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農業】吃牛肉不傷雨林,做得到嗎?

分享至

■ 陽光充足、水源豐沛、地大物博,巴西農牧業輸出成為全球大宗。但許多人憂心巴西境內的亞瑪遜雨林因此遭到更嚴重的破壞,如今巴西宣稱他們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用基因改造農作物與其他技術更有效提高地力。

Cassandra SD@flickr
巴西北部帕拉的一群牛。

  巴提特拉(Mateus Batistella)在巴西農業部衛星監控研究中心任職,他過去曾茹素,但巴西美食令他改變心意,午餐時,幾乎所有餐廳都有這道料理:牛肉薄片附沙拉、米飯與豆子,再搭配上木薯粉,無論城鄉,傳統肉販與超級市場的牛肉總能銷售一空,巴提特拉說,「牛肉隨處可見,相當便宜,我今天餐餐吃牛肉」。

  這或許並非最政治正確的行為,原因是巴西畜牛業已與摧毀亞馬遜雨林畫上等號,巴提特拉的辦公室牆上,還掛著一幅衛星畫面,顯示亞馬遜雨林南部遭到農業進犯,但全球牛肉食用量卻年年增長。

  牛肉消費必然有其來源,而來自巴西的牛肉也愈來愈多,過去十年間,巴西牛肉出口成長四倍,並於二○○三年超越澳洲,躍居為全球最大牛肉外銷國,巴西善用廣大自然資源與繁榮經濟,正與美國競爭全球最大黃豆出口國的寶座,聯合國農農組織預估未來十年內,巴西農業產量成長速度將超越世界各國,至二○一九年將提高四成。

  過去這些數據代表亞馬遜雨林將遭殃,以往牛肉、玉米與黃豆需求上揚時,樹木就應聲倒地,但近年來情勢逆轉,儘管自二○○七年與二○○八年全球糧食危機以降,全球農業產量與商品價格不斷拉高,亞馬遜雨林砍伐情況去年卻創新低,比二○○四年最高峰減少百分之七十五,有些人預估今年會有更多好消息傳來。人們期望巴西建立更永續的農業系統,不僅供應全球未來數十年的需求,並減少食用牛肉所帶來的環境成本。

Agriculture_in_Brazil
巴西農地一景。(wiki.en)

  巴提特拉表示,「情況在過去五年改觀,今日糧食需求與森林砍伐不再有直接關聯」。

  巴西之所以能改變,主要是透過政策、農業科技進步、加強落實環境法規以及消費者的施壓,但巴西要提高糧食產量時,仍面臨種種挑戰,土地使用政策常引發衝突,氣候變遷也會影響許多重要作物。

  巴西這個農業大國發跡於黃豆,產值於二○○八年逼近一百七十億美元,一九六○年代時,黃豆田大多限於巴西南部,但此後不斷改良品種,讓產地遍佈全國,農業科學家運用石灰及其他養分,改變巴西草原的酸性土質,並將種籽與根瘤菌結合以降低肥料成本,今日巴西農地的黃豆收成量已與美國並駕其驅。

  經過延宕多時,巴西也終於在基因轉殖作物方面迎頭趕上,十年前,基改作物在國內命運充滿變數,聯邦機構於一九九八年開始允許種植基改黃豆,但一名法官之後禁止種植美國企業孟山都研發的抗除草劑豆子,指稱那是種「外來怪獸」,不過巴西農民並未遵守法律,轉向阿根廷非法進口這類種籽,讓它多了個「馬拉度納」的綽號,取自阿根廷最知名的足球明星。

  這些非法的「馬拉度納」黃豆在巴西境內相當普及,讓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於二○○三年將它改列合法,希望能恢復進出口秩序、建立基本品質管控,並保護打不過非法商人的巴西種籽公司;兩年後,巴西國會通過生物安全法,大幅修訂核准基因轉殖作物的程序;二○○六年,「全國生物安全科技委員會」已忙著批准黃豆、棉花、玉米等各種基改作物。

tuli nishimura@flickr
巴西為主要黃豆出產國,稱為「soja」。

  目前巴西已核准種植二十一種以上的基改作物,基改作物種植面積在全球也僅次於美國,非營利組織「生物科技資訊協會」執行總監雷拉耶(Alda Lerayer)指出,基改黃豆今年在巴西市場占七成,將於二○一一年增至百分之七十五。

  該組織前主席寇利(Walter Colli)是位生物化學家,他表示,「我在任內歷經四年地獄,但我相信未來人們會明白,這些事對巴西農業無比重要」,他無視於意識型態論辯,積極推動通過基改作物,著重於大眾安全與環境安全的技術問題,這項策略亦獲巴西政府默許。

  依據法律,含有基改作物的食品包裝需加註「T」,雷拉耶指出,雖然環保團體仍有疑慮,但大眾的反對聲浪已經平息。

  至今巴西都仰賴外國研發的基改產品,但今年初,政府單位首度核准巴西科學家自行研發的基改種籽,農業部研究機構運用德國化學大廠BASF提供的基因,讓黃豆能對抗新型除草劑,研究主管雷克(Elíbio Rech)認為,這項成果反映出巴西生物科技能力日增,也建立官民研究單位結盟的模式。

  雷克表示,「全球必須同心齊力,才能保證人類糧食產量於二○五○年成長一倍,巴西將在此扮演重要角色」。

  各國基改作物目前幫助農民對抗雜草及昆蟲,但不會直接提高每一株作物的產量,不過巴西正在研究新技術,希望有天能提高作物營養成分及產量,目前巴西部分作物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部分品種玉米收成量不到美國的一半。

  許多雨林都開墾為農地,提高作物產量後,或許終能減輕雨林的壓力,巴西也已致力善用已開墾的田地,降低了森林砍伐的速度,面對消費者及環保團體的壓力,黃豆生產商率先承諾保護亞馬遜雨林。四年前,主要出口商簽署協議,不再出口產自二○○六七月之後開墾土地的黃豆,「綠色和平」組織以衛星監控,發現協議有助減少濫伐。環保團體去年也成功號召主要屠宰場達成協議,將於二○一○年十一月之前,用地圖標示所有直接供應商的位置,以確保牛肉並非來自新開墾的土地。

  為提高產量但不犧牲森林,巴西科學家必須監控土地實際使用情況,「綠色和平」組織亞馬遜計畫負責人亞達里歐(Paulo Adario)表示,一切都始於地圖,並與產業界一同分析衛星畫面,該組織更飛越可疑地域監測情況,政府機構沒有資源進行這項任務,他指出,「若未釐清土地使用情形,就不可能制訂可行的環境政策」。

  巴提特拉的團隊正在進行多項研究,分析衛星資料,希望從中挖掘出土地使用資訊,例如研究者希望評估光合作用情況,以判定每年種植及收割多少作物,力圖找出適合的現有耕地,以政策界定來提高農業產量。

Eduardo Amorim@flickr2
里約熱內盧牧場內,人類逐牛。

  目前潛力最大的地點為牧草地,據估計,巴西牧草地超過兩億公頃,相當於全國面積的四分之一,或是法國總領土的三倍,巴西放牧業平均每一公頃土地只養一頭牛,但若管理得當,再加上提高牧草量,每公頃甚至可養五頭牛。過去十年間,情況已逐漸好轉,亞馬遜地區牧草地增加三成,牛隻數量增加八成。

  農業模型專家巴里歐尼(Luís Barioni)尚未發表的研究中,認為巴西若不想再開墾森林,又要滿足未來需求,牧牛場產量在二○一○年至二○三○必須成長近一倍;國立坎皮納斯大學農業經濟學家沙耶斯(Sergio Salles)則認為,成長幅度必須超過一倍,若將現有牛隻都趕到全國半數牧場,另一半牧場便能增加所需產量,這在技術上行得通,也不需砍伐任何一棵樹。

  為降低溫室氣體排放與提高農業產能,政府已成立二十億美元的計畫,在未來十年改善一千五百萬公頃荒廢牧地,另一項計畫則要在同期間,於四百萬公頃土地上進行輪耕,研究顯示,輪耕能改善土質,並增加作物及牧草產量。

  若要說服農民採納新制度,就要提供誘因,為內閣長期規劃單位擔任科學顧問的景觀生態學家卡涅羅(Arnaldo Carneiro)表示,「銀行一直是巴西森林砍伐幕後推手,故我們希望改變遊戲規則」,銀行未來不再贊助農民開墾土地,而是為土地改善工程提供低利貸款,如施加肥料、種植新牧草、實行輪耕等,內閣目前正在研議零砍伐政策及其對農業的影響。

 

延伸閱讀:Agricultura no Brasil(葡萄牙文wiki)

 

原載於【知識通訊評論月刊九十五期】2010.09.01 CASE網誌好讀版 by MissZoe

(Visited 53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2 thoughts on “【世界農業】吃牛肉不傷雨林,做得到嗎?

  • 2010 年 08 月 30 日 at 14:28:53
    Permalink

    我昨天也聽到一則新聞,提到畜牧業與石化業是同等級的環境殺手,呼籲所有的人每週至少吃一天素,聽起來是頗為合理的訴求,不知是否有研究數據可支持這種想法。

    Reply
  • 2010 年 08 月 30 日 at 15:31:01
    Permalink

    我另外也很好奇...巴西是著名的咖啡生產國,但這篇新聞完全沒有提到咖啡....@_@a

    之前有人提倡公平交易咖啡,主張一種據稱比較合理的耕作模式與經濟型態,可以讓咖啡對雨林的傷害減低,也可以改善貧農的處境。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26399

    Reply

發佈回覆給「jtchen」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