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從番薯基因中找到史前人類的探險足跡
■ 最近有一份新研究指出,番薯的基因似乎揭露了另一場地理大發現,而這個大航海時代比歐洲人早了好幾百年,至今仍是人類學界的一個謎。
編譯 | 汪芃
在地理大發現時期,歐洲人在各大洲大洋上競逐,趕著搜刮領土和財富,但他們抵達南太平洋地區,卻發現早就有一批旅人搶先在此歇腳深耕──這些嬌客就是「番薯」。最近有一份新研究指出,番薯的基因似乎揭露了另一場地理大發現,而這個大航海時代比歐洲人早了好幾百年,至今仍是人類學界的一個謎。
大約八千年前,秘魯高地上的民族就已經將番薯馴化種植,而過去學者一直以為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的番薯是十六世紀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探險隊帶過去的。然而這些年來,不少考古學和語言學研究逐漸證實另一種假設:早在近代之前,玻里尼西亞人早就駕著構造精良的船隻到過南美洲西岸,將當地的番薯帶回太平洋地區了。考古學家在太平洋地區找到最古老的碳化番薯標本可追溯到西元一○○○年左右──比哥倫布首航早了五百年。除此之外,許多玻里尼西亞語種中的「番薯」確實跟奇楚瓦語(一種南美原住民語)的說法很相似。
儘管如此,想直接研究番薯的遺傳譜系並不容易,因為歐洲商人也將墨西哥和加勒比海的番薯品種帶到太平洋地區,這些品種落地生根後便與年代較早的玻里尼西亞品種混種,使太平洋地區的番薯遺傳史變得錯綜複雜。因此如果缺乏史前的對照組樣本,很難直接將現代番薯的資訊套到古品種上。
然而最近一支研究團隊與法國的「演化及功能生態學中心」(Centre of Evolutionary and Functional Ecology)、「農學研究發展國際合作中心」(CIRAD)等兩大單位合作,找到了一個理想的史前對照組──有些曾造訪多個玻里尼西亞島嶼的歐洲探險家蒐集了當時的植物標本,而裡頭就有番薯標本。這份研究於一月21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網站上,指出玻里尼西亞和南美洲很可能在史前時代就有互動。
研究人員檢驗現代番薯和古番薯標本特有的遺傳標誌,發現西太平洋和東太平洋的番薯品種基因相差極大,這項發現支持所謂的三元假說,意即太平洋地區的番薯乃分三次引進:第一次是玻里尼西亞人在史前時代從南美洲帶回,第二次是西班牙商人從墨西哥往西航行帶來,第三次則是葡萄牙商人從加勒比海帶到東方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引進的品種在西太平洋地區落腳,古老的南美洲品種則在東太平洋地區落地生根,因此才會造成法國學者所發現的基因差異。
未參與本研究的柏克萊加州大學(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考古學者派崔克.柯屈(Patrick Kirch)表示,想到可以分析古代植物標本的做法不僅「十分創新」,而且證明了三元假說的真實性。研究主持人卡后琳.胡耶(Caroline Roullier)則強調,雖然光憑他們的基因分析仍無法直接證明古代玻里尼西亞人曾抵達南美洲,卻可以輔佐現有的考古及語言學研究,間接證明這件事。胡耶說,這「等於結合了各種證據」,非常有說服力。美國賓州匹茲堡大學的人類學家李查.史凱里昂(Richard Scaglion)也附議表示「這些線索都能串起來……的確提高了可信度」,可進一步證明古玻里尼西亞人到過南美洲。
--
報導出處:Clues to Prehistoric Human Exploration Found in Sweet Potato Genome
責任編輯:Nita Hsu
李遠川院士之前的一篇演講可以連結做為reference.
「奇楚瓦語」指的是「Quechua」嗎?
"第一次是玻里尼西亞人在史前時代從南美洲帶回"
突然覺得有點怪,為什麼美洲原住民遷移路線,似乎沒有往海洋發展的? 是缺乏研究,還是真的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