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史沙龍】六十七兩采風圖及圖考:一位滿族御史所留下的重要臺灣史料

分享至

■六十七是個人名,姓氏跟生卒年都不詳,只知道他在清朝乾隆九年到十二年間,曾任滿人巡視臺灣監察御史。他巡察臺灣各地,繪製了《臺海采風圖》跟《番社采風圖》。這兩套圖集為臺灣先民的生活樣貌,留下了什麼樣的記實?

講者|中華科學史學會發起人 張之傑
撰文|高英哲

《番社采風圖》在中研院史語所跟臺灣圖書館各有一份藏本,內容不盡相同,描繪臺灣原住民捕魚、捕鹿、猱採、耕種、刈禾、舂米、織布、乘屋、渡溪、遊車、迎婦等風俗活動。這些圖畫相當寫實,描繪出原住民當時許多日常生活的情形;有時候用文字說了半天還說不清楚的事,一幅生動的圖畫就能夠表露無遺。

《臺海采風圖》則只有在臺灣圖書館有一份藏本,而且是海內外唯一的孤本,相當珍稀。這套圖集是用沒骨法描繪臺灣動植物的風物圖,繪有刺竹、金瓜茄、蜥蜴、倒掛鳥等動植物,以及西瓜、楊桃、番薯、黃瓜、波蘿蜜、檳榔等常見水果。這些風物圖不但繪製精美,構圖也很講究,即使單獨做為藝術品來欣賞,都具有一定的水準。

六十七對這兩套圖集均另作有圖考。《番社采風圖考》列為「臺灣文獻叢刊」的第 90 種,學者對這套圖集並不陌生,因此雖然傳世的《番社采風圖》並非完本,不過有圖考可供對勘,便可知其內容以及約略的幅數。然而《臺海采風圖考》打從日據時代開始,沒有一位島內學者看過,不但無從對勘《臺海采風圖》,不知其約略幅數,其內容是否包括番俗,也無從定論。直到本次講者在 2011 年前往大陸參加研討會,在製作投影片時,偶然發現大陸至少有兩個圖書館藏有《臺海采風圖考》,這才將其引進臺灣。

以《臺海采風圖考》對勘臺灣圖書館館藏的《臺海采風圖》,我們可以發現《臺海采風圖》原本曾經包含番俗,後來將這一部分析出,另成《番社采風圖》。留在傳世《臺海采風圖》中的四十多種動植物,其中有二十一種並未載於《臺海采風圖考》,原因是這些是尋常蔬果,並非《臺海采風圖考》序文所提「多中土所未見者」。儘管如此,我們仍然可以確認《臺海采風圖》的作者,對於臺灣風土事物確實相當熟稔,留下了相當傳神寫實的圖文記錄,讓我們得以一窺數百年前的臺灣先民生活。

 

加入好友

(Visited 78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