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Nobel系列報導六】光纖通訊、電荷耦合元件 同獲諾貝爾物理獎

分享至

光纖通訊的突破性進展&影像半導體電路CCD的發明…

2009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CASE記者? MissZoe◎整理報導

2009年諾貝爾物理獎頒發給影響當代社會深遠的兩項重要發明,光纖通訊與電荷耦合原件(CCD)。我中研院院士高錕教授因光纖研究而獲得二分之一的獎金,其餘的獎金則由發明電荷耦合元件的威拉德‧鮑伊(Willard S. Boyle)與喬治‧史密斯(George E. Smith)共享。

高錕出生於上海,十五歲移民香港。1966年即發表光纖傳播的論文,開啟光纖傳輸先河,因此有「光纖之父」美譽。1992年獲選為我國中研院第十九屆院士。同屬美國貝爾實驗室的鮑伊跟史密斯在1970年代製作出第一個CCD(Charge-Coupled Device, 電荷耦合元件),原理是利用光電效應,將電子元件收集到的光轉換成電子訊號。兩項研究都與「光」有關,因此諾貝爾獎對外新聞稿以「光之大師」形容這兩項研究。

從諾貝爾獎頒獎記者會就可以看出這兩項研究的普及程度,以及與我們生活密不可分的關係。現場許多記者用帶有CCD的數位相機捕捉宣讀得獎者的畫面,而記者會的畫面也是透過光纖構成的高速網路對全世界直播。

延伸閱讀:光之大師—光纖與電荷耦合元件
(Visited 40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