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究】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是否會傳染?

分享至

■一般認知裡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絕不可能傳染,但這裡我們要說的是另一種「傳染」!

 CC0 Public Domain
CC0 Public Domain

撰文|葉綠舒

從1958年到1985年,有一群人(大部分是兒童)因為接受了生長素的治療而感染了狂牛症。這些生長素的來源來自於屍體的腦下垂體;在發現以後,由屍體中萃取生長素做為生物製劑的作法馬上就喊停了。但是,已經大約有三萬人接受了這樣的治療,而到目前也已經有450個人因此而感染了狂牛症。

最近,在解剖這些病人時,研究團隊在八個病人中,發現其中有四位的腦部都出現了阿茲海默症的病變。這些人的大腦灰質,出現了β-類澱粉體(Amyloid β)。

β-類澱粉體的沈積。圖片來源:Nature
β-類澱粉體的沈積。圖片來源:Nature

由於這些病人的年齡介於36到51歲之間,沒有可能產生老年性阿茲海默症;因此研究團隊檢查他們的基因體,看看是否有基因缺損造成遺傳性阿茲海默症的可能。結果是,這些病人的基因體中,並不存在著APOE ε4或是其他相關基因的突變。

這個發現,顯示了這四位病人的阿茲海默症,可能是由於使用來自屍體的生物製劑導致;但畢竟四個人的樣本數太小、要追蹤他們究竟是否使用同一批號的生物製劑也很困難。不過,過去在小鼠與猴子上的研究,的確發現只需要一點點的β-類澱粉體當作「種子」,就可以引發一連串的變化,產生類似阿茲海默症的症狀。

當然,這種傳染的途徑,與我們通常說的「傳染」是不一樣的;但若是接受生物製劑會有造成傳染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或許未來在其他應用到來自人體的生物製劑的治療時,事前的篩檢要更小心?以目前來說,應該還是益處大於風險,但持續進行追蹤研究,來釐清這部分的風險,應該是未來需要作的。

參考文獻:
1. John Collinge, Sebastian Brandner et. al., 2015. Evidence for human transmission of amyloid-β pathology and 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 Nature. doi:10.1038/nature15369
2. Diana Kwon. 2015/9/9. Evidence for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 of Alzheimer's Pathology. Scientific American.

--
作者:葉綠舒 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科教中心特約寫手,從事科普文章寫作。

 

加入好友

(Visited 302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