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議題】既然都要安樂死,為什麼還要讓長頸鹿出生?
■前陣子哥本哈根動物園的長頸鹿安樂死一事引起各界關注,讓人不得不思考,豢養在人工動物園的動物,其生命延續的方式與意義。
編譯|廖容英
哥本哈根動物園 (Copenhagen Zoo) 長頸鹿馬里奧斯 (Marius) 安樂死的消息引起軒然大波,根據園方的說法,馬里奧斯的基因與其他長頸鹿太過相似,交配會造成近親繁殖。他們在 2 月 9 日結束了馬里奧斯的生命,把屍體肢解餵給獅子。除了引起正反雙方的激辯以外,這樁新聞其實也顯示了歐洲與美國動物園對於動物「自然」的生活方式定義不同,以及動物園經營者永遠的挑戰:「畜」口控制。
歐洲和美國的動物園對避孕措施的看法截然相反。歐洲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Zoos and Aquariums) 認為避孕措施會擾亂動物的自然行為。哥本哈根動物園在聲明中表示,他們讓動物自由繁殖,因為親職行為對動物非常重要,就算是住在動物園裡也應該要保持,而且避孕措施會對動物體內的器官造成不良反應。
不過在美國的動物園,不繁殖的動物通常都會避孕,聖路易斯動物園 (Saint Luis Zoo) 設有野生動物避孕中心,研究動物的避孕措施、給予動物園建議,同時追蹤避孕措施的安全性。目前有超過 600 個物種採取避孕措施,包括哺乳類、鳥類、爬蟲類與魚類,雌性採用與人類相同的賀爾蒙以及子宮內避孕器,雄性則採用輸精管切除術或是閹割。賀爾蒙避孕法在人類跟動物身上都有副作用,不過聖路易斯動物園表示他們使用的方式很安全,動物可以自然群居,不需要隔離防止交配。雌性長頸鹿使用一種稱為 MGA 的合成黃體素,加入飼料或是 Depo-Provera 注射劑,雄性則使用常見的輸精管切除術。某些雄性哺乳類動物使用 GnRH 拮抗劑抑制賀爾蒙,不過這個方法對長頸鹿無效。
馬里奧斯的「鹿」生問題其實很基本:動物出生後,動物園必須投注資源加以照顧,而繁殖計劃最重要的就是維持基因多樣性。究竟歐洲的動物園該不該使用避孕措施,預先防止多餘的動物出生?聖路易斯動物園已經出版了書籍,探討動物避孕行為的利弊,美國動物園的採用紀錄也可供歐洲動物園參考,不過關於動物福祉的選擇最終還是會牽涉到價值觀的差異,這部分就不是科學可以做主的了。
--
研究出處:Why was Marius, the euthanized giraffe, ever born?
譯者:廖容英 科教中心特約寫手,從事科普文章編譯。
責任編輯:Kerina 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