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災之後】學者下田,振興福島農業
■日本311大地震距今已三年多,當時受到核災影響的福島地區,主要的產業是農業,因此受到格外沈重的經濟打擊。東京大學農業與生命科學研究院 (GSALS) 的研究員們,在核災發生後與當地居民合作進行調查研究,試圖為當地農業重新注入活力。
編譯|高英哲
在東日本 311 大地震之後大約一個月,研究院院長長澤寬道寄了一封電子郵件給全院教職員,請他們開始進行協助受災地區的調查研究。院內本來就已經有些人自發性地在做這件事,如今更有五十多人立刻響應。應用生化系放射線植物生理學實驗室的中西友子教授說:「身為一個農業研究者,我一直想要做些有用的事,這下子更是覺得責無旁貸。我想每個從事農業科學的人,都跟我有同樣的感受。」
這些研究人員根據自己的專長,形成好幾個研究小組,針對土壤對銫的吸附作用、銫從土壤轉移到作物的情況、當地野生動物與牲畜受到汙染的程度、台地的銫流失速率、蘑菇類吸收銫的能力,以及給稻田去汙染的方法等等題目,各自進行專題研究,再由研究院統整出結論。他們相當強調「在地研究」的重要性,定期前往福島,與當地政府及居民密切合作,跟著農民一起揮鋤流汗,其熱情相當具有感染力。
由於研究者們搶著在第一時間收集到放射線的時間序列資料,因此才能確認核災釋放出來的放射性銫元素,經過空氣傳播,宛如沾上超強黏膠的花粉般,紮紮實實地吸附在福島的土壤上。銫是福島核災釋放出來的放射性核素中,對當地影響最大的一種元素,除了核災釋放出來的銫元素量相當多以外,其中更有將近半數是半衰期長達 30 年的銫-137 同位素。根據農地環境工學實驗室的鹽澤昌教授指出,大部分的銫分佈於土壤表面 5 公分深的地方,尤其會附著在細顆粒的陶土上頭(這是福島縣的土壤特質);除此之外,附著在落葉上的銫,在落葉分解後就會隨之附著在土壤上面。中西友子教授等人嘗試清洗受汙染的土壤,大約只能洗掉 20% 左右的銫。
他們在實驗中也發現水耕稻米跟土耕稻米的吸銫量不同,水耕稻米會吸收溶解在水中的銫,而土耕稻米卻幾乎不會吸收土壤中的銫,這是因為銫被土壤綁定的緣故。這項研究結果跟 2012 年的福島縣稻米普查結果相符,當時受檢驗的稻米有 99.8% 並未偵測到放射線。中西友子教授指出,銫跟汞、鎘這些過去曾造成嚴重環境污染的重金屬不同,附著在土壤中的銫並不會隨著水分外洩,也不會在生物體內累積。「你必須先從科學觀點了解這些物質,掌握它的分佈情形跟動向,才能想出該如何清除污染的有效辦法,而又能夠把對土壤肥沃度的傷害減到最低。」東京大學土壤專家溝口勝教授就想出了一個辦法:先把水灌入稻田翻攪,把泡在水裡的表土攪動起來,然後再把夾帶著吸銫微粒的泥巴水,沖到附近挖好的溝渠裡,這樣就能有效地處理掉受汙染的土壤。
這些研究結果都以公開取閱的方式,提供給需要的民眾做為參考,希望能夠盡可能為大家提供最精確的資訊。研究資訊之所以能夠廣為傳播出去,主要還是因為研究者自動自發的志願精神感召,而這項想要振興福島農業,雄心勃勃的計畫,不但使長居研究室的學者有機會回歸田野,也逐漸開始獲得研究贊助的金援支持。要消費者重拾對災區農產品的信心並不容易,學者對放射線對於農產品的長期影響也尚未全然了解,福島農業要擺脫核災陰霾為時尚早;不過在學者捲起袖子,下田跟農民一起致力於「在地研究」的氣氛下,雨過天晴的遠景指日可待。
--
研究出處:Restoring Fukushima
譯者:高英哲 科教中心特約寫手,從事科普文章編譯。
責任編輯:Kerina 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