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機器學習技術開發美國空軍飛行員的決策支援系統

分享至

近年來隨著疫情的衝擊,一些航空公司為了因應航班取消所帶來的虧損,進行了相關的人事調整,但隨著疫情的收束,人才需求又成了迫切的議題。隨之而來議題,也讓民間的航空企業和軍方的空軍需求形成了拉鋸關係,如何確保飛行員等相關航空人員的配置,又能因應時代需求,正考驗整體航空事業。

撰文|王冠云

來源:MotionElements

 

空軍的嚴格標準與機師培訓

根據波音與空中巴士等飛機製造商的研究報告,未來航空業的市場仍然會增長,不只是人們以飛機來進行移動的需求增加,發達的電子商務物流也有增加對於空運的需求。長期而言,未來20年將增加約65萬名的飛行員。

在航空業缺人才的情況下,美國空軍更加面臨著飛行員短缺的嚴峻狀況。美國空軍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USAF) 參謀長David Goldfein表示,要減輕飛行員短缺帶來的衝擊,加速訓練過程、擴大招募範圍、留用合適人才、減少培訓耗損等方法,都是可以執行的策略。

Wasilefsky等人 (2024) 發表於《Decision Support System》(決策支援系統)期刊的文章,為了減少飛行員培訓時所耗損的人力,開發了一套決策支援系統,藉由機器學習的輔助,讓系統能推薦具有競爭力和潛力的飛行人才。同時,作為軍方使用的系統,該系統必須滿足五大原則:明確的權責歸屬、公平、可追蹤、可信賴、可治理。然而,機器學習模型可能因為背後進行了過於複雜的計算,讓人腦難以直觀解釋模型的數學式,因此被視為「黑盒子」,但這樣的模型就違背了軍方系統所應該遵循的原則。不過,Wasilefsky等人 (2024) 為了突破這個盲點,使用SHAP值和共型預測 (conformal prediction) 來解釋模型,用來估計每個特徵量對於預測結果的效果量,以及使用更透明且容易處理的方式來預測不確定性,並且給予預測量的區間值。

 

成為空軍飛行員之前的層層考驗與模型訓練

要成為空軍飛行員的一員,必須要經過層層的訓練課程及考核之後,才有可能正式加入飛官的行列。整個過程的進行相當耗時,Wasilefsky等人 (2024) 所開發的決策支援系統,網羅了2010年到2018年過往美國空軍的資料來進行模型的訓練與調校。

在進行模型訓練的時候前,研究者使用了共型預測 (conformal prediction) 的手法來進行資料數據的分割。Wasilefsky等人 (2024) 將資料分為三個資料集,資料集一和資料集二是訓練集,而資料集一主要用來進型特徵量選擇的訓練,資料集二則是用以測試模型表現,資料集三則是校正用資料集,最後用以建立共型分數 (conformity score)。在研究者的算式假設中,共型分數可視為誤差項,越小代表越具有一致性。

資料收集部分,Wasilefsky等人 (2024) 收集的特徵量來源包含學術GPA分數、飛行時數、PCSM考試分數、TBAS分數、AFOQT分數等,其中也包含了性格測試分數,並且考量了其他人口統計變項,如性別、種族、教育程度等等。在眾多的訓練特徵量中,使用Boruta技術,將特徵量收斂,並且進行模型的訓練。而根據Boruta所篩選出來的特徵重要度,PCSM分數、AFOQT分數以及飛行時數是較為重要的特徵量。

美國空軍飛行員選拔及訓練流程|來源:Wasilefsky et al., 2024。中文為本文作者參考常用用法翻譯,非美國國防官方認證中文翻譯

模型訓練方面,Wasilefsky等人 (2024) 分為兩個方向,其中之一是使用貝式網路 (Bayesian network) 來進行計算,這種模型的特色在於以條件機率來評估預測目標。而根據前一段提到的特徵量選取結果,在計算線性高斯貝式網路 (Linear Gaussian Bayesian Network, L-GBN) 的時候,也以Boruta所表示的各個特徵量的重要度來進行模型觀察變項的選擇,主要分成兩個層面,一個是以測驗成績為基準,一個是以專家意見為基準。最後,模型計算的結果顯示,以專家意見為基礎來選擇的特徵量,所計算出來的模型誤差較低,顯現了如何確保考核委員會的專家委員們的專業度與公平判斷,是相當重要的。

另一方面,模型訓練還使用了各個常用的機器學習模型,包含XGBoost、多層感知器 (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支持向量回歸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SVR)、隨機森林 (Random Forest)、CatBoost、LightGBM等。結果顯示,SVR模型的誤差最小,因此,也使用了SVR模型來進行SHAP值的運算,以便求得各個特徵量在模型運算時的重要度。以解釋性而言,最具有影響力的前四個特徵量分別是PCSM分數、USAFA的出身背景、飛行時數以及學業GPA成績。值得注意的是,從USAFA出身的訓練生更具有潛質,而隨著飛行時數的累積,正向的影響越大,若是飛行時數低,甚至會帶來些微負面影響。

 

決策支援系統的可行性

有了以上模型計算的基礎,Wasilefsky等人 (2024) 試著建立了一個使用者介面,整合成了空軍飛行員申請者選擇系統 (Air Force Pilot Applicant Selection System, AF-PASS),而這個決策支援系統,目標是設計給最後一道關卡,專業飛行員訓練 (SUPT) 委員會的委員使用。

不過,雖然研究者以美國國防部的系統標準初步開發了這個決策支援系統,但是其中用來解釋的數學式以及圖表,仍然必須經過一定程度的教育訓練後,才容易使人閱讀,依舊不夠直觀。此外,SUPT往往必須服膺於美國空軍的需求,目前的模型雖然根據過往八年的資料進行訓練,但每年仍然有一定程度的策略更新,使得人才的需求有些微不同的變化。

Wasilefsky等人 (2024) 在論文末尾也表示,目前開發的系統仍然不能取代人才選拔的流程,但是,即使只是作為國防部內的個人用途,目前設計出的架構仍然非常有幫助。例如,可以協助SUPT委員會在進行判斷時部分的討論依據。而除了空軍以外,其他領域若是要設計具有可解釋性的AI工具,也很有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Wasilefsky, D., Caballero, W. N., Johnstone, C., Gaw, N., & Jenkins, P. R. (2024). Responsible machine learning for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pilot candidate selection.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180, 114198.
  2. 波音《飛行員與技術員展望 2023-2042》
  3. 空中巴士《全球市場預測2023-2042》
  4. 飛行員的短缺(飛安季刊81期)
  5. 公視新聞網–《美民航機師嚴重短缺 預估至少需求上萬人》
(Visited 111 times, 2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