鏡下,半導體晶片宛如一座縮微城市,每條「道路」都比頭髮的千分之一還要細微。工程師是如何在如此微小的尺度上,打造出這些精密的電路網絡呢?答案就在微影製程。這項技術就像奈米雕刻師,不斷突破物理與工程的限制,讓同樣大小的晶片能容納更多的電晶體與功能模組,進而提升運算速度與降低功耗。本文將帶領讀者走進微影製程的世界,探索它的科學原理與演進歷程,並以此視角回顧台積電如何在2004年憑藉創新的浸潤式微影技術,成功超車全球半導體業,躍升為業界的領航者。

Read more

壟斷就是權力:AI產業供應鏈上的戰爭

AI產業蓬勃發展,一般大眾首先關注的,大多是在軟體應用層面的問題與限制,但在該產業執行長們的眼中,其實硬體設備上的供需不平,也是一項非常大,甚至影響層面更廣的因素。它不只影響產品的價格、技術開發的速度,甚至影響了產業間權力台桌上的規則,甚至是國際局勢。以晶片製造為例,Nvidia幾乎獨占了高階晶片的市場與技術,這也使得它在整個產業中有極大的權力,不僅可以自由決定價格,甚至也能透過配貨來決定各家AI公司的技術發展。儘管近期有不少雲端運算大公司也將手伸向晶片製造領域,但究竟能濺起多大的水花仍然需要再做觀察。

Read more

從全自動化製造邁向智慧製造

台積電以半導體代工製造服務為核心,自1987年創立後,台積電創立的專業分工合作模式,重新定義半導體產業的商業模式,因具有先進技術、卓越製造和客戶夥伴關係,三位一體的競爭優勢,奠定台積電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領先地位。在智慧製造的潮流之下,台積電也積極投入智慧工廠,透過持續的研發與資訊系統整合,目標由全自動製造精進到智慧製造,可望再次創造新的半導體製造里程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