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物也可以發電?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黑科技

分享至

氣候變遷是這個世紀人類面臨最大的挑戰之一,為了節省栽培作物所消耗的能源,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PMFCs, plant microbial fuel cells)技術應運而生。PMFC 可以利用水田中的微生物與植物根際沉積物產生電子,經由外加的電極,將生質能轉換為電能,是具有潛力的下一代新興能源。

撰文|何郁庭

 

氣候變遷是當前人類面臨最大的挑戰之一,極端的氣候事件,不只對人類的經濟活動造成嚴重的影響,甚至連基本的溫飽都可能出現問題。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會排放溫室氣體,是氣候變遷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種植糧食作物的行為,本身就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與能源,而能源多數仰賴石油產品。

為了盡可能節省栽培作物所消耗的能源,科學家發明一個可以同時種作物與發電的奇蹟技術——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PMFCs, plant microbial fuel cells)。這是個利用植物、微生物,與電極和線路將生質能轉換為電能的系統。除了發電之外,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甚至可以用來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屬,還有處理污水與廢污泥等問題,著實是個擁有巨大潛力的綠色技術,值得好好關注它未來的發展。

 

PMFC的原理

PMFC 系統的原理很像電解電池,不同的是,這個系統中有植物與微生物參與。微生物利用植物根部沉積物(root exudates)的有機物質產生電子,電子經由陽極傳輸到陰極,產生電位差並形成電流,使生質能轉化為電力,供人們利用。而陰極接收電子後,會進行還原反應,將氧氣與氫離子還原成水。

圖一|水稻田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示意圖。來源:文獻 1

 

因微生物需要在缺氧的環境下進行,所以常見的 PMFC 會利用水稻、香蒲等水生植物物種,PMFC 的實際安裝示意圖如圖一,陽極會埋在土中,微生物在根系區域(rhizosphere)活動;陰極則漂浮於水中與陽極以線路相連,並連接電壓記錄器,測量電壓的強弱與變化。

 

PMFC 的挑戰

乍聽之下,PMFC 聽起來好處多多,使用門檻也不高,那麼,為什麼這個技術尚未被全世界廣泛使用呢?雖然這個技術相當環保,但目前技術面依然處於起步階段,儘管已經有很多研究者投入相關研發工作,仍有許多挑戰有待破解,最大的痛點在於 PMFC 的輸出功率不足,還有發電能力不夠穩定。

不同的材料與配置方式的 PMFC,輸出功率有很大的差異,舉凡植物種類跟生長階段,土壤中微生物的數量,電極的材料,都會導致發電效率不同。再加上環境中光線的強度、二氧化碳濃度,還有溫度、濕度、酸鹼值等因素,都會影響電池的發電量與穩定性。由於發電的效能未能標準化,使投資成本與能量回收的投資回收時間(PBT, payback time)難以計算,所以,進展到商業使用並以此營利的公司並不多。

目前最有名的應用,是一間荷蘭的生物科技公司「Plant-e」(文獻 4),該公司原先只是瓦赫寧恩大學的一項附屬產品,不過從 2013 年起,成為一間正式的公司,利用 PMFC 的技術,開發照明設備產品與教育相關的服務。

除此之外,也有許多研究者前仆後繼地投入 PMFC 的研究,有些研究看準其復育污染田地的潛力,致力使用此技術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屬(文獻 5)。也有些團隊試圖改良 PMFC 的配置,使其可以在盆栽與植物工廠中使用(文獻 6)。由此可見,尚未克服的技術難題並不減損人們對 PMFC 的興趣。

利用 PMFC 產生更強、更穩定的功率輸出,且更快回收裝置的成本,是這個技術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而是否願意關注與使用這樣的能源,則是民眾的選擇。在氣候變遷的世代,無論在社會上扮演什麼角色,小小的動作都可以為永續的環境盡一份心力。

 

參考文獻:

  1. Inohana, Y., Matsumoto, A., Nagoya, M., Hirose, A., Kouzuma, A., Watanabe, K. (2020). Rice Paddy-Field Microbial Fuel Cells: Fundamental and Recent Progress. In: Kumar, P., Kuppam, C. (eds) 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s. Springer, Singapore. https://doi.org/10.1007/978-981-15-6868-8_13
  2. Felix Tetteh Kabutey, Qingliang Zhao, Liangliang Wei, Jing Ding, Philip Antwi, Frank Koblah Quashie, Weiye Wang (2019) An overview of plant microbial fuel cells (PMFCs): Configurations and applications.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110:402-414. https://doi.org/10.1016/j.rser.2019.05.016.
  3. Shrirang Maddalwar, Kush Kumar Nayak, Manish Kumar, Lal Singh (2021) Plant microbial fuel cell: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341:125772. https://doi.org/10.1016/j.biortech.2021.125772
  4. Plant-e | Spark of Nature (Website) https://www.plant-e.com/en/
  5. 官崇煜(2019)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進行環境綠化、復育與資源化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博士論文。doi: 10.6342/NTU201901104
  6. 【研究成果】懸掛浸水式植物栽種系統:拓展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應用潛力。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推展中心報導,2022-11-17。https://spec.ntu.edu.tw/20221117-research-earth/
(Visited 995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