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專題】一藥定江山:藥物與社會專題徵稿
■ 藥是一種可以改變人們身體狀態的物質,它們的發明和應用為人類的歷史寫下新頁。中藥與西藥,毒藥與解藥,外服或內用,湯藥、散劑、膠囊與錠劑,藥以各種形式存在。請你也說個跟藥有關的故事吧!
藥的小歷史
「若藥不瞑眩,厥疾不瘳。」這段話出自《孟子‧滕文公》,意思是說「吃藥不會頭暈眼花的話,病就不會好」,顯示至少在戰國時期人們便觀察到藥物可能具有副作用這件事了。現在我們都知道藥物有沒有副作用跟它是否能治好病沒什麼關連,藥物與毒物之間的關連則是淵遠流長地留在人們心中。但究竟「藥」是什麼?
現在英文的「藥」這個字可能來自於古荷蘭語,意為存放植物的「乾燥桶子」;也有人認為是來自於波斯語「氣味芳香」的意思。總之,古代的人們從自然界中擷取可能對身體有效的物質,包括植物與礦物等等,稱之為藥。但它不見得是被用來治療疾病,也可能用以做為麻醉劑或興奮劑。近現代的化學興盛之後,以化學合成的藥物讓人們可以更精準地使用過去混雜在天然物質裡面的「有效成分」。
藥的倫理學
有些藥物在人們還不瞭解它的成癮性的時候被使用跟販賣,直到發現它比想像中危險已經是一段時間以後的事,譬如19世紀時海洛因曾經被當成一般的止咳藥來販賣。現在在某些國家,販賣海洛因會被處死。這是當初德國科學家海夫曼(Felix Hoffmann)製造出名為「英雄」的海洛因時完全沒想到的事。
有些人與團體非常反對使用生活形態藥物(lifestyle drug),也就是說他們認為藥只應該用在治療病痛的場合,而不應該用以讓生活錦上添花。至於什麼是錦上添花類的生活形態藥物,按照日本政府的規定包括:生髮劑、口服避孕藥、壯陽藥跟安眠藥。這與人們對於「自然狀況」的想像有關,人們似乎也比較喜歡標榜「天然」的藥物。
即日起至11月30日止,我們公開徵求任何與「藥物和社會」有關的文章,無論是書評、一般評論、採訪報導或歷史記事,全都歡迎您投稿至CASE,獲選者將致上稿酬以示感謝。
?
活動名稱:一藥定江山
徵稿規則
或寄至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台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CASE 編輯小組收
來信請註明:
(1) 個人資料:真實姓名、服務單位、聯絡電話
(2) 投稿項目:請務必在信件標題中註明哦!
授權條款:來稿經採用者,視同同意授與國立台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就該作品進行重製發行、公開展示、公開播送、編輯改作等一切著作財產權利;唯著作人格權仍歸作者所有,可將該作品另行發表、自行集結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