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態】鯨豚世界裡的多元成家方案

分享至

■誰說家庭必須由一夫一妻共同組成?讓我們來看看鯨豚世界裡多樣化的家庭組合!

圖一:南方居留型虎鯨。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圖一:南方居留型虎鯨。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撰文|陳瑩

各位愛好自然的讀者如果有機會到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一遊,請務必撥出一天的空檔到溫哥華島賞鯨。這一帶是許多大型遷徙性鬚鯨夏季的主要覓食地,也是很多小型齒鯨的家。不過從溫哥華島出海最經典的,怎麼說都是觀賞虎鯨的行程吧。

想像我們從溫哥華島的維多利亞港出海,經過約莫一小時的尋鯨航程後,發現了一群覓食中的虎鯨,二十隻左右,有公有母,還包括幾隻幼鯨,緊緊依偎在母鯨身邊。眼見此情此景,相信大部份的人都會下意識地認為這群虎鯨,就像大部分時候賞鯨船上的遊客組成一樣,是由幾個夫唱婦隨、父慈子孝的幸福家庭碰巧湊合在一起。

咦!難道不是這樣嗎?

由於每一隻虎鯨的性別和身分可以從外表特徵辨識,美國和加拿大的科學家從1970年代就開始用拍照的方式追蹤華盛頓州到英屬哥倫比亞這一帶每一隻虎鯨的生活。1990年科學家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他們分析了連續15年間相片紀錄,辨識出261隻屬於「南方定居型 (southern resident)」的虎鯨個體,發現他們集結的方式並不是碰巧湊合在一起,而是以母系血親家族為中心集體行動。簡單來說,就是媽媽會帶著親生子女,甚至孫子孫女,終其一生生活在一起。所以我們在海上看到的虎鯨群裡雄壯威武的成年雄鯨,並不是群内任何幼鯨的爸爸,也不是任何雌鯨的配偶,而是離不開媽媽的兄弟們。後續的追蹤研究甚至發現,母親死亡之後,其成年兒女接連的死亡率有明顯差別,特別是成年雄鯨的死亡率有顯著大幅提昇,更加凸顯出雄性虎鯨沒有媽活不下去的媽寶特質。

然而當地除了「南方定居型」以外,還有另一種稱為「遷徙型 (transient)」的虎鯨。相較於南方定居型的虎鯨動輒十幾二十隻全家大小集體行動的大陣仗,遷徙型虎鯨的集結團體通常比較小,經常只有一隻母鯨帶著一到兩隻的子女一起行動。遷徙型的雄鯨成年之後不一定會留在母親身邊,而離開媽媽的成年雄鯨傾向一輩子獨自流浪,只會偶爾靠近雌鯨小團體尋求交配機會。

這樣同種鯨豚生活在同樣海域,卻有著迥異的家庭結構的情況, 也發生在夏威夷群島周圍的飛旋海豚族群裡。飛旋海豚是一種有著尖長的嘴喙,流線形的體型,在海洋裡高速穿梭的小型鯨豚。和前述虎鯨研究一樣的方法,科學家利用照相辨識方法分析了夏威夷群島各島周邊飛旋海豚個體和個體間的交流頻率,發現生活在夏威夷群島東南區域尼華(Ni’hau)-夏威夷島(Hawai’i Island)等大型島嶼周邊的海豚群體沒有穩定的集團結構。也就是說,除了媽媽和寶寶會無時無刻相伴左右以外,其他大部份的海豚並沒有固定交往的對象。然而,生活在西北區中途島(Midway Atoll)附近沙洲小島四周的海豚,卻有著像虎鯨家庭一樣親密的小團體結構-只是目前尚無明確的證據證實飛旋海豚小團體內的親緣關係,所以只能猜測小團體内的雌雄海豚也許和虎鯨一樣是血脈相通的家人,也可能只是個性契合的朋友。

圖二:悠游在夏威夷海域的飛旋海豚。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圖二:悠游在夏威夷海域的飛旋海豚。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那麼為什麼生活在相同區域的相同種類鯨豚族群,會形成不同的家庭結構呢?

科學家認為,遷徙型和南方定居型的虎鯨不同的攝食習性,是形成不同家庭結構的關鍵。遷徙型的虎鯨以捕食海洋哺乳動物為生,打獵的時候必須要有默契十足的同伴幫忙,但獵到的獵物往往體積有限無法和太多夥伴分享,所以以血親小團體的形式集結顯然是最佳的活動模式。這樣不但可以有效傳承打獵文化,也比較沒有獵物不夠分食的問題。另一方面,南方定居型的虎鯨則是以捕食鮭魚為生,不需要分享食物,集體行動比較沒有資源排擠的問題,大家族反而能夠守望相助照顧手足,提昇家族的競爭力。

但是在飛旋海豚的案例裡,兩個區域的海豚都是以海洋中層的魚蝦為食,白天在島嶼近岸的淺灘海灣休息避敵,半夜到外海覓食,在攝食習性上沒有不同。科學家認為,兩地海豚出現不同的社群結構,是因為棲地資源有限的關係。夏威夷西北方的沙洲淺灘可以休息的淺灘港灣很少,所以海豚們勢必得集結起來「保衛」有限的休息棲地資源。相對的東南方大島聚集的區域這樣的環境多很多,自然就沒有需要集結起來捍衛棲地資源的必要性。

當然在鯨豚世界裡還有其他形式的社群構造,不過光是這兩個種類的例子應該已足以顯示鯨豚社群結構的多樣性和變化彈性。而造就多樣化的社群結構顯然不是受先天基因決定,反而主要是後天食性和棲地資源等生態環境因子,加上天擇和性擇的演化作用而形塑出多采多姿的群體結構。這樣的原則不僅存於鯨豚類群中,也適用於大多數高社會性的哺乳動物族群。所以誰說,家庭必須是由一夫一妻組成呢?

參考文獻:
1.Andrews, K. R., L.Karczmarski, W. W. L. Au, S. H. Rickards, C. A. Vanderlip, B. W. Bowen, E. G.Grau, and R. J. Toonen. 2010. Rolling stones and stable homes: social structure, habitat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genetics of the Hawaiian spinner dolphin (Stenella longirostris).Molecular Ecology 19: 732-748.
2.Baird, R. W., and H. Whitehead. 2000. Social organization of mammal-eating killer whales: group stability and dispersal patterns.Canadian Journal of Zoology 78: 2096-2105.
3.Bigg, M. A., P. F. Olesiuk, G. M. Ellis, J. K. B. Ford, and K. C.Balcomb III. 1990.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Genealogy of Resident Killer Whales (Orcinus Orca) in the Coastal Waters of British Columbia and Washington State. Reports of 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 Special Issue 12:383-405.
4.Center for Whale Research http://www.whaleresearch.com/
5.Foster, E. A., D. W.Franks, S. Mazzi, S. K. Darden, K.C. Balcomb, J. K. B. Ford and D. P. Croft. 2012. Adaptive Prolonged Postreproductive Life Span in Killer Whales. Science 337: 1313.
6.Karczmarski, L., B.Würsig, G.Gailey, K. W. Larson, and C.Vanderlip. 2005.Spinner dolphins in a remote Hawaiian atoll: social grouping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Behavioral Ecology 16: 675-685.
7.Möller, L. M. 2012.Sociogenetic Structure, Kin Associations and Bonding in Delphinids. Molecular Ecology 21: 745-764.

(Visited 306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One thought on “【海洋生態】鯨豚世界裡的多元成家方案

  • 2024 年 04 月 19 日 at 03:46:12
    Permalink

    所以誰說,家庭必須是由一夫一妻組成呢? 也不代表虎鯨是同性戀家庭阿!! 左膠!

    Reply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