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競賽!(4):《我們選擇登月》一場演講,帶領人類登月
太空競賽數十年中有許多事件與人物,若要選出幾個關鍵時刻,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與他在萊斯大學著名的演講《我們選擇登月》絕對名列前茅。這場演講將登月任務從兩大強權之間的競爭昇華到人類的使命,喚起了美國人拓荒者的精神。甘迺迪甚至邀請蘇聯合資登月,蘇聯甚至差一點就要答應了。可惜最後英年早逝,未能如願。
撰文|許世穎
前情提要:<太空人始祖--尤里.加加林>
●連輸三場,美國還在睡?
太空競賽的同時,美國內部的政治局勢也在改變。第34任總統共和黨德懷特.艾森豪(Dwight Eisenhower)即將在1961年1月卸任,交接給第35任總統:民主黨的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
儘管NASA是艾森豪在任內後期(1958年)提案成立的,但他自己並不怎麼支持載人太空計畫,甚至還削減了NASA的預算。畢竟載人上太空的困難顯而易見,必定得花費相當多的預算。而讓人進入以後,好像也沒有什麼實質的科學意義。需要任何太空資料的話,發射衛星上去就好,何必冒著風險送人上去呢?
更慘的是,繼任的甘迺迪也對載人太空任務興致缺缺,甚至打算廢掉「國家航空太空委員會(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Council)」。這個討論國家太空事務的委員會是在艾森豪任職期間成立的(事實上艾森豪自己也不怎麼喜歡,甚至曾在開會的時候「度估」),一旦廢除掉這個由總統直接主持的委員會,不但NASA失去了唯一一個與橢圓辦公室(美國總統的辦公室)直接溝通的管道,也會釋出白宮對太空事務不關心的政治訊號。所幸,繼任副總統林登.詹森(Lyndon Johnson)對太空事務非常積極。在詹森的反對下,甘迺迪保留了「國家航空太空委員會」,不過改由副總統(也就是詹森)來主持。[1]
就在甘迺迪就職後沒隔幾個月,蘇聯成功地讓「尤里.加加林(Юрий Гагарин)」進入軌道,繞行地球一圈,成為史上第一位太空人,再一次擊敗美國。美國人對於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感到相當的不耐煩,大眾輿論影響到了甘迺迪,他也體驗到當初艾森豪在蘇聯搶先美國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時所感受到的壓力。他打算搞一波大的,讓美國一雪前恥。[1]
比起在後面追逐蘇聯已經完成的目標,甘迺迪想另闢蹊徑。他曾致電副總統詹森討論幾種太空任務的可行性,在與幕僚仔細審視過各種太空任務目標以後,甘迺迪的特別顧問泰德.索倫森(Theodore Sorensen)建議了「登陸月球」作為目標。NASA的副署長(Hugh Dryden)對此估計美國能搶先登月的機會是只有一半一半而已,甘迺迪沈思半晌後表示:「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事情了。」[1]
隔天的記者會上,甘迺迪面對太空事務的提問時,展現出與過去完全不同語氣。他說:「如果我們有能力比蘇聯更早登陸月球,那我們就應該要做到。」[1]
●約翰.甘迺迪《我們選擇登月》
一個月後(1961年5月25日),甘迺迪到國會爭取太空預算的支持。甘迺迪在對國會的報告中明確表態支持十年內登陸月球的計畫(也就是後來的阿波羅計劃),並且重申太空發展的重要性,強調這是民主(美國)和專制(蘇聯)之間的競爭:「太空競賽會影響到每一個在民主和專制之間做選擇的人。」[2]
對於甘迺迪的提案,人民並不怎麼買單,民調顯示有過半數的民眾反對將大筆預算投入在登陸月球之上。那個時候的美國剛經歷4月17日的「豬玀灣事件」,國際上的信譽大受打擊。面對政治、軍事上的挫敗,剛上任90天的甘迺迪馬上就遇到了信任危機。[1]
1962年9月12日, 甘迺迪前往德州休斯頓考察新的太空中心選址。為了獲得民眾支持,為了凝聚國內向心力,在萊斯大學發表了一場演講(圖1)。這場演講抓住了美國人的心、喚起了美國人的拓荒者精神,轉而支持登月計劃。
這場演講官方名稱為《在萊斯大學關於國家太空事業的演講》,由特別顧問索倫森擬稿、甘迺迪潤飾。民間一般在提到這場演講時,大多以其中最著名的一段為題:《我們選擇登月(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演講中不斷強調,美國在航太科技中取得領先地位的重要性,並且提醒國民讓對手在太空取得領先的後果:「我們發誓,我們不會看到太空中充滿代表敵意的旗幟,而是代表自由與和平的旗幟。我們發誓,我們不會看到太空中充滿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是獲取知識的工具。」[3]
甘迺迪並沒有強調「登月」本身帶來的好處,而是將其昇華至「人類勇於主動接受挑戰」的天性:「但有人會問:為什麼要選擇登月?為什麼要把這個當成目標?他們也許還會問:為什麼我們要登上最高的山峰?為什麼要在35年前飛越大西洋?為什麼萊斯大學要與德克薩斯大學比橄欖球?」[3]
而接下來,就是整篇演講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字句,也為人類探索宇宙的目的做出最佳註解:
「我們選擇在這個十年登上月球,並完成其他的事,不是因為它們很簡單,而是因為它們很困難。」
---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3]
1963年11月22日,甘迺迪在德州達拉斯遭受槍擊,等不到了親眼見證人類登月的那一天。繼任的詹森總統維持先總統的遺願,持續推行後來被稱為「阿波羅計畫(Project Apollo)」的登月任務。
●差一點成行的「美蘇合作登月」
甘迺迪將登陸月球的遠大目標昇華為全人類的願景不是只有說說而已,他最早甚至在1961年的「維也納高峰會(Vienna summit,圖2)」就向蘇聯提出邀請,一同完成登月。1963年的聯合國大會的演講中,甘迺迪再次邀請蘇聯合資開發登月任務,但蘇聯領導人尼基塔.赫魯雪夫(俄:Никита Хрущёв;英:Nikita Khrushchev)擔心美國會因此了解到蘇聯的技術並建立對應的防禦,因此回絕了甘迺迪的邀請。[4][5]
或許是這兩位領導人在一同化解古巴飛彈危機時所培養出的信任感,讓赫魯雪夫特別相信甘迺迪是為了和平在努力,因此開始考慮合作的可能性。赫魯雪夫的兒子在日後的訪談中表示:他的父親在甘迺迪提出邀請後幾週就改變了心意。赫魯雪夫轉念一想,覺得美國如果真的要探查蘇聯的科技實力的話,總會找到方法的。還不如利用合作交流的機會互相學習。他下定決心,要與美國一起登月,將太空競賽畫下句點。[5]
但就在這之後一週,甘迺迪遇刺,一切都不一樣了。雖然繼任的詹森一樣向蘇聯遞出合作的邀請,但這次赫魯雪夫就真的拒絕了。赫魯雪夫的兒子認為,之前他的父親會答應,很大的原因是來自於父親與甘迺迪這兩位領導人之間的化學反應。[5]
甘迺迪與他的政策、演講為太空競賽寫下了新的一頁。他讓我們看見,如何用一場出色的演講扭轉民意。也讓我們看見,一個具有遠見的政策,如何帶領國家在未來的數十年制霸全球。更重要的,他喚起了人們內心充滿挑戰的精神,去完成「困難」而非「簡單」的事。
參考資料:
[1] Murray and Cox, Apollo -- THE RACE TO THE MOON
[2] Wikipedia / Space Race
[3] Wikipedia /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4] Roger D. Launius, “First Moon landing was nearly a US–Soviet mission”, Nature, 571, 168 (2021)
[5] SpaceDaily / Soviets Planned to Accept JFK’s Joint Lunar Mission Offer by Frank Sietzen "SpaceCast News Service (2022.01.10)
[6] Wikipedia / Vienna summit (2022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