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穿梭於現在和未來世界——專訪葛如鈞教授

分享至

【AI新浪潮:生成式變革】系列講座
人機關係的變化:虛擬身分與現實生活的奇幻交會?
2024.5/18(六)14:00

訂閱 CASE YouTube 鎖定直播 開啟小鈴鐺

立法委員&臺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研究所 葛如鈞 助理教授

採訪、撰文|周書瑋

審定|葛如鈞 委員

作為臺灣第一位從各路天才齊聚的奇點大學畢業的葛如鈞,他擁有豐富的創業、研究和獲獎經歷,可謂走在時代尖端的創業家和學者,如今更進入立法院推動科技相關法案,將臺灣對人工智慧應用的規範推向全新篇章。今天的人物專訪邀請到人稱「寶博士」、現任立法委員和臺灣大學網媒所助理教授的葛如鈞,分享他前衛的研究領域、跳脫框架的創新思考模式,以及人類在人工智慧快速發展下必備的能力。

 

前衛創新的研究領域與跳脫框架的思考模式

葛如鈞目前除了擔任立法委員,也在臺灣大學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兼課,教授虛擬人與遙線科技,以及去中心應用設計與實務。虛擬人課程帶領學生討論人在虛擬世界裡的替身,或在真實世界裡的分身,甚至是人類死後的智慧保存(稱為「身後紀念館」);去中心化應用則是透過區塊鏈提供各種網路服務,像是金融管理等。這些課程和葛如鈞在立法院的法案高度相關,包括電子簽章法、人工智慧基本法和數位遺產法等,透過立法保障在校研究和教學成果,也將臺灣推向數位革新的高峰。電子簽章法旨在避免電子簽名在未經當事人同意下,被詐騙集團不當使用;人工智慧基本法規範人工智慧的應用範疇,虛擬智慧可以與不應被應用在哪些地方;數位遺產法則探討身後紀念館相關議題。

「和很多科學家一樣,我的想法和靈感大多來自生活,包括小說、電影和各種人生經驗。」問起是什麼激發葛如鈞「虛擬替身」的靈感,他娓娓道出影響他很深的未來學家和人工智慧研究者雷庫茲威爾博士。由於父親早逝,雷庫茲威爾博士收集了所有包含父親筆跡的信件、錄音和錄影,相信有一天可以透過人工智慧讓父親在虛擬世界中復活,這位博士瘋狂的想法深深啟發了葛如鈞建立虛擬人和分身的想法。葛如鈞舉了近期上映巧克力工廠故事電影〈旺卡〉要角休葛蘭為例,休葛蘭在拍攝過程完全沒出現在片場過,而是簽訂協議同意讓製片使用他的臉和聲音,因此即使他有一天離開了,世人仍能看到主演的電影。除了小說和電影,葛如鈞的靈感也來自生活經驗,像是他有一隻養了十三年的貓,貓過世後葛如鈞很想念牠,就想著是無可能將貓的可愛形象儲存在元宇宙中,人類戴上虛擬實境眼鏡眼鏡(VR眼鏡)後,又能和貓一起玩。「很多時候我看起來像在休息,但同時我也在尋找各種研究方向和靈感。」葛如鈞笑著說。

對部分學生來說,葛如鈞創新的課程內容有時較為抽象難以理解,面對這種情況,他會試著舉些生活化的例子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某次上課時,他問學生如果老師用分身來上課,學生願意替他做教學評鑑嗎?學生們質疑老師用分身上課還能算有來上課嗎?葛如鈞反問他們,如果學生用AI替身來上課,AI還可以幫忙做筆記甚至整理小組討論重點,學生在家休息就好,這樣該生是否算出席呢?這一番交互提問帶給學生不少思考空間,也讓他們意識到AI沒有想像中遙遠,且可能關乎到他們的未來權益。

 

最有趣好玩的創新計畫——百工一日

在臺大和北科大任教時,葛如鈞曾和教育部青年署合作發展為期四年的「百工一日」計畫,邀請網紅開箱特定職業,破解學生對某些職業的迷思,像是邀請網紅介紹自己的職涯和生活,讓青少年意識到網紅工作並非只有外表的光鮮亮麗,其背後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辛苦。過去教育部也曾推出理念近似的職場開箱計畫,但著重實際的職場體驗,讓年輕人親自到工作場域感受現場複雜度,但後疫情時代年輕人偏好藉由網路獲取資訊,百工一日的影片開箱能更有效益的觸及十萬人甚至百萬人。葛如鈞也在計畫中導入虛擬實境技術,讓學生戴上特殊眼鏡就能如臨現場感受工作空間。

 

與其說「跨領域」不如說「不分領域」

和當今許多創新和人工智慧專家不同,葛如鈞並不完全認同「跨領域」的概念,反而認為大多新奇事物是「不分領域」甚至「無領域」,不必為了定義跨領域而特定區分領域邊界,更重要的應該是推動整合性變革,像是將人工智慧導入金融科技,或將無人機技術結合農業生產。「我不是為了跨領域而去認識和自己所學不同的人,而是認知到大家不分你我,因為傳播科展弱化了門派間的隔閡,讓我們得以快速掌握陌生知識,最終促成不分你我的合作。」葛如鈞相信唯有不給自己設定天花板和界線,才能最大化合作效益。

葛如鈞分享了他的八字箴言「異花授粉,求同存異」,前四字指透過基因交流能最大化後代表現,暗喻人類也必須交流想法才能激發新的觀點;後四字代表要尊重與自己相同以和相異的人,接受各領域學者的不同的思維模式和論述事情的方法,避免站在特定觀點評論是非對錯,當大家能站在開放的立足點才能理性溝通。葛如鈞認為,求同存異又比異花授粉更難達成,因為同理和自己背景、想法不同的人向來是人類最大的弱點,要從不同想法中建立合作關係又更不容易,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大學開設不分系,讓學生練習不抱持特定觀點思考。

「虛擬人類完全普及化後,『真實人』的任務變成開發並累積出當前AI還沒有的資料。」這也是葛如鈞擔任立委的初衷,在每天和各式各樣的過程中,以自身作為AI數據庫,累積人工智慧還沒有的經驗和資料。虛擬人和人工智慧不具備也無法取代『真實人』獲取各種跨類別體驗的能力,也沒辦法推廣自身獲取的經驗,而這些虛擬人辦不到的事,就是人類最重要的價值。

 


AI新浪潮:生成式變革第五講《虛擬身分與現實生活的奇幻交會?
(Visited 136 times, 2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