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特輯】一切為樂趣—天文觀測的浪漫精神

分享至

2009星空協奏曲‧第八講? 特稿
加州理工學院次豪米波天文台
加州理工學院次豪米波天文台:Sunset on the Caltech Submillimeter Observatory (CSO)

■ 很多卓越的研究,都是本著好玩的初衷醞釀而成。若不是為了好玩,你不會想到3D 影像技術可以用來展示立體星圖,更不會試著用動畫去呈現原本透過文字與圖片就足以了解的事物。

撰文 ∣ 高英哲

  在聆聽這場演講前,我還在想:這題目可真硬,不知道老師要怎麼處理。天文觀測聽起來很浪漫,但實際上卻是一門充斥著艱澀數學、複雜圖解跟枯燥操作的學問;沒有摸黑裝卸過腳架雲台,不曾調校鏡頭定位跟 CCD 解析度的人,很難體會箇中甘苦。

  所以你不得不佩服吳俊輝老師,他把這個主題講解得生動有趣,而且不需要嘩眾取寵。就拿那個一不小心就會流於噱頭的紅藍鏡片 3D 眼鏡來說吧,在這個三不五時就有 3D 電影上映的年代,我們並不需要透過這場演講,才有機會體驗 3D 眼鏡的神奇;甚至 3D 影像的成像原理,上網 Google 一下就有一堆頁面任君挑選,其實並不需要使用演講的寶貴時間,來獲得這些唾手可得的知識。

  但是真正要緊的是,你如何運用這個 3D 技術,傳遞一些 2D 畫面無法表達的訊息。吳老師讓演講聽眾戴上 3D 眼鏡,這叫做新奇有趣;但是讓聽眾戴上 3D 眼鏡之後,看到原本稀鬆平常的平面星空圖,倏地變換為一目了然的立體星空,彷彿自己就置身在浩瀚銀河之中,這意義就截然不同了。你不但必須去思索 3D 技術要怎麼用,還要有劍及履及的實做精神,去蒐集那張星空圖上龐雜的星體距離數據,再想辦法把它換算成人類眼睛視差可以對應的紅藍影像。

  這以現代的電腦科技來說,或許不是太難辦的事,但依然要耗費一番功夫;然而最難得的,還是要想得到可以這樣做,並且願意動手去實踐。我們在演講廳裡看到另一段動畫,講解承載太空望遠鏡的人造衛星,如何透過精密的軌道計算,突破拉格朗日點的束縛;只要對動畫製作稍微有一點概念的人,就可以看出這絕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做出來的,但是它確實傳遞了用再多的文字或圖片,都很難精確表達的概念。

  吳老師在求學時期的研究重心,幾乎是純理論的,學成之後反而多方接觸觀測實務,甚至重操二十年前自製望遠鏡的「舊業」,跟著學生一片一片的打磨鏡片,用幾千塊錢的材料費,做出解析度媲美七十萬元專業鏡頭的天文望遠鏡。然而我不禁要想,雖然用幾千元做出七十萬的效果很了不起,但是在研究資源相對比較豐富的台大任教的吳老師,多的是機會用到更精密的望遠鏡,土法煉鋼自製望遠鏡的效益實在不大;若說是為了自尋開心雖無不可,將這套製鏡技法當成教材嘉惠學子的用意也很好,不過同樣的時間成本若是拿去鑽研其他的學問,又會是什麼樣的光景呢?

  很多卓越的研究,都是本著好玩的初衷一頭栽入,才有機會醞釀而成。若不是為了好玩,你不會想到 3D 影像技術可以用來展示立體星圖,更不會試著用動畫去呈現原本透過文字與圖片就足以了解的事物。而在把玩鏡片,將套筒舉向天際的同時,又會發現多少坐在電腦桌前,永遠不會迸現的心靈火花呢?

?

(作者為英國約克大學經濟學碩士)

責任編輯:MissZoe

(Visited 44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7 thoughts on “【星空特輯】一切為樂趣—天文觀測的浪漫精神

  • 2009 年 12 月 13 日 at 21:21:17
    Permalink

    編按:
    我發現念經濟的人似乎對(經濟)效益異常執著。(譬如本文作者似乎對台大教授親手打造望遠鏡感到十分詫異?有這麼值得驚訝嗎?XD)
    此即為所學不同,所見亦有別乎?

    Reply
  • 2009 年 12 月 14 日 at 00:43:09
    Permalink

    其實親自動手的事,我一直認為與想像截然不同
    天文所所長陳丕燊教授和我三歲以前就認識,
    我們分享不少兒時動手的回憶,
    譬如木製的東洋劍,竹枝製的西洋劍,我們還設法加上護手呢。藤簍的粗框被我們來用火烤成曲線優雅的弓,十分漂亮,要拿來用時才發現弓與弦的質料完全選錯了,一把大弓竟是中看不中用。
    高中的園遊會班上做了一個大型的鋼珠雲霄飛車。自己焊鋼絲才發現技術不簡單,焊不牢是家常便飯,焊好了才發現有些地方過寬,有些地方過窄,有些地方不夠平滑,要珠子成功的轉個360度,東拐西繞,然後漂亮的滑到終點,還真是整得我們人仰馬翻。
    不知現在的年輕人是否自己做玩具,吳教授,不簡單!!
    套句廣告詞,現在像這樣的男人不多了。

    Reply
  • 2009 年 12 月 17 日 at 15:04:56
    Permalink

    前幾天看到電視冠軍王 是機關王大賽 都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組成的科學研究會 影片:http://city.udn.com/61658/3204788?tpno=6&cate_no=0 做的機關都超大型的 而且還要構思 看著自己製作出來的東西可以順利使用 這應該是每個人都會有過的一種夢想吧!!

    Reply
  • 2009 年 12 月 18 日 at 17:42:55
    Permalink

    立法院都同意成立文創院了,科學、人文應該本是同根生的。

    Reply
  • 2009 年 12 月 21 日 at 10:21:10
    Permalink

    因為經濟常常是抱持著效率的觀點看待社會、(相對於法學在社會科學裡是抱持著公平正義的觀點)
    所以才會這麼注重效益吧XDDD

    認知科學把知識分成陳述性知識跟程序性知識
    陳述性的知識是what,是領域的核心知識
    而程序性知識是how,是對於領域知識的實踐能力

    當好(how)人常常比當壞(what)人難XD
    或許好理解但是自己動手做常常比較不容易=口=

    Reply
  • 2009 年 12 月 24 日 at 14:55:30
    Permalink

    關於吳老師用一般人都能負擔的少許金錢,做出價值一百倍的「效益」,這件事除了令人讚嘆以外,裡頭也有一些耐人尋思的學問。

    講座過後幾天,我跟朋友談到此事,朋友期期不以為然。他的論點是:一般人能勇於嘗試,做到這樣很了不起,值得讚賞與鼓勵,但是吳老師卻是在研究資源(相對)豐富的學術機構裡,做專業的研究;研究上若有觀測需要,應該要直接花錢買設備,而不是去鑽研如何用便宜材料,做出頂級設備的效果。若是為了自己開心而耗神費心,這是本末倒置的「玩物」行為,玩物的後面經常會接著「喪志」,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這樣的論點不無道理,因為一頭陷入,玩物喪志的人,我還真看過好幾個。只是我想得還要再多一點:「玩物」雖然表面上妨礙專業,但是不是有很多難以言喻的奇妙處,非玩物不能成形,而這些經驗與體悟最後還是會回頭過來,幫助你的專業更上層樓?本文從 3D 技術出發,直到文末的那句提問,在問的就是這個;至於效率云云,反倒不是真正的重點,只是藉這個表象,來導引出真正的核心問題。

    Reply
  • 2009 年 12 月 24 日 at 18:54:41
    Permalink

    沒錯!看玩的是甚麼物,喪的是甚麼志。
    我常說男人最關心的就是玩物,小時是機關槍、籃球,長大後則是高爾夫球、研究、或女人....。
    雖然都是教授,鐘鼎山林野是人各有志的。
    如果世界上超級媽媽不多,十項全能的超級教授也是很難找的。
    選玩物是價值與抉擇的問題,也可以說喪志是魚和熊掌難兩全的結果。

    Reply

發佈回覆給「jtchen」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