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實驗室】如何跟寵物說話

分享至

treviño@flicker
科學家對有寵物跟幼兒的母親做實驗,發現使用語言的方式有些蹊蹺。

。儘管很多飼主以為自己能跟寵物說話,但科學家偏不相信,還做了一堆稀奇古怪的實驗來拆穿這場美夢。

撰文 ∣張茵惠

假設你的家裡有一個小嬰兒跟一隻寵物狗,同樣是滿懷愛心地天天跟他們說話,說的內容也差不多(諸如『來吃飯飯囉!』『不要亂咬!』『別跑!』),但數年過去,寵物狗還是同一隻寵物狗,小嬰兒卻已經能聽說讀寫,不可同日而語。這是怎麼一回事呢?科學家可能會說,身為飼主的你也該負點責任。

西雪梨大學的博恩漢(Denis Burnham)教授與北村(Christine Kitamura)博士,和新南威爾斯大學的沃瑪康娜(Ute Vollmer-Conna)博士一起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研究,她們調查了12名育有幼兒的母親,研究這些女性跟寵物講話以及和嬰兒講話時使用語言的差異。

結果發現,母親跟嬰兒說話的方式,以及跟家中寵物說話的方式幾乎一模一樣,都具有較高的音調,感情、起伏也較強。但其中有些微妙的不同,那就是當母親說話的對象是人類嬰兒而非寵物或其他成人時,她們會加強語句中的母音。這項研究顯示人們即使在無意識的狀態下,也會因為說話對象不同,而改變語言的使用策略。科學家認為,這樣的差異有助於嬰兒更快學會語言。

當然這不是意味著,你只要加強母音就可以教會家中寵物說話,牠們沒法用人類語言說話自然是有別的原因。從古到今都有人(尤其是飼主)相信與人類朝夕相處的家禽或家畜聽得懂人話或者會算算術,但這些宣稱最後都被斥為無稽。不過根據去年的一項科學研究顯示,家貓會發出跟人類嬰兒相似的高頻「喵喵」聲,來吸引人類的注意。

小咪
聰明的貓咪學會了引起人類注意的叫聲?

英國薩賽克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ussex)的行為生態學家麥康(Karen McComb)在《Current Biology》上發表研究,發現家貓會發出一種混合著高頻跟低頻的聲音來討食,高頻的部分跟人類嬰兒的哭聲非常相似,會引起人類的同情心,進而得到食物。一開始貓咪應該只是剛好發出了這樣的聲音,但久而久之當牠發覺只要這麼叫喚就有東西吃時,就變成了習慣。

過去有一些關於人類與動物溝通的研究也是透過類似的模式。譬如有一匹叫做「漢克」的馬,不但會數一二三,還會做四則運算。正當漢克的飼主沾沾自喜地帶著牠在美國四處巡迴表演時,一位科學家發現,這匹馬並不會算算術,會算術的是他的主人;漢克只是因為察覺到飼主在牠選擇正確答案前心跳會加速,才能猜對答案。當找了個不會算術的人來問漢克問題時,漢克幾乎就每次都答錯。

這些實驗都通往同一個答案:除了純粹的語言本身以外,人類其實能透過更多的方式與其他動物溝通,包括語調中的情緒、肢體動作、表情等等。奇怪的是,對這主題感興趣的研究者以女性居多(北村、沃瑪康娜、麥康都是女科學家)。恰巧跟我們一般的印象一樣:女性對於溝通、人際關係、情感表達特別在意。

所以,相信家裡的寵物聽得懂人話的飼主也不必太傷心,牠們或許真的「聽得懂」你的意思 — 只是不是用你以為的那種方式。

(Visited 388 times, 2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8 thoughts on “【瘋狂實驗室】如何跟寵物說話

  • 2010 年 01 月 21 日 at 18:40:52
    Permalink

    雖然都是演化的結果,人的大腦功能在語文及知能(intelligence)方面,顯然的和其他動物有別。王道還在探索演講中(http://case.ntu.edu.tw/darwin/schedule.html)已經說過,其他動物基本上只能掌握訊號(signal),但是人可以理解符號(symbol)。人應付不確定狀況及抽象意義的知能遠超過其他動物,最聰明的狗不會比近一歲大的嬰兒更聰明,最聰明的黑猩猩也很難贏過兩歲多的乳齒小兒。

    從另一方面來說,與人為樂的寵物多半頗有體會身體語言(body language)的本事,不信你隔著門對你的寶貝寵物狗人聲狗吠一番試試,看它的聰明看不到你是不是還能絲毫不減。跟著人演化得很好命的還有呢!別以為你喜歡的才算好命,去看看地下道的蟑螂、老鼠,廣場的鴿子、麻雀生存得多得意,到台大醉月湖畔逛逛,你就知道台大的教授不是最大的。

    大腦大還是小腦大,輸贏尚未能蓋棺定論。

    Reply
  • 2010 年 01 月 21 日 at 21:44:54
    Permalink

    雖然Noam Chomsky宣稱語言是人類獨有,但許多語言學家都試圖證明他是錯的。

    譬如,已經有很多語言學者豢養黑猩猩,然後訓練他們學(美國)手語。在人類的教導之下,成年黑猩猩可以學會數百個單字,表達簡單的句子(具有完整結構的句子),甚至會用手語「說謊」跟「罵人」(通常是罵飼主!),我覺得最驚奇的是,牠們其中比較聰明的,學會了「比喻」。

    有一隻母黑猩猩被科學家記錄下來,說自己討厭的人是「鳥(He be bird)」。這是綜合了比喻跟侮辱的絕妙句子。

    就語言學的觀點,語言目前看來還是「專屬人類的表意系統」。動物也有其「表意系統」(如蜜蜂的飛舞表示花蜜遠近、鳥類的歌/songs/與/鳴calls/等等),只不過不是用說話的方式。

    黑猩猩的例子被批評者指出,儘管學得會(且必須撇開不是『聰明漢斯』效應),卻不是自發的(spontaneous)。不過從以上的證據看來,說動物不懂抽象事物,倒也不完全正確。人類對動物跟自己的語言本質的理解,似乎仍然不算夠多。

    可參見: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2006第8版)by Victoria Fromkin, Robert Rodman, Nina Hyams.

    Reply
  • 2010 年 01 月 21 日 at 22:30:25
    Permalink

    以近年大腦與心理學的研究看來,應該絕不是只有人類有知能和感情等高階大腦功能。但是智人的大腦的確遠超過目前已知的任何生物。

    黑猩猩不會說話,是他的發聲器官不如我們,事實上就「說話」而言猩猩連鸚鵡都不如。但是黑猩猩的語文能力不高,的確是大腦不好(難怪他會說自己討厭的人是鳥,他大概對自己的bird brain有些自卑,XD)。

    我女兒兩歲不到已經能認500個中文及500個英文字了。說起話來更是嘰哩呱啦,她小時的樂趣之一就是造句,事實上她剛上小學時的造句都是動輒二、三十字。我兒子的語文能力比較像我,稍為接近猩猩一些。

    自發的知能為人類所獨有,至少到目前還算正確。皮亞傑以被動的心智反應來定義知能,大概就是自發性的心智反應十分難得吧!不過說到這兒,我該去查查書了。

    Reply
  • 2010 年 01 月 24 日 at 19:53:53
    Permalink

    以前在網路上看過一個網頁 (雖然我不曉得它是不是還有在維護),

    名字是:達爾文式的詩(Darwinian Poetry)
    http://www.codeasart.com/poetry/darwin.html

    它基本上是要去實作"把六隻猴子綁在打字機前一百萬年,可以打出全大英圖書館的書。"這句話,只是把猴子換成在螢幕前按下滑鼠的人們。結果蠻讓人驚豔的。

    這樣的演化語言學實驗讓我猜想,動物的「語言」(如果有的話)和人類的語言會有相似的組成嗎?比方說文字、文法、表意單位之類的。這些元素即是在不同的人類語言之間,也不見得會有等價的轉換在。

    如果它們是透過不同的途徑演化出來的,比方說魚和鳥,那麼也許彼此的差異會大到對其中一方的研究成果完全無法套用到另一方上。就如同有一種說法是,像SETI之類搜尋外星生命的計畫,最不應該讓生物學家來主導,因為他們對於「生命」的既定印象可能會對這樣的觀察有先入為主的偏見。

    這樣的效應,會不會也發生在語言學家研究動物語言的例子上呢?

    Reply
  • 2010 年 01 月 24 日 at 22:12:53
    Permalink

    讀過Stephen Pinker的語言本能(The instinct of Language)你大部分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人最早發明文字的時間約距今6000年,最早的有文法的文字更晚(5000年前?),語言是本能,文字是發明,一百年前,能用文字寫作還是極少數人的專利呢。即使到今天,世界上不會使用文字的人應該仍是多數。

    Nothing should be taken for granted, including water and air.

    Reply
  • 2010 年 01 月 26 日 at 19:25:06
    Permalink

    在書 Nim Chimpsky: The Chimp Who Would Be Human 中,
    作者(印象中她好像是位記者)大肆撻伐 Chomsky (事實上,這個實驗計畫本來就是為了反駁 Chomsky 的主張而作,看他們把黑猩猩取作那個名字就知道了 xD),
    但她的 claim 和敘事的方式,常常會讓我感到她是為了試圖證明 Chomsky 的錯誤而「刻意解讀」了 Nim (the chimp)的某些行為。

    關於動物語言(language)的研究,似乎會常常出現這種「信上帝得水牛」的過度樂觀期待(或貌似牽強的解讀)。

    事實上,就算其他動物的溝通模式不符合我們對 language 的定義又如何呢?
    難道「證明」了某個物種的語言能力,就等同於「提升」了牠們的地位嗎?
    (前句成立的前提是若有人認為能夠使用語言的物種是較「高等」的)

    鳶飛魚躍,各有所適。
    若我們對語言的定義本來就是從 human languages 而生,那麼硬要去找到一個物種來「套用」在這套標準裡頭,應該才是奇怪的事情吧。

    Reply
  • 2010 年 01 月 26 日 at 21:33:11
    Permalink

    如果研究語言只關心人類的語言,從生物學的角度看來,就不免失之狹隘,因為憑哪一點兒生物學的知識,人必須自外於其他動物呢?

    反言之,在比較智人與其他生物時,又不得不承認大腦功能的明顯差異,其中語言的差異尤其耐人尋味,因為它顯然與智能(intelligence)、意識、社會關係與發展等基本的「人性」特質密切相關。

    所以語言絕不僅是「說話」而已。當你問為什麼要說話,如何說話,說甚麼話,就知道「說話」不是用來區分高、低等,更無關於地位或標準。智人的說話本事兒實在是生物學的核心問題之一,如果你能同意Brain science is among our ultimate concerns.

    Reply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