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掌故】熱淚心聲

分享至

「那段短暫愛情,在我生命中,像是小小的歡愉之島,給廣袤的黑水圍繞著。」—海倫‧凱勒

撰文 ∣ 王道還

Helen_Keller_with_Anne_Sullivan_in_July_1888
1888年,海倫‧凱勒與安妮‧蘇利文合影

  今天(六月二十七日)是海倫.凱勒(Helen Keller, 1880-1968)的冥誕。她的名字我們大概從小就聽說過,一身集視、聽、啞三重殘障,還有什麼人更能彰顯殘而不廢的精神與成就?至於她是什麼樣的人, 一九六二年出品的電影《熱淚心聲》(The Miracle Worker)已經沒有人有印象了,陶樂西.賀曼(Dorothy Herrmann)在她逝世三十週年出版的一部傳記,國內圖書館遍尋不獲,可見她這個人我們並不在意。我們記得的,是偶像海倫.凱勒,而不是她的人。世人需要偶像。有人說過:上帝實在太重要了,即使不存在,也必需發明。一針見血。

  海倫.凱勒出生於美國南方(阿拉巴馬州),十九個月大的時候得了「腦熱」,到鬼門關前走了一遭,醒來後眼睛與耳朵就不管用了。專家至今仍在猜測她當年得的是什麼病,猩紅熱或腦膜炎都有可能。但是像她這樣的殘障,著實少見,以二十世紀而言,可考者不過五十來人。

  可是海倫的幸運更希罕。以事後之明,她的命運冥冥中似乎早已註定。

  我們上回(五月三十日)談過法國巴黎的依達與維多、美國波士頓的侯維與勞拉,都為教育海倫這樣的人鋪了路。將海倫從黑暗的深淵中拯救出來的安妮.蘇利文 (Annie Sullivan, 1866-1936),就是從侯維創辦的學校畢業的,在學校裡她與晚年的勞拉是好朋友。

  說來安妮也是命運坎坷的人。她的父母親因為愛爾蘭發生大饑荒而移民美國,貧苦又不識字。安妮五歲時得了砂眼,在當年那可是瞎眼的主因。安妮眼雖沒瞎,視力卻嚴重受損。她八歲時,母親死於肺結核,得年二十八。不久她父親棄家出走,從此音信全無,最後她與弟弟給送到收容院。幾個月後弟弟就死了。安妮在收容所與各色社會「渣滓」一起生活了四年,朋友中不少是妓女的女兒。她們見多識廣,有人告訴安妮盲人學校這回事。安妮把握了上級考察巡視的機會,挺身上前高呼她想上學。於是她就給送入了侯維在波士頓創立的盲人重建院。時為一八八○年十月,安妮十四歲,海倫才三個月大。

  海倫病癒後日漸長大, 成了家裡的「恐怖份子」。她看不著、聽不見,當然不會說話,只是隨性發威。沒人了解她是怎麼回事,說不準自己也不明白。她的家境小康,父母帶她遍訪眼科醫師,都說沒救。可是她的母親讀過狄更斯對勞拉的報導,一直不放棄希望。最後有人介紹他們去見貝爾(Bell, 1847-1922)──就是發明電話的貝爾(1876年得到美國專利權)。

  貝爾祖籍蘇格蘭,「說話矯正」是家學。他的母親十歲起逐漸失聰,父親在愛丁堡大學教說話術,後來發明了「說話符號」(visible speech),那些符號象徵的是發聲器官的狀態,每個都指涉特定語音。他學得了父親的本事,後來從英國到加拿大,再到美國,成為以「說話符號」訓練聾人的專家。貝爾因此而遇見他未來的妻子梅波(Mabel)。梅波五歲因為猩紅熱而失聰,父親是波士頓的專利權律師,為了女兒的聽障,與侯維一起創辦了一所聾啞學校。貝爾為她個別授課而墜入情網。經過貝爾的悉心調教,梅波讀唇語的本領非常高超,一般人難以察覺她有聽障。貝爾發明電報、電話,其實研發的初衷是助聽器。

Helen_Keller_dbking@flickr
海倫‧凱勒紀念肖像

  貝爾建議凱勒夫婦寫信給侯維的盲人重建院,請他們介紹一位老師到凱勒家裡教導海倫。這一年安妮.蘇利文二十歲,剛好畢業了。

  一八八七年三月,安妮走進海倫的世界。一個月後,海倫就像大夢初醒,突然覺悟安妮用手指在她掌中寫的「字」,於是進入了「人文」世界,開始學習做「人」。安妮的成就、海倫的表現立刻成為波士頓盲人重建院的炒作題材,轟動一時。從此安妮與海倫就成為名人了。

  不過她們彼此的依賴關係,也為她們各自的人生設下了限制。安妮是個懂得風情的女子,與一些人的關係似乎夾纏著情色成份。一九○四年海倫從雷德克里夫學院 (女校,現在併入哈佛大學)畢業,第二年安妮就與二十八歲的哈佛英文講師梅西(John Macy)結婚。可是這段婚姻維持不到八年。後來梅西的情人,是一位聾啞的藝術家。

  至於海倫,她在人文世界中的成就是為人還是為己?陶樂西這部海倫.凱勒新傳(1998)揭露了海倫曾經動念結婚,甚至私奔的往事,讀來令人鼻酸。

  原來海倫三十六歲那一年,安妮得了肺結核、梅西心臟病猝死,她在抑鬱、孤獨中與助理彼得(Peter Fagan)陷入了熱戀。從海倫的敘述看來,她享受過愛的滋潤以及心的慰藉。「那段短暫愛情,在我生命中,像是小小的歡愉之島,給廣袤的黑水圍繞著。」八 卦消息見報後,她的母親怒不可遏,不許她縱容自己,並警告她絕對不許告訴安妮,免得安妮受不了。事後(1929)海倫這麼寫道:

?

母親那麼傷心我一想起就痛苦莫名。……

我無法解釋我的行為。現在回想起來,實在迷惘得很。當時我的行止,似乎根本違反我的本性。

是嗎?一個女人期望與深愛的男人過自己的生活是違反本性嗎?

?

  也許海倫有不得已的苦衷,她的生活得依賴旁人協助。順服旁人的期望是她維持生活的密訣。海倫.凱勒不是娜拉,不是因為本性,而是因為她的生活方式。

?

原載2001年6月27日中央副刊書海六品

文字部分轉載自:通俗科學網

(Visited 416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2 thoughts on “【科學掌故】熱淚心聲

  • 2009 年 11 月 19 日 at 19:24:28
    Permalink

    I am curious why Keller could become intellectual, but Victor could even not been civilized. Was it simply only because the difference in living environments of early childhood, since they both didn't have opportunity to learn human language.

    Reply
    • 2009 年 11 月 20 日 at 13:09:23
      Permalink

      幫老師中文化一下:
      「我很好奇何以海倫‧凱勒可以讀書識字,但維多卻連學會當個文明人都做不到。難道真的只是因為小時候生長環境不同嗎?儘管他們兩人都無從學習一般人的語言。」

      Reply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