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原鄉論開箱──訪趙金勇老師

分享至

■趙金勇老師:「臺灣這塊土地發生過的事情,很少被文字記載,但不表示它沒有歷史,這些歷史埋在我們腳底下,等著我們去發掘他。」

pahoosalnof001
白河曬蓮藕粉。圖片來源|www.pse100i.idv.tw

撰文|郭冠廷

臺灣竟然默默地送給世界一份大禮物?而居住在地球上的我們,竟然都不知道!學者想盡辦法去偷拆這份還沒被拆封的禮物,想知道這箱子內部到底藏什麼金銀珠寶?只是這禮物箱可不好開,人類學家、語言學家、生理學家攜手合作才看出些端倪。中央研究院的趙金勇老師,將替我們娓娓道來這禮物開箱的坎坷歷程。5月24日下午應用力學所《臺灣原鄉論──三種科學探索、一個解答?》精彩開箱!

臺灣是原鄉?是整個南島語族的祖厝?
當我們的教科書還只是把焦點放在「民國38年,國民政府播遷來臺」的時候,人類學家、語言學家、生理學家,早已經研究的觸角,擴展到臺灣島在世界上的重要性。臺灣給世界一個大禮物!根據澳洲考古學家Peter Bellwood和語言學家Darrell Tryon的研究指出,南島民族是從五、六千年從中國南方遷移至臺灣定居。然後從臺灣再向南擴散至菲律賓,再從菲律賓向外擴散至婆羅洲、蘇門答臘、爪哇等地。

生理學家Jared Diamond也表示:「現存的南島語族最早應該是在臺灣產生分化,再向外遷移至南方諸島嶼。」臺灣的定位,並不只是民國38年中華民國的臨時居所。在漢人從明清開始大量移居臺灣前,這群在臺灣島上與梅花鹿一同生活的原住民,更是整個南島語族的祖先!

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相遇
在高中時,我們會分成自然類組與社會類組兩大類,可是這樣的分類其實相當的粗糙。而我們更會狹隘的以為,社會就是不科學的領域,自然才夠格稱為科學。「社會科學」難道不是科學?文科中的科學,語言學就是一門人文學科中,具有濃厚科學影子的學科。語言學的骨子是數學,利用大量的數字和計算,來分析語言之間的相似度。

考古學家在研究事情時,會使用演繹法並且會設法舉證證明。在近代使用DNA的相似度來證明推論,在過去使用語言學的統計資料。在過去,體質人類學家,也用頭髮、皮膚、臉框等特徵來進行分析。並交叉比對來支持論點。此外,在工具上,更使用到碳十四定年的技術,這些技術都與科學的發展脫不了關係。而在臺灣原鄉論的研究當中,粒腺體DNA和Y染色體更是功不可沒。

偷看禁書,是學者的必經之路
趙金勇老師,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畢業,也是美國華盛頓大學人類學博士。我們很好奇,老師是如何走上學者這條道路?又如何讓自己保有獨立思辨的能力?以臺灣原鄉論而言,老師巧妙的下了「?」的標題,表示這項研究目前還沒有定論。

盡信書不如無書,在看過立場迥異的各類書籍後。金勇老師自然而然養成一種思辨的習慣:「面對不同的說法時,我會先形成自己的想法和理論,再去應證他人的說法。」

老師和我們分享,在當年就讀高中時,學校旁邊的書店老闆會偷偷帶著客人到地下室去,看一些「不能看的書」,當年「厚黑學」、「金庸系列小說」,都是炙手可熱的禁書。在遍看禁書後,老師也發現:「有些書被禁止是有原因的,因為它比較具有煽動性。」而這些煽動性,非主流價值的資訊,特別容易和叛逆期的青少年產生共鳴。

_MG_7094歷史變新聞,臺灣與東帝汶怎麼這麼像?
東帝汶,這個不起眼的小島,時逢東帝汶獨立,聯合國募集學者還原當地的歷史,成為老師在攻讀博士時,首要的研究對象。這個小島的歷史和臺灣一樣,被殖民者不斷更改,直到1975年時,薔薇革命後的葡萄牙,才將殖民政權釋出。獲得獨立後的東帝汶,並沒有因此就獲得安康和樂的生活。回教為主的印尼,一直覬覦著信奉天主教的東帝汶。這併吞威脅,也讓島上從1975年到1999年,在島上此起彼落爆發著游擊戰。

所幸,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急需世界銀行救助的印尼,接受聯合國的條件,在聯合國的監督之下,讓東帝汶舉行公投。公投結果讓印尼政府震怒,99%的民眾支持東帝汶從印尼獨立。這讓印尼政府震怒,公投大輸後,軍隊發動焦土報復,並摧毀東帝汶島上的所有公共設施。讓東帝汶回到沒有電的原始生活。

這段歷史,在臺灣島也曾經發生過。當年日本撤離臺灣時,雖然沒有摧毀現代設備。但是留下的設備非常的老舊。日本人相信,估計只需要再五年的時間,臺灣就會陷入一片黑暗。所幸,日治時期的臺灣教育普及率非常高,與每萬人中只有個位數接受教育的東帝汶相比。臺灣擁有更多的知識人才,加上臺灣的基礎建設並沒有受到毀滅性的全面破壞。在孫運璿時代,老臺電重新組織,臺灣成功復甦發展經濟奇蹟。

臺灣人不認同自己的老祖先
「只有唐山公,沒有唐山媽。」這句描述我們祖先從福建、廣東來臺的俗諺,不論是歷史課本,或者老一輩的口中我們都不時耳聞。但是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只有「唐山公」顯然無法辦到,可是我們卻不停忽略這一段歷史。日本人可以很輕易將他們的祖先,追溯到一萬年前的繩文時代。相較之下,「目前的臺灣人,不管藍綠意識形態為何,要找到在體質、血緣、語言、文化上都的清楚認同的祖先,恐怕不太容易。」

「臺灣的歷史感深度比我們想像中的深。我會希望和建議所有的人,尤其是年輕人,有權利和義務去認識這塊土地的歷史和過去,因為這就是我們的本。」在我們的認同裡面,只有這塊地才是我們安身立命的地方,其它都不是我們真正安身立命的地方。這不單單是臺灣送給世界的禮物,也是先人送給我們的禮物,臺灣原鄉論,精彩開箱,不容錯過!

責任編輯:Kerina Huang

(Visited 105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