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前進荒野:野生動物身上的細菌具有抗藥性嗎?

分享至

■ 為了瞭解動物身上的耐抗生素細菌究竟來自人類還是自然產生,挪威科學家深入極地,拿北極熊的新鮮便便當作檢驗樣本。

Martha de Jong-Lantink@flicker 3
因為挪威與極地接近,所以以北極熊為目標—換成其他國家的科學家不知道會拿什麼動物作研究。


編譯
∣ 廖大賢

  人體內的細菌有越來越頑強的抗生素耐受性。但大家該擔憂的不只如此,因為某些動物身上的細菌也發現了抗藥性基因。一旦有抗藥性的細菌跨越物種,它們的演化速度就會加快,久了之後,個體間會互通演化特性,原先不甚惱人且溫和的抗藥細菌就會轉變成嚴重的威脅。

  科學家仍在猜想耐抗生素的細菌最初是怎麼進到動物體內的。有可能是抗藥基因會自然而然在野生物種間傳播。畢竟抗生素是從微生物的防禦機制裡產生的,所以抗藥性在自然界中也很普遍。也可能是因為人類使用了抗生素,所以加速抗藥基因在物種間的傳播。

  先前針對這類細菌的研究幾乎都把重點放在馴養的動物身上。但最近挪威特羅姆瑟大學的崔恩.格雷與莫妮卡.桑德賽卻領導一群生物學家實地走訪野外研究。他們竭其所能深入荒野,在北極區的斯瓦爾巴群島採集與檢驗北極熊身上的樣本。選擇北極熊是因為牠們沒有接觸人類,也沒有獵捕在人類聚落附近的動物。研究小組的假說推論,如果抗藥基因的傳播是自然現象的話,那就能在此杳無人跡的地方找到這類基因。如果不是的話,那麼北極熊身上就算有抗藥細菌,也只是寥寥無幾。

  研究小組需要排泄物樣本來證實假設。但一股腦跑到斯瓦爾巴冰原去尋找北極熊排泄物倒也不太實際,因為這樣的排泄物可能在動物排出後受到汙染。因此小組得搭直升機來尋找北極熊,並用鎮定劑讓牠們乖乖就範。只要北極熊倒下了,他們就能著陸,直接從北極熊的直腸採取樣本。

  研究小組從十隻北極熊身上採集樣本,並檢測了牠們的blaTEM基因,也就是盤尼西林與頭芽孢菌素抗生素的抗藥密碼。樣本細菌接著放在兩種不同環境中培養。其中一組含有抗生素,而blaTEM能對其產生抵抗力。另一組則是對照組,沒有抗生素。培養出的細菌就可以用來分析它們是由何種類型細菌繁衍出的後代。

  格雷與桑德賽在《BMC微生物學雜誌》上發表文章,她們只能離析出四種帶有blaTEM基因的細菌。在那之前她們做過牛、馬與寵物的基因檢測,發現平均每種動物帶有十三種的抗藥細菌。而在豬身上則發現了十六種。(醫院中的病人帶有四十種抗藥細菌,驚人的數字。)

  原始環境中的動物帶有較少的抗藥基因,此發現意味著上述動物身上的抗藥性很可能是受到人類的影響,而不是受自然的基因傳播影響。

  因為北極熊遺世獨立,所以桑德賽博士認為牠們身上的抗藥性不可能來自人類。她認為唯一的解釋是北極熊身上的細菌的確帶有少量的天然抗藥性,而這也是她們下要一步要研究的。

  也難怪傳染病學家認為這是好消息。因為野外出現高抗藥性基因意味著自然界存有龐大的抗藥基因庫。由這項資料可得知(雖然只有十個北極熊樣本),抗藥基因不只存在於跟人類有接觸的動物身上。

Feb 11th 2010 |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責任編輯:MissZoe

(Visited 82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One thought on “【經濟學人】前進荒野:野生動物身上的細菌具有抗藥性嗎?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