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特輯】兩座橋的故事
2009星空協奏曲‧第七講? 特稿
。 劍橋、牛津、威尼斯各有一座嘆息橋。名稱雖像,作用卻不同。相傳牛頓在母校劍橋大學中蓋了一座結構精巧的「數學橋」,不費一根釘子,不過這個故事也被證實是假的。
撰文? ∣? 陳子瑜、張茵惠
事情要從牛頓的母校說起。今年恰好是英國劍橋大學的創校八百年慶,從劍橋市滿街飄揚的校慶旗幟中,可以看出劍橋人對於歷史的驕傲。八百年固然是一個值得紀念的龐大數字,但劍橋還不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牛津大學比它更久些,約莫有九百年,是英語世界國家中最古老的。
牛津跟劍橋這兩所大學一直有著微妙的競爭關係。據說1209年牛津的學生與當地的居民起了衝突,有一群學者跟學生為了躲避鬥毆,於是跑到劍橋鎮(現在的劍橋市)另起爐灶,創立劍橋大學。
牛頓在1661年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就讀,當時的三一學院教學以亞里斯多德體系為主,但他卻對當代學者如笛卡兒等人的學說更感興趣,對這兩種學說的傳統都有了完整認識,並打下日後將二者結合的基礎。
1665年牛頓畢業時,因為黑死病流行的緣故使得劍橋暫時關閉,他也因而回到故鄉獨自研究萬有引力、力學、微積分等問題。兩年後疫病平息,牛頓帶著研究成果返回學校,接下了恩師的職位成為劍橋大學的教授。
傳說牛頓曾在劍橋蓋了一座「數學橋」(Mathematical Bridge),連接王后學院校舍與花園,這座木橋的結構完全靠著數學運算,沒有使用任何一根釘子,但某次被學生好奇拆下來之後再也裝不回去。不過這個傳言已被證實為假,首先,這座橋在牛頓死後22年才出現,設計者是William Etheridge,由James Essex於1749年興建完成;其次,最初這座橋是有鐵釘的,只是看起來不太明顯,現在改為以螺絲連結。這則傳言中唯一真實的片段,就是數學橋的確曾被好奇的學生拆下來過,不過後來成功裝回去了。
對於偉大人物,世人往往穿鑿附會一些傳說,藉以增加內容的可信度。數學橋大概就是這樣的例證。
數學橋橫跨在劍河(River Cam)之上,這劍河就是徐志摩曾揮別過的康橋,陳之藩筆下倒影幢幢的劍河。為旅客擺渡的船夫通常都是劍橋大學的學生,有時不免會遇見牛頓在三一學院的學弟為你搖櫓。
劍橋大學還有另一條著名的橋,叫做「嘆息橋」(Bridge of Sighs),概念仿自水都威尼斯的那座正牌嘆息橋。本尊在威尼斯聖馬可廣場附近的運河上,由19世紀詩人拜倫親賦此名。只不過威尼斯的嘆息橋連接著總督府的審問室與監獄,頗有幾分「奈何橋」的味道。劍橋的嘆息比較不那麼深重,它連接著學生宿舍跟考場,橋上有裝鐵窗,防止晚歸學生藉此偷跑回宿舍,另外可能還負載著期末考後的懊悔之意。
無獨有偶,除了劍橋以外,牛津也有一座嘆息橋。位在Bodleian圖書館對面,不知道是不是蓋來跟劍橋別苗頭用的?奇怪的是,牛津的嘆息橋雖然是座橋,卻不是在河面上,而是蓋在馬路上,有點像是天橋。因為一點都不詩情畫意,而遭到劍橋學生毫不留情的嘲笑。雖然是同一座樣式的嘆息橋,在這三地卻有著完全不同的嘆息內容,不知道該說是橘渝淮而為枳,還是另一種三位一體呢?
?
?
(本文作者陳子瑜為政大歷史系學士、台大政治學碩士;張茵惠為作家、編輯)
■ 圖片提供/陳子瑜(由作者攝於2009年10月)
責任編輯:MissZ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