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薩克.艾西莫夫 Isaac Asimov(1920-1992)

著作等身的多產作家,除了如《基地》系列、《機器人》系列等深植人心的科幻作品外,同時也是一位科普作家,也曾在大學中任教。「機器人學三大定律」最初出現在Asimov 1942年的短篇小說《轉圈圈》(Runaround)中,用以規範通用AI的行為,也是機器倫理的濫觴。三定律看似周全,實際上存在內在矛盾與例外,因而常見於其他科幻作品,作為故事發展的開端或主軸。然而一套倫理學竟然在被規範者出現之前就被廣泛討論,反映了大眾對於「人造智慧體」的猜忌與不安。

Read more

你也對韓國AI女團的MV感到恐懼嗎?

不久前韓國推出第一個AI女團-Eternity [9],宣稱所有影像內容都是由人工智慧技術合成的影像,但看了他們的MV之後,可能有不少人會對裡面似真非真的偶像人物產生一種恐怖驚悚的感覺,特別當畫面特寫放在她們的臉部表情以及空洞的眼神時,不舒服的感覺特別明顯。為什麼我們對真人女團的喜愛換到AI女團上就變成了恐懼呢?

Read more

善用工具的模組機器人

模組式機器人 ( Modular Robots ) 是由多個幾乎完全相同的小方塊所組成,每個小方塊上有電磁鐵、馬達,以及在側面便於方塊移動的輪子。構造雖然簡單,但便於拆解、重構,可藉由改變自身型態以適應不同環境,勝任多種任務。只是當面臨比自身龐大的障礙物時,往往需要更多的組成單元方可排除;然而,當組成單元越多,系統便越顯笨重、難以控制。不過,賓州大學的研究團隊─ModLab,近期開發出新的環境識別演算法,搭載於自家開發的SMORES-EP模組機器人上,使機器人不再需要大幅改變自身型態,而是善用身旁物件改造環境與地形以達成任務,克服前述模組機器人常遭遇的問題。

Read more

什麼?機器人也能用印的?

機器人總是給人冰冷堅硬的印象──鋼甲取代血肉,面對外在的刺激感應,機器人絲毫怎麼不靈光。如今,利用日益純熟的3D列印技術,機器人的肌膚也能被靈活地「印」出來,賦予了它更多元、更貼近人體的感知系統。以後跟機器人握手,或許它就能感受到我們的「力道」與「溫暖」,並自然而敏銳地回禮,讓握手的節奏不再那麼生疏僵硬。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