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神經科學】大腦「閱讀中心」具有文化普同性

分享至

■ 不論你讀中文還是法文,腦部被啟動的數個區域皆相同。

圖片來源: PZECHNER / ALAMY

編譯│張孝耘

看中國字會用到的幾個腦部區塊和讀法文一樣。

慣用拼音系統的西方人似乎對學中文這件事都有些望而生畏,但是在對法文及中文母語人士進行腦部掃描後的結果顯示,兩者在閱讀時使用的區塊相同,並沒有文化上的差異。該研究結果發表在11月26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上。

主持該項研究的法國吉夫許伊維特國家衛生及醫學研究中心(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Medical Research in Gif-sur-Yvette, France)的認知神經科學家史坦尼斯勒斯‧狄漢  (Stanislas Dehaene)表示,閱讀會動用到兩組神經系統,一是辨別字形的系統,二是評估在紙上留下記號時肢體動作的系統。

但是對於負責閱讀的腦神經網絡是否有文化上的差異或者普世皆同,則並不清楚。以前的研究認為使用拼音文字系統(例如法文)和使用意符(logographic)文字系統(例如中文,每一個符號代表一個有意義的字)也許用的是不同的網絡。

為了一探究竟,狄漢與同事們用功能性核磁共振顯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來檢視中國人和法國人在閱讀母語時的腦部活動。

他們發現,兩者都用到了大腦視覺及手勢系統,但比重不同,反映了兩種語言不同的需求。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認知神經科學家吾塔‧佛里斯(Uta Frith)說:「這項研究不再只關注閱讀時眼睛和耳朵的作用,而是正確地指出了眼睛和手的合作也扮演了關鍵的角色。這個發現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研究方向,例如,也許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很多有閱讀障礙的人,不只是拼音不靈光,同時字也寫不好。」

我們知道了在閱讀時大腦如何同時啟動視覺區和運動區將符號解碼以後,也許可以進一步找到一般的語言學習方法,以及如何因應在孩童和成人的學習策略上。

閾下影像(Subliminal images)
有證據顯示2, 3不論使用那種語言,閱讀時都會啟動左腦後葉辨認形狀的區域,即視覺字形區 (the visual word-forming area,簡稱VWFA)。但是有些研究5指出,書寫時特別強調筆劃順序和方向的中文,其讀者在閱讀時除了上述的視覺字形區外,還會用到腦部其他和寫字相關的運動能力區域。

由於各種文字的書寫都會用到運動神經4,而且牽涉到稱為「艾森諾」的腦部區塊(Exner’s area),所以研究人員假定閱讀時這個區域也會開始活動,以解讀看到的字被寫下來時相對應的手勢。

為了分辨出閱讀時所用到的各個腦部區域,狄漢和同事們請中文和法文讀者辨認螢幕上出現的字,然後測量他們每次的反應時間。在受試者不知情的狀況下,研究人員巧妙地利用「促發」 (priming)效應,在需要辨認的目標字(target word)出現前50毫秒,很快地在螢幕上閃過別的字或形狀類似的符號做為促發項(primes),因為閃現的時間極短,所以受試者並未意識到自己看到了這些促發字(priming word)。

由於這些閾下影像會影響視覺或手勢辨識系統,所以可幫助或妨礙識別過程 ,例如,將目標字反寫作為促發字,會打亂對手勢的解讀,減慢認字的速度。但若是將目標字在預定出現時間前就很快的先閃一下,則有助於辨認的過程。

研究人員發現閱讀中文和法文時都會啟動視覺字形區和艾森諾區,但是仍有文化上的差異,比如說,手勢方向對閱讀中文的影響就比較大。

佛里斯表示,加強對手勢系統的運用也許對教導幼童閱讀會有幫助,她說:「到目前為止,閱讀教育領域一直忽略了對運動神經方面的了解。」

--

報導出處: Brain's 'reading centres' are culturally universal

責任編輯:Nita Hsu

(Visited 325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