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依賴演算法,但演算法有可能長出智慧嗎?

分享至

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依賴演算法,但演算法有可能長出智慧嗎?

撰文/Stephen Baxter│插畫/Andy Potts
轉載自《BBC知識》2014年7月第35期

圖靈最為人所知的,或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布萊切利莊園(Bletchley Park)所從事的密碼破解工作。但是在1952年,他因同性戀行為被定罪(當時是非法的),並在1954年去世,年僅四十一歲。經過各界長時間爭取,他終於在2013年12月獲得英國皇家赦罪。除了二戰時的成就之外,圖靈還被認為是「現代計算機之父」。

圖靈花了很多時間思考如何鑑別人工智慧的問題。「機器能思考嗎?」他問。他避開意識本質的含糊問題,提出了可行的「圖靈測試」。如果經過長時間的對話(可能是透過螢幕與鍵盤)你仍無法分辨接收到的回應是來自人類或機器,那麼就各方面來看,你都必須承認你的談話對象「思考」得跟人類一樣好。

今天,有些智慧型系統確實會說話,以Turing測試的風格和我們溝通。但事實上控制它們大多數行為的,不是像人類般的思考,而是演算法。演算法是把知識或技能編入一套套規則的程序。只要照規則做,就能得到答案。你在學校學到的長除法步驟就是一例。演算法的起源可以回溯到數千年前,古希臘人為了找質數所發明的程序。

但現在已經到了演算法獨當一面的電腦時代。最近Christopher Steiner在他所著的《自動化之路》(Automate This)把這一切從1970年代的程式談起:這個程式是設計來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下單,它盲目地遵循規則找出划算的交易,表現很快就超越許多人交易員。史坦納說,演算法現在掌管全美股市交易量的六成。在其他地方,演算法也常用於醫療診斷、甚至維持治安。美國田納西州曼菲斯市(Memphis)的警方使用名為「運用統計資料降低犯罪」(Criminal Reduction Utilising Statistical History,簡稱CRUSH)的演算法,預測出事地點以分配警力。

當然,演算法是有缺點的:演算法在股市中快速地買進和殺出,會在人類操作者意識到之前就造成暴漲和崩盤。演算法也可以在商業世界中掌控驚人威力:Google用PageRank演算法為網頁搜尋結果排序。這個演算法的內容當然是商業機密,但每次Google修改規則,網頁呈現的順序就會改變,從而影響我們的選擇、改變商業命運。

圖靈測試面臨的問題是,像長除法這種演算法,不是你能與之對談、像人類般的實體。即使在電腦上執行那些規則,能產生像在股市聰明買賣之類看似有智慧的行為,演算法仍只是一套規則。這不禁令人好奇,圖靈會怎麼看待今日科技表現出的這種「智慧」,廣泛應用的演算法又如何使我們更難辨別真正的「人類式思考」。

換個角度想,說不定他會猜,我們自以為是「思考」的東西,不過是我們腦袋裡生物電腦執行演算法的產物。

(本文由教育部補助「AI報報─AI科普推廣計畫」取得網路轉載授權)

(Visited 79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