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害蟲也殺「蜂」景?- 新菸鹼類農藥的環境風險

分享至

■即使工蜂成功回到了蜂巢裡,隨著牠帶回來的農藥殘留,哪怕只有十億分之一(1 ppb)的濃度,都可以讓幼蟲羽化後的大腦功能受損。

Garden Macro Nature Flower Spring Bee Dandelion

撰文|莊宇真

新菸鹼類(neonicotinoids or neonics)是農藥的一種,這類農藥透過阻斷中樞神經系統裡的尼古丁-乙醯膽鹼受器(nicotinic cholinergic receptor),使乙醯膽鹼無法傳遞,導致昆蟲癱瘓與死亡。被開發為農藥的主要原因是,相較之下,它對昆蟲的毒性遠大於哺乳類動物(也就是比較不會對人類造成傷害)1。大約從1980~1990年代開始,由美國大型公司,例如著名的拜耳(Bayer)公司進行研發2。其中,最常見的成分如「益達胺(imidacloprid)」,除了農藥使用外,目前也已被廣泛使用在家用殺蟲產品、與寵物防跳蚤用藥等。

不過,這款農藥開始被使用後,陸續有相關團體指出,新菸鹼類農藥很可能與近代出現的「蜜蜂群衰竭失調症(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CCD)」有關 ——一種工蜂離巢後因不明原因失蹤、蜂巢內只剩下蜂后與幼蟲,最後導致蜂群死亡的情形。

2003年,由拜耳公司製造的新菸鹼類農藥「可尼丁(clothianidin)」在美國被核准;2006年,美國開始發生蜜蜂群消失的情況;2008年,美國一非營利環保團體向聯邦法院提告,要求政府公開有關的研究資料,認為政府早就知道這種殺蟲劑對蜜蜂群的影響,卻刻意隱瞞;該團體表示,德國早已禁止使用所有含有此成分的農藥3

隔了一道大西洋,歐盟也從2009年開始關心歐洲的蜜蜂議題4。2013年1月,歐盟食品安全管理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EFSA)公布一項研究報告,指出三種新菸鹼類農藥對蜜蜂健康造成高度風險,包括益達胺、可尼丁、與賽速安(thiamethoxam)4。當時,雖然沒有取得所有會員國的共識,歐盟委員會基於保護蜜蜂健康的立場,仍決定自2013年12月1日起,頒布暫時禁令,原則上不可將這三種農藥用於對蜜蜂有吸引力的植物及穀類5

2015年3月,一個美國的研究團隊發現,從2003至2011年間,在美國使用「新菸鹼類農藥處理種子」的比例有大幅增加的趨勢,截至2011年時,已有34-44%的黃豆、與79-100%的玉米種子是經農藥處理過的6。然而,這種策略的實際效果並不明顯,種子公司或農民選擇採取這樣的策略,其實更像是「求心安的」,而不是為了處理真正存在的蟲害問題7。同年4月,美國農業部認為,這樣的種子會使大量土壤含有新菸鹼類農藥,由於只要濃度10億分之一(1 ppb)的可尼丁,就會對北美帝王蝶(monarch butterfly)的幼蟲造成傷害,這很可能是帝王蝶近年來急速減少的原因之一7

2016年1月,臺灣的研究團隊發現,當蜜蜂被餵食益達胺之後,即使是沒有達到致死劑量(sublethal),也會對蜜蜂大腦功能造成影響8。餵食10-50ppb,會使15%的工蜂延長返回蜂巢的時間;餵食600ppb時,34%的工蜂已無法找到回巢的路線,甚至失去遇到糖水要伸出口器的覓食本能9。但其實只要1ppb濃度的益達胺,就足以使幼蟲羽化後的大腦功能受損。因此,即使外出採蜜的工蜂沒有因農藥失蹤或死亡,還是可能因將農藥帶回巢穴而對該蜂群的幼蟲造成全面性的影響10

2017年6月,一項歐洲跨國(匈牙利、德國、英國)的大型田野研究結果發現,接觸新菸鹼類農藥(可尼丁、賽速安)會降低蜜蜂與野蜂繁衍的能力,是造成蜜蜂與野蜂減少的主因之一11,12

2017年11月,一項義大利與美國合作的團隊,針對新菸鹼類農藥(賽速安)對於蜜蜂趨光性(phototaxis)與移動能力(locomotion)的影響進行研究13。研究團隊設計了一個垂直的實驗空間、從上方給予光照。對蜜蜂而言,負責調控趨光性的胺類,同時也負責調控其他重要的行為與生理機能,例如蜜蜂趨光性、與對蔗糖的本能反應,兩者是正向相關的;因此,蜜蜂的趨光性可以作為一個觀察指標。研究結果指出,賽速安會傷害工蜂的移動能力,因此當工蜂離開蜂巢後、或在蜂巢外時,這很可能會改變蜂群原本的工作分配(飛行位置改變),進而影響整體蜂群的命運。

近年來,臺灣的蜂農也感覺到蜜蜂狀態大不如前,推測可能有幾個原因,包括:氣候異常影響花期(蜜蜂的食物來源)、蜂類的傳染病、與農藥中毒14,15。在歐盟考慮繼續延長對新菸鹼類農藥禁令的同時,今年(2017)5月,臺灣官方則是採取維護「殺害蟲」的立場。

首先是在有蜂農質疑自己的蜜蜂大量死於「迷航」,疑似遭到益達胺的毒手時,相關單位對外表示沒有在死蜂身上測到益達胺,並指出國際上目前沒有任何蜜蜂死亡與此類農藥關聯性的證據16。稍後於同月18日,在專家會議中,決議要「效法歐盟」,將益達胺、可尼丁、賽速安三種農藥在「荔枝與龍眼作物」上的使用暫時取消17(其實歐盟是針對所有對蜜蜂有吸引力的作物)。

蜜蜂在人類農業扮演了重要的自然授粉角色,但如同野生蜂、蝴蝶等各式各樣在大自然裡透過覓食過程幫助授粉的昆蟲,都是生態系裡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農藥的發明,是為了保護農作物不致遭受蟲害;但同時,也可能因此殺害了對農作物沒有害處的益蟲,甚至進一步對環境生態造成長遠而難以回復的影響。農藥與環境,始終是農業發展中一個古老的兩難議題。寂靜的春天,沒有蜜蜂的明天,將會為我們帶來何種衝擊?

 

參考文獻:

  1. A common neonicotinoid pesticide, thiamethoxam, alters honey bee activity, motor functions, and movement to light
  2. Country-specific effects of neonicotinoid pesticides on honey bees and wild bees
  3. Sublethal Dosage of Imidacloprid Reduces the Microglomerular Density of Honey Bee Mushroom Bodies

參考網站:

  1. 上下遊NEW & MARKET,https://www.newsmarket.com.tw/
  2. 環境資訊中心(TEIA),http://e-info.org.tw/

--
作者:莊宇真,畢業於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現任生物醫學倫理領域專任研究助理。人生最樂之事莫過於找到自己的志業,寫作之於我正是如此。為城邦部落格《健康知心》之格主,擔任國內《熟年誌》雜誌醫藥新知特約作者。知識是觸角,讓人掌握世界;健康是財富,讓人享受人生。

 

加入好友

(Visited 138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