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與金文的「龜」字與古代中國的龜使者

分享至

甲骨文的「龜」字有側視、俯視兩種象形字形,在卜辭中除了作人名使用外,一般指作占卜工具使用的龜。商代占卜習用龜腹甲,除本地與方國進貢,也可能也來自長江流域或南中國,品種為斑龜屬的花龜和烏龜屬的烏龜。中國使用龜甲占卜的最早時間與地點大約在公元前十七至十五世紀先商至早商階段的河南,起源脈絡已無可考。龜被選擇作為占卜工具的原因可從《史記・龜策列傳》中獲得啟發,在先民認知裡,龜可能是具有通天地本事的使者。

撰文|江柏毅

甲骨文的「龜」字是一個相當容易辨識的象形字,在二十世紀初便由羅振玉認出,該字有著側視、俯視兩種字形,前者昂首、被甲、短尾,或僅見前足,後足隱於甲中,也有四足皆不見的省形;俯視的「龜」字則與晚商、西周早期金文類似,可見首、尾、四足及略呈橢圓或帶紋路的背甲。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所收錄的小篆和古文字形分別反映了早期「龜」字兩形的特點(圖一)。

圖一:「龜」字的各種早期字形|來源:作者提供

甲骨文、晚商和西周早期金文的「黽」字與俯視的「龜」字相似,是蛙科動物的象形(圖二),差別在於「龜」大多有尾、後腿直伸,龜首或帶略為凸出的尖顎;而「黽」字無尾、後腿回折。西周晚期至戰國以後的「黽」字則訛作从它从兩爪之形,為小篆所從。

圖二:「黽」字的各種早期字形|來源:作者提供

晚商與西周早期金文的「龜」字多表族氏名,而甲骨卜辭裡的「龜」字除了少數案例作人名使用外,如《合》17591「壬申,龜主四屯,岳」、《合》7859「貞:隹龜令?」一般指的是作占卜工具使用的龜,如《合》17666「丙午卜,其用龜?」、《合》9471「貞:念般龜?」

占卜是人們在面對不可知的未來時,嘗試預測吉凶禍福的一種神祕活動。中國上古時期的占卜可能種類繁多,形式多樣,正如司馬遷在《史記・龜策列傳》裡所說的「三王不同龜,四夷各異卜」,但若根據考古發現與文獻記載,古時的占卜方法以骨卜、龜卜和蓍筮最為普遍。骨主要指獸骨,包含牛骨、鹿骨、豬骨、虎骨等,有時也偶見人骨;龜則指龜甲,主要是龜腹甲,另也有少數使用龜背甲的情況;蓍則指鋸齒草 (Achillea millefolium),一種菊科蓍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人以蓍草乾燥的莖來占卜。

商代所使用的占卜工具到了今日僅存不易腐敗的獸骨與龜甲,而就整體比例而言,後者的數量遠高於前者(註一)。根據鑑定,河南安陽殷墟的卜甲來自斑龜屬的花龜 (Ocadia sinensis) 和烏龜屬的烏龜 (Chinemys reevesii)(註三),它們的來源除了本地與方國進貢外,可能也來自遙遠的長江流域或南中國(註二)。中國使用龜甲占卜的最早時間與地點,根據考古證據,大約落在公元前十七至十五世紀先商至早商時期的河南地區,較骨卜晚數百年(註四)。

今日我們已無法確知商代使用龜甲占卜之風起源,但從考古發現來看,從距今八千年河南賈湖遺址以及後來黃河、長江流域的仰韶、馬家浜、大溪、大汶口、龍山文化等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墓葬中,都可發現相當數量的龜甲遺存隨葬,主要放置於墓主人腰間或頭、胸、腹部、腳邊,龜甲或爲上下剖分、穿孔並以繩綴合,龜甲內往往裝有骨針、骨錐,或數量不等、大小不均、顔色不一、形狀各異的小石,其用途、含意或被認為與籠統的龜靈崇拜有關,或推測是巫師法器、醫具和卜筮工具,仍莫衷一是。另有些墓葬中甚至發現有以玉、陶、石質製作的龜,其意義也有待釐清。總的來說,在史前時期先民對龜的偏好似乎有著跨時代、跨族屬、跨地區的普遍性,但其與商代使用龜甲占卜是否有歷史文化上的聯繫則未可知。

商代晚期的甲骨卜辭迄今沒有提供我們為何龜會被選來作占卜工具的解釋,但這個問題或許可從《史記・龜策列傳》中獲得啟發。現存《龜策列傳》的內容與《史記》裡的許多篇章不同,並非司馬遷所撰,而是西漢中後期元、成帝年間博士褚少孫因遍尋司馬遷所書原典未果,而向當時的太卜、掌故文學長老習事者請教後,綜合增補而得。該傳自「褚先生曰」以下可能即褚少孫所蒐羅整理西漢時期與龜卜相關的一手材料。考量到秦始皇焚書時「…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褚少孫所輯內容可能保留有年代更早的觀念,因此具有參考價值。

褚少孫在《龜策列傳》中記述了當時巫祝在操作占卜過程中的一段話,寫道:「…假之玉靈夫子。夫子玉靈,荊灼而心,令而先知。而上行於天,下行於淵,諸靈數策,莫如汝信。」可見當時的巫師稱龜為「玉靈夫子」,之所以要在龜上燒灼出兆璺的原因,是因為玉靈夫子在所有的靈物占卜中是最靈驗的,有著能夠「上行於天,下行於淵」的通天地本事。

至於為何龜在所有靈物中最為靈驗呢?若參考一些東周時期至漢代的文獻,如《管子・水地篇》、《白虎通》、《說苑・辨物》、《洛書靈準聽》、《論衡・卜筮篇》、《淮南子・說林訓》等,主要見有「水火衝突說」、「宇宙圖說」和「龜長壽說」三種看法。水火衝突說源於東周時期的陰陽五行學說,認為龜生於水,屬陰,藉由屬陽的火的灼燒而產生兆璺,是生於水而發之於火的表現,集兩種相衝突的力量於一身,因此能先於萬物而預知禍福。宇宙圖說主要見於漢代讖緯之書,認為龜的外形本身即宇宙的縮影,背象天、腹象地,甲上的花紋則象天上星宿,因此龜本身即能「見存亡、明吉凶」、「不偏不黨,帷義是從」。至於龜長壽說則認為龜之所以靈驗,是源於表現在壽命可達千年上的神力,且由於「龜」的讀音與「舊」、「久」相似,進而產生了遇到疑問時向耆舊、長壽者請教學習,是再自然不過的事的看法,也因此龜可以作為占卜工具。上述三種說法都有自己的一套邏輯,但說法出現的年代距離商代晚期已有近千年之遙,因此可信度究竟多高、是否反映著商代思維,皆無從稽考。

 


註釋

註一:商代早期占卜使用獸骨為主,龜甲為輔,且全為龜腹甲。商代中期以後龜甲用於占卜的數量大增,超越獸骨,並開始有出現使用龜背甲的情況。

註二:龜甲來自南方的證據見卜辭《合》7076「㞢(有)來自南,以龜。」、《合》8994「龜不其南以。」而《合》9811「唐入十」、《合》902「竹入十」、《合》2498「賈入七十」等則顯示方國進貢也是龜甲的來源之一。

註三:舊說還有柴棺龜 (Mauremys mutica)、靴腳陸龜 (Manouria emys) 及可信度稍低的安陽田龜 (Testudo anyangensis)。

註四:先商時期使用龜甲占卜的證據僅為一片出土於河南鄭州南關外遺址的卜甲,仍有年代爭議,或認為其年代並非先商時期的公元前十七世紀,而較可能趨近於早商時其二里崗下層二期的公元前十五世紀。中原地區使用獸骨占卜的最早時間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約公元前二十世紀左右。

 


參考文獻

  1. Keightley, David N.
    1979, Sources of Shang History: The Oracle-Bone Inscriptions of Bronze Age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 王興國
    2014〈龜占蓍卜解謎 – 論龜蓍作為卜筮具及其在古代卜筮中的作用和地位〉,《文史哲》第二期,頁45-65。
  3. 王樹明
    1991〈大汶口文化墓葬中龜甲用途的推測〉,《中原文物》第二期,頁22-26,36。
  4. 宋雅萍
    2007《殷墟YH127坑背甲刻辭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5. 朴載福
    2009〈關於卜用甲骨起源之探討〉,《文博》第二期,頁20-24。
  6. 汪寧生
    1998〈談史前器物用途的研究〉,《史前研究》,頁95-106。
  7. 范方芳、張居中
    2008〈中國史前龜文化研究綜論〉,《華夏考古》第二期,頁69-75,120。
  8. 高廣仁、邵望平
    2000〈中國史前時代的龜靈與犬牲〉,輯於高廣仁著,《海岱區先秦考古論集》,頁291-303,北京:科學出版社。
  9. 單育辰
    2020《甲骨文所見動物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0. 黃銘崇
    2005〈先秦宇宙觀中的「龜使者」〉,輯於蒲慕州編,《鬼魅神魔 – 中國通俗文化側寫》,頁41-81,台北:麥田出版。
  11. 葉祥奎、劉一曼
    2001〈河南安陽殷墟花園庄東地出土的龜甲研究〉,《考古》第八期,頁85-92。
  12. 劉一曼
    1997〈安陽殷墟甲骨出土地及其相關研究問題〉,《考古》第五期,頁51-61。
  13. 劉玉建
    1992《中國古代龜卜文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4. 謝炳軍
    2020〈論晚商的龜卜和信仰〉,《殷都學刊》第三期,頁11-18。
(Visited 2,856 times, 3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