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藥定江山】不苦口的「稀藥」—稀奇古怪的稀釋丸子

分享至

2010年醫藥與社會專題

■ 跟往常一樣,我從藥局走出來,手提袋裡多了幾管各色包裝、名字卻繞口的藥丸子。我知道我的孩子們待會一定不會有我小時候苦著臉吃藥的愁樣,對他們來說,吃這種甜滋滋像糖果一樣的白色小球,簡直就是一件被獎賞的樂事,想到兩個小人兒頭仰得高高、嘴巴張大大像幼雛一般地跟我索藥吃,我微笑著晃了晃我的手袋,感覺裡面的小藥丸也快樂地刷刷跳躍著。

chelseagirl@flickr
順勢療法由來已久

??這到底是甚麼藥?為什麼像糖果一樣?良藥不是該苦口的嗎?

撰文 ∣ 諸南沁(居里夫人行動計畫研究員)

同類治同類

順勢療法(或稱同類療法,homeopathy)是從以下這兩個希臘文:homois(類似的)和 pathos(疾病)合起來的字。它是由一位德國的哈納門醫生(Samuel Hahnemann) 在1796年提出來的一種醫學療觀。

兩百多年前,這位醫生自己服用治療瘧疾的金雞納樹皮(cinchona,提煉奎寧的重要原料),結果卻出現許多與瘧疾相似的臨床症狀。他認為,治療疾病的有效成份,會在健康的人身上發生該種疾病,所以在服用能產生這些人造症狀的藥物後,便能刺激自身的生命力(vital force)或是自癒能力來中和或排除原始的病灶。這就是他所謂的「類似法則( law of similars)#」白話的說法就是「以同治同;以毒攻毒」(like cures like),有點類似中醫或免疫學的想法。

製造這些順勢藥丸子需要兩種材料:有藥效的母酊(mother tincture),其來源為植物、礦物或生物,再加上用來稀釋的溶劑(酒精或水)。舉幾個以同治同的例子,切洋蔥的時候會眼淚鼻涕直流,你現在正好有流鼻水的症頭?來幾顆用洋蔥提煉的Allium cepa吧;晚上睡不著?嘴裡含個用咖啡因做的Coffea幫助睡眠;重鉻酸鉀(K2Cr2O7, potassium dichromate ),是劇毒的工業用氧化劑,如果吸入的話,對黏膜組織、呼吸系統有強腐蝕性,在順勢療法中卻用它Kalium bichromicum來治療鼻竇或流濃鼻涕的呼吸系統發炎。

稀釋到不見

Hahnemann
哈醫生玉照(Samuel Hahnemann),取自wiki.en。

到這裡為止,聽起來跟草藥醫學沒什麼不同,可是順勢療法特殊的是接下的這個理論。為了避免將這些「類似藥」服用過量而造成(雙重)中毒的下場,哈醫生提出了「無窮微量法則」。他建議把藥物經過無窮稀釋,稀釋到什麼藥都沒有了,只剩下所謂的「信息」來發揮作用。換句話說,大量的物質會產生疾病的症狀,但是極少量(或流行地說『超』少量)卻可以治癒這個病灶。怎麼個超少量?這該提一下他的「哈氏百分法」(centésimal hahnemannienne, CH):在每一管順勢藥丸包裝上,除了一串怪名字,還有依稀釋量分類的顏色包裝,例如5CH, 15CH還是30CH等。這些數字,代表的就是稀釋量,好比, 一滴的成份藥放在九十九滴的水裡,是為百分之一,也就是1CH,如果再將這個配製中的一份稀釋到九十九份的水裡,就變成兩個百分之一,寫成2CH,也就是藥的成份只有0.01%(10-4)。依此類推,如果是15CH,那就是稀釋了1030次。

中學化學課的時候,我們學過亞佛加厥常數(NA, ~6.02×1023)。簡單的說,元素能保持化學性質的最小單位叫原子,其內有核,核中有中子與質子(除了氫只有一個質子),兩個加起來就是這個原子的重量(核外的電子太輕,不算)。常見的碳同位素12C裡面有六個質子加六個中子,如果我們拿12克的12C裡面就有6.02×1023個這般多的原子數量,也稱為1莫耳的碳。所以,任何1莫耳的東西,就有亞佛加厥數目的原子(或分子)。當稀釋一莫耳東西(一般母酊內成份的的分子含量通常等或少於此)到10的負24次方後, 即順勢藥標示的12CH,便不能保證還有一個原子(或分子)留在裡面,對吧? 比這個還大的數字,照理說,藥的成份已經不在了,剩下的不過是稀釋劑的水罷了。這樣還有藥效嗎,怎麼聽都覺得像天方夜譚!

馬車搖一下

哈醫生的故事還沒說完,據說,當時他乘著載滿藥瓶子的馬車出診,卻發現,行程中最後看的病人往往好的比較快。所以他的下一個理論就是這些藥需要搖晃一下來增強藥效的『搖晃論』(succussion)。(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看現代的製藥過程4

總而言之,哈納門的醫學觀,將草、昆蟲、礦物粉等等他經過測試實驗證實(provings,德語的prüfen)後的藥泡在水裡(或酒精等溶劑),過一段時間後,拿出固體的藥,這些泡過的水就是所謂的母酊,然後用其來進行接下來搖晃稀釋的步驟。稀釋好的溶液,不論是4、5、7、9、12、15還是30CH,再滴到載具上,最常見的載具就是用糖作成的小丸子,也就是為甚麼順勢藥丸不論治甚麼病,吃起來通通一個味。說的也是,都已經稀釋到沒有了,根本不會有藥的味道啊。

清水的記憶

圖三homeopathy drugs
五花八門的順勢藥物(作者提供)

  這無窮稀釋正是最為反對派詬病的地方, 甚至還有人說,既然稀釋到都沒了還可以治病,那是不是乾脆不要吃最有用14?1988年,著名科學期刊龍頭Nature發表了一篇文章,一位法國的免疫學學家班飛尼斯特(Jacques Benveniste)做了個實驗,他報導一種控制身體對敏感原反應的白血球(嗜鹼細胞 basophil),可以被非常稀釋(也就是稀到應該已經不存在)的抗體溶液產生免疫反應。班飛尼斯特解釋,這是水分子利用某種方法「記得」剛剛跟它並存的抗體,所以,就算抗體已經沒有了,它的生物效應卻依然存在。這篇文章似乎很直接的證實了順勢療法的稀釋觀。

這個報告當然掀起了軒然大波,雖然Nature當時同意刊登這篇文章,卻有個特殊條件,除了一般的文章審查程序,Nature當時的編輯麥道斯 (John Maddox) 親自要求作者提出能重複實驗結果的證據。 他連同騙局揭穿者暨化學家史都華(Walter Stewart),再加上個前魔術師暨懷疑論者藍迪(James Randi)三個人一起浩浩蕩蕩的去了班飛尼斯特的實驗室。結果他們發現,如果實驗是在分析者(Elisabath Davenas)未知的狀況下(所謂的單盲實驗blinding),有接觸過抗體的稀釋水其實並不能重複白血球細胞會有反應的實驗結果。

就這樣,本來班飛尼斯特想因此得個諾貝爾獎,結果不但他本人被頒發了兩次 (1991 & 1998) 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s),這「清水的記憶」(The Memory of Water),還變成非常有名的口號標題,歌星拿來唱、戲劇(還是喜劇呢)也端來演。順勢療法在二十世紀末,成了消遣的代表。

生意一樣好

水之記憶的班飛尼斯特在2004年去世,可是順勢療法卻奇怪的沒有因此而斷了生機。歐盟在1992年承認順勢療法,說明歐盟會員國在「就算沒有療效的證據」之下,也可以販售其藥丸,但是它必須稀釋到對人體沒有危險的量(CH4以上)。從1995到2005的這十年間,歐洲的順勢醫療市場成長了60%,現在則是全球百億美金市場的黃金工業。法國布瓦宏藥廠(Boiron)是世界順勢醫療製藥的領導者。而順勢療藥在法國,也已經成為第二大 (11%) 無須處方簽的藥物(第一名是止痛解熱的撲熱息痛paracetamol: Doliprane-19% 與 Effralgan-12%)。 也就是說,隨便走到一個藥房,買管順勢糖丸子,跟買盒OK繃是同樣簡單的一件事。

其實,除了有很多正統醫生在臨床上支持這種療法,健康政策的官員也有樂見其蓬勃成長的,原因在他們認為這樣可以減輕健保福利的負擔。多了自我藥療?(self-medication),就減少看醫生的次數與花費,這種藥的平均價格也比傳統西藥低,如果有用,正好;就算無效,也不會有副作用啊,反正都已經稀釋到什麼都沒有了,不是嗎?

安慰劑效應

圖二1023
「抗議!」動員一起服藥過量,沒發生歹事。這是英國今年初的「10的23次方」之早上10點23分服藥運動

2005年,醫學雜誌的翹楚《刺胳針》(The Lancet)刊登了一篇10有關順勢療法的綜合分析(meta-analysis),顧名思義,就是將前人發表的分析研究成果綜合起來統計分析,瑞士伯恩大學預防醫學系的商愛敬(Aijing Shang,音譯)與團隊,針對19個醫學文獻資料庫中,精挑細選出實驗設計嚴謹的測試群來去除可能的選樣偏差,結果呢?他們發現,順勢療法組跟對照的安慰劑(placebo)組,兩個的醫療結果並不相上下。換句話說,這不過是顆心理藥丸罷了。

不過,就算如此,那個水的記憶,還是又死灰復燃了起來,法國的病毒學家,2008諾貝爾獎(這個獎是真的)得主蒙太涅(Luc Montagnier),在去年 (2009)發表了一篇文章6說接觸過細菌或病毒DNA的水分子,就算大量稀釋到DNA已經消失,不但有記憶,還會發出無線電波,所以醫生可以用它來偵測疾病。令人好奇的是,這篇文章在陌生的期刊上出現,交稿三天後就接受了,真不知道蒙太涅在打甚麼主意。

爭論再繼續

順勢療法的真假之爭,兩百多年後似乎又到了另一個高峰。去年年初(2009年一月),英國民眾抗議連鎖藥妝店Boots販售順勢藥丸,抗議國會議員想要通過順勢療法的法案,在一月30號早上10點23分(想到這個數字的含義了嗎?)全國來個抗議活動,集體大量吞藥。當然,沒有人因為服藥過量死亡。

也許你會說,既然這種藥沒效,那應該也沒什麼害吧?科學作家辛格(Simon Singh)指出,問題就在如果過度依賴這種醫學,而忽略了正統醫學的忠告延誤病情;或是輕忽預防醫學(例如去非洲旅行,卻不施打瘧疾疫苗),小者必須花費更多醫療資源,嚴重的還會造成遺憾。

或許,剛才我走出藥局時的想法真的是一種安慰效應,安慰我是個有關心孩子疾病的好媽媽,雖然這種安慰劑有的時候好像還挺有用的:塞住的鼻子不塞了,流不停的鼻水不流了,快感冒的症狀消失了,小朋友的長牙似乎也不太疼了。這樣,我該是省去了很多排隊掛號、等看醫生、或吃重藥的時間,花的錢也應該比使用抗生素的要少。好吧,小小毛病我就繼續含含這種心理小丸子,真的有問題,還是得乖乖的去看醫生吃苦藥,比較保險。

?

備註

#雖然這裡被名為「法則」,但並非是經過科學考驗過的自然法則,只是哈納門醫生的片面之詞 ipse dixit, he himself said it)。
*文中綠色標記者為順勢藥丸的名字。

作者簡介

諸南沁,旅法海洋學者。住在順勢療法大藥廠與支持者的濫觴國家,到處可見賣順勢藥丸子的藥局,家裡有一抽屜滿滿的順勢藥管子,有個順勢藥派的小兒科醫生,和(非常)強烈反對順勢醫學的家醫師,是位總在困惑到底該「順勢」到甚麼程度的母親。

?

參考資料

Theory

  1. ‘Trick or Treatment? Alternative Medicine on Trial’ By Simon Singh & Edzard Ernst, Corgi, 2009.?
  2. Guide familial de l’homéopathie, Alain Horvilleur, Hachette, 2005.
  3. Wiki En/Fr (http://en.wikipedia.org/wiki/Homeopathy, http://fr.wikipedia.org/wiki/Homéopathie
  4. 布瓦宏藥廠製造順勢藥丸的過程(法文)http://www.boiron.fr/Boiron/Un-savoir-faire-pharmaceutique/Fabrication-des-medicaments

Pros

科學文章

  1. Davenas E. et al. (1988) Human basophil degranulation triggered by very dilute antiserum against IgE, Nature, 333, 816-818.
  2. Benveniste J. (1988) Reply to Maddox et al. (1998), Nature, 334, 291.
  3. Montagnier et al. (2009) Electromagnetic Signals are produced by aqueous nanostructures derived from bacterial DNA seauences, Interdiscip Sci Comput Life Sci, 1, 81-90.

其他

  1. Luc Montaignier? Fundation (http://montagnier.net/montagnier/index.php/publications/)
  2. 歐盟對順勢療法說OK http://eur-lex.europa.eu/smartapi/cgi/sga_doc?smartapi!celexplus!prod!CELEXnumdoc&numdoc=392L0073&lg=en
  3. Centre d'Enseignement et de Développement de l'Homéopathie 順勢療法教學與發展中心http://www.cedh.org/

Cons

科學文章

  1. J. Maddox, J. Randi and W. Stewart (1998) ??High-dilution? experiments a delusion, Nature, 334, 287-290.
  2. Shang et al. (2005) 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homoeopathy placebo effects? Comparative study of placebo-controlled trials of homoeopathy and allopathy, The Lancet, Volume 366, Issue 9487, 726 – 732.

其他

  1. 1023Campaign http://www.1023.org.uk/
  2. 魔術師藍迪繼續賞金百萬來證實順勢醫學,BBC Horizon (2002) (http://www.bbc.co.uk/science/horizon/2002/homeopathy.shtml
  3. ‘The Memory of water’ by Philip Ball http://www.nature.com/news/2004/041008/full/news041004-19.html
  4. Science blogger Phil Plait@Discover http://blogs.discovermagazine.com/badastronomy/2008/12/29/diluting-homeopathy/

責任編輯:MissZoe

(Visited 72 times, 2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2 thoughts on “【一藥定江山】不苦口的「稀藥」—稀奇古怪的稀釋丸子

  • 2010 年 11 月 12 日 at 16:45:23
    Permalink

    這是「一藥定江山」專題的第一篇!徵稿將繼續到11月底唷~大家快動筆投稿吧~http://case.ntu.edu.tw/blog/?p=4895

    Reply
  • 2010 年 11 月 13 日 at 08:15:07
    Permalink

    和朋友討論到西藥的策略是否理想的問題。由於西方科學的化約手段可以產生相當可觀的績效,西醫與西藥的主要策略難免被化約思維主導。譬如抗生素的發明,在極短的時間內解決了細菌感染的問題,也導致超級細菌的出現。

    十六世紀的Paracelsus是第一個大量使用化學療法的煉金術士,也提倡過順勢療法。表面看來他與源自Hippocrates of Cos,Aristotle及Gallen的傳統醫理截然不同,且頗有新意,但是在近代科學史上,他的醫理仍屬玄密之方。

    今天的代理療法(alternative therapy)也多屬此類。中醫把治病看成系統的適應問題,雖然有上千年的經驗法則,能否在生理或藥理上勝出,尚屬未知之天。

    Reply

發佈回覆給「jtc」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