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通訊】海地強震的真相

分享至

■ 今年一月海地遭逢百年來最嚴重的地震,死傷慘重。雖然咸信斷層釋放累蓄能量造成了地震,但確切成因為何仍待釐清。

 

Haiti Tax Building Reduced to Rubble by Quake
一名坐在輪椅上的海地震災倖存者,看著街上倒塌的房屋。

海地時間一月十二日發生芮氏規模七點○強烈地震,「美國地質調查所」表示,這是百年來襲擊貧困海地的最大地震,《自然》雜誌檢視了地震的成因與後果。

 

地震起因為何?

多明尼加與海地一東一西,共同擁有西班牙島,這座島嶼座落於加勒比板塊北緣,北方則有巨大的北美板塊向西位移,目前板塊之間主要有兩個斷層,正好就在海地南北兩側。

此次地震似乎發生在南部斷層上,「美國地質調查所」指出,加勒比板塊與北美板塊每年移動約七公釐,泰半發生於這條斷層。

英國地質調查所的地震學家拉克特(Richard Luckett)表示,自一七五一年以降,這條斷層帶便未曾造成如此嚴重的地震。

此次強震造成什麼損害?

地震震央距離海地首都太子港(Port-Au-Prince)百萬居民僅十五公里。

雖然通訊網絡嚴重受損,報導指稱目前死亡超過十萬人,還有數十萬人受傷,包括太子港的總統府等許多建築物倒塌,飛機已降落首都機場運補救濟物質。

聯合國維和事務副秘書長雷洛(Alain Le Roy)對記者表示,聯合國當地總部已損毀,「海地及聯合國確實遭遇一場悲劇」。

由於海地大量砍伐山林,地震可能會引發山崩,再加上該國社會貧困,若後續爆發任何疫情,海地恐怕都無力招架。

 

Deceased Quake Victim Laid in Parking Lot of Port-au-Prince Hospital
震災受害者的遺體擱置在醫院前的停車場上,一名女性正在辨認是不是自己認識的人

震央距離地表多深,對災害有何影響?

震央距離地表多深,對災害有何影響?震災主要涉及強度及與人口稠密地區的距離,「美國地質調查所」估計,此次地震應位於地底十公里處,德國的「全球地震監控系統」測量值則為地底十七公里、震度七點二。

無論何者資料較精確,此次屬淺層地震,故造成更大危險,拉克特指出,「淺層地震的災害更巨大,地表可能因位移一公分」。

由於震央鄰近人口眾多的太子港,也會使災害加劇。

英國地質學家羅旺(Chris Rowan)強調,「在如此重大地震中,最大問題在於建造標準,災害之所以如此嚴重,可能是因為市區人口密集,但許多房屋的承受力卻很差」。

後來又發生多起餘震,規模介於四點二及五點九之間,許多人擔心餘震可能危樓崩垮。

這場地震是否引發海嘯?

由於震央位於陸地,預料應不會出現大規模海嘯,但地震當天,震央方圓百公里的沿海地區亦發布海嘯警報。

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在多明尼加記錄到十二公分的海浪,認為其他臨海地區並無海嘯危險,海嘯警報亦在一個多小時後解除。

目前加勒比海地區海嘯警報仍由夏威夷中心負責,因為當地系統尚未興建完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二○○八年指出,希望這套系統能於今年啟用。

Save the Children@flicker
海地一名受傷的兩歲女童

外界是否已預知有此地震將發生?

人類尚無法準確預知地震何時將發生,不過德州大學由曼恩(Paul Mann)率領的研究團隊,已監控這條斷層帶多年。

二○○八年召開的第十八屆加勒比海地質研討會中,該團隊指稱研究模型顯示,這個斷層每年滑動八公厘,故在論文摘要裡警告,這項因素再加上海地附近前次大地震時間為一七五一年,可能累積成為「龐大壓力,若一次釋放出來,將相當於規模七點二的地震」。

團隊成員的普渡大學地球物理學家卡萊斯(Eric Calais)回覆《自然》雜誌的電子郵件中表示,「很遺憾我們預測屬實」。

此次地震是否與其他近期地震有關?

部分媒體認為,地震可能與太平洋近期事件有關,暗示當地一連串地震「跳過」中美洲襲擊海地。

有些資料確實顯示,某些地震可能提高世界其他地區的地震風險,斷層某一部分位移也可能導致另一部分累積壓力,不過此次至今尚無跡象能夠證明,海地強震是受到遠方地震的引發,而且將海地與印尼地震連結在一起的看法,也確實令人存疑。

羅旺指出,「究竟是什麼力量牽動斷層,我們無法確切得知」。

?
原載於【知識通訊評論月刊八十八期】2010.2.01

?

(Visited 30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3 thoughts on “【知識通訊】海地強震的真相

  • 2010 年 03 月 01 日 at 16:22:41
    Permalink

    這些問題永遠會引發爭論,究竟地球科學的研究應優先於宇宙學嗎?就算答案是YES,科學中許多知識是相輔相成的,有時的確很難區分哪一學科應該優先。

    姑且讓我先把問題拉回我們的國中教材。

    部編版的國中教科書曾經很「另類」的把地球科學內容加重,並且放在七年級。根據主事的牟中原教授的說法,地科應是二十一世紀的顯學。

    我雖然只參與高中課綱制定的工作,也頗認同他的看法。就是基礎教育中不妨著重在與人類生活較有關聯的科目上,基礎核心科學尤其事物理、化學科目不妨退後半步。我們不是不知道物理、化學是自然科學的根基,只是希望這些細節知識在專業教育中落實。

    結果是部編版國中教科書被市場判定出局,而高中自然組降低自然領域學分,人社組提高自然領域學分的部分也被轟得滿頭包。99課綱尚未塵埃落定的部分,就是學生是否有機會多學一些對近代自然科學素養更重要的環境、生態相關的知識,極可能因為不佔主要考試內容,而落得一場空。

    憑甚麼基礎化學中物理、化學、微積分、矩陣...比地震、颱風更重要,講得出道理的,我輸一塊錢。否則大考中心就應該提出訂定考科及範疇的教育理論。

    Reply
    • 2010 年 03 月 01 日 at 16:46:41
      Permalink

      離題一下,我真的很好奇「輸一塊錢」這個說法究竟是從何時開始流行的?(我第一次看到這說法,是來自國中時讀到的《柏楊選輯》…)

      Reply
  • 2010 年 03 月 01 日 at 22:27:17
    Permalink

    這是我們高中時的口頭禪,出處不可考。

    Reply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