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統計】五種古怪的疾病風險指標

分享至

■ 這不是「恐怖的家庭醫學」節目,不過人類的確發現了某些看起來枝微末節的事情比想像中更重要。諸如手指長度、握力跟家中排行,都可能與重大疾病有關。

無名指與食指的相對長度可能與某些疾病有關—不過女生倒是不必擔心

編譯 ∣汪芃

隨著記錄人類生活習慣及疾病的資料庫愈來愈大,學界似乎也發現愈來愈多古怪的致病因素。

過去,研究人員往往只能找到一些明顯的健康風險,但現在有了電腦科技輔助,所能研究的範疇已遠不止於此了。舉例來說,現在新的分析技術已經顯示,我們的手指長度、手的握力、甚至身高,都有可能是可靠的指標,可藉以看出每個人的癌症、壽命及心血管疾病指數。

然而,美國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的數學家戈汀(Rebecca Goldin)指出,根據統計資料做出來的研究,並不一定就是好研究。戈汀同時也是統計資料評鑑組織 STATS.org?的研究主任。

戈汀解釋:「只要找一個很大的資料庫,作各式各樣的統計分析,就很容易得到看似了不起的研究成果。雖然做出了東西,但成果很可能只是機率造成的,完全是謬誤。如今每每有一些新的研究發表出來,接著就被說不可信,這已是司空見慣。」

雖然用大筆大筆的醫療資料做研究很容易,研究發表的速度快到科學家往往來不及審核(光是各種臨床實驗期刊,每天平均就發表75篇深入研究,但其中只有約11篇經過審核),但其中有些研究確實禁得起考驗,統計方法跟因果解釋都站得住腳。

以下是一些目前已知的健康風險指標,十足古怪,卻很可信:

手指長度

目前已知至少有兩個基因控制男性在胎兒時期的睪丸發育,分別是HOXA和HOXD,而睪丸則是分泌睪固酮的器官。但這兩個基因同時也控制了手部的發育,特別是食指和無名指。目前已有研究提出一些與睪固酮相關的假說,指出食指及無名指的長度比大有玄機,和性能力考試表現性格特質運動能力都有關聯。

這些假說大部分都無關緊要,但《英國癌症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一份即將發表的新研究指出,食指和無名指的長度比,其實是攝護腺癌的重大指標:男性的食指若比無名指長,罹患攝護腺癌的比例就比較低。

這項研究的作者之一埃里斯(Rosalind Eeles)表示:「這說法聽來奇怪,但並非空穴來風。」埃里斯是英國倫敦癌症研究學院(ICR,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的癌症遺傳學家。

埃里斯率領研究團隊,比較1,500多名攝護腺癌患者及3,000多名隨機抽樣男性的資料,發現若撇除家族病史及其他因素不談,60歲以上的男性,若食指比無名指長,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平均低了33%。而年輕男性的數據差異更明顯,食指較長的年輕男性得攝護腺癌的比例,平均低了87%。

食指無名指的長度比與攝護腺癌的關聯,還須再針對其他人採樣統計,才能證明確實是有意義的指標,但戈汀說「這種檢測方法又快又不用侵入人體,的確大有可為。」

癌症研究學院的分子遺傳學家瑞普里(Elizabeth Rapley)代表學院表示:「現在說手部診察很有用處還太早了,充其量只能說,這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攝護腺癌的成因,也就是或許睪固酮跟攝護腺癌有密切的關聯。」

快樂的海濱度假,帶來的是多年後皮膚癌罹患率升高

握力強弱

有一項研究計畫觀察了6,000多名45到68歲的男性,共歷時25年,研究結果指出,這些人在人生歷程中,是否能免於身體殘疾,與手的握力關聯最密切。這些男性中,手握力最弱的一組,身體殘疾的機率和握力最強的那組人相比,整整多了一倍。此外,有另一份研究針對年老男性及女性,結果也顯示握力與壽命呈正相關

但相關並不代表就是成因。許許多多研究都指出,最好的長壽秘訣,就是健康飲食、規律運動,以及杜絕不良習慣,好比抽煙。

使用牙線

牙縫裡的菜渣可能感覺起來不會構成什麼威脅,但已有許多研究顯示,慢性口腔感染(也稱為牙周病)容易導致和血液循環相關的問題,包含冠狀動脈心臟病。

這種說法的理由是,口腔細菌經由牙齦潛入血液中,可能會形成動脈斑塊,將堵塞心臟。口腔長期感染,也可能引起發炎,讓身體狀況更容易引起心臟病發。

陽光假期

如果你離機場不遠,不用花大錢就可以搭飛機,那或許你要走訪大千世界更容易,但罹患皮膚癌的風險也會增加。

瑞普里指出,1970年代,有段期間英國經濟一片榮景,英鎊大幅升值,英國人民出國旅遊的比例因此大增。

瑞普里說:「當時很多英國人去西班牙的海邊度假,大做日光浴,我們現在發現,這些人罹患黑色素瘤皮膚癌的機率都比其他人高。」

家中排行

男性如果在兄弟姊妹間排行老大,罹患睾丸癌的機率會比其他人要來得高。

「許多研究都指出,第一胎出生的人會接觸較多雌激素,因此罹患睪丸癌的風險較大,不過這個假說至今還未百分之百證實。」瑞普里解釋。

過去40年來,罹患睪丸癌的病例成長整整一倍(瑞普里補充說明,這個數字增長跟診斷技術進步無關),學界懷疑一些與雌激素相似的化學物質是罪魁禍首。舉例來說,許多農藥都含有類雌激素成分,這些化學物質便很可能進到我們的食物和水源裡。

另外,排行老大的人最大的健康風險,似乎是兒童白血病。兒童白血病時常發生在家中較大的子女身上,且似乎與社經地位有很大的關聯。瑞普里認為,這可能和免疫系統的訓練有關。

瑞普里說:「有很多跡象顯示,這跟常接觸病毒、感冒和細菌有關。」她表示,長子長女年幼時,家中還沒有兄弟姊妹可以彼此傳染病菌,因此接觸病毒及細菌的機會太少,「很早就上托兒所的小孩,罹患白血病的機率也比待在家裡的小孩低」,也是一樣的原因。

戈汀表示,像這類分析資料庫的醫學研究,評鑑時有些要特別注意的重點,例如研究樣本數是否夠大,是否有提出形成關聯的可能原因,是否將機率及外部因素納入考量,以及是否提到其他可能的解釋,但除了上述幾點之外,這類研究最重要的,應該是以正確角度看待健康風險。

「很多醫學研究往往沒什麼清楚的效用,」戈汀說,「打個比方,假設有一項因素,會使你的某個健康風險從百萬分之一提高到兩倍,那也不過是百萬分之二而已。因此除非研究成果會帶來很大的衝擊,使醫界改變治療方法,否則這類研究很難帶來什麼實質效益。」

原文出處:The Weirdest Indicators of Serious Medical Risks

責任編輯:MissZoe

修正版本:2011.01.14 17:05 釋出

(Visited 102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