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大學教授】做自己人生的永動機|專訪台大獸醫系陳慧文教授
做自己人生的永動機
採訪、撰文|湯 淨
審定|台大獸醫系 陳慧文 教授
在訪談陳慧文以前,我進到她一手打造的實驗室。等待訪談的空檔,陳慧文自然而然地開始與學生、助理溝通實驗室大小事,抓緊每個時刻掌控實驗進度。我眼前的陳慧文,好像永遠不知疲倦,面對從未接觸的新事物,問的會是why not,而不是why。也就是這樣的心態,我才有機會認識受邀於台大科教中心,擔任節目主持人的她。
由教授擔任節目主持聽起來並不少見,然而,大家並不會期望一位教授發揮專業主持人的口條。在我看來,陳慧文發揮超乎既定印象的主持功力。從新聞媒體上,亦可以看到她不吝於發聲,在研究以外的事務相當活耀。「我可以很跳tone,可以很天馬行空,所以我覺得教授這條路適合我」,追求自由與完全掌握的陳慧文,其實曾有5年的時間擔任公務員。
再當公務員我一定會瘋掉:辭職讀博士
陳慧文在中興獸醫讀研究所時,高考題型由原來的申論題改為選擇題,對於剛考完國考記憶猶新的她,這無疑是一個可以試試看的路徑。順利考上高考後,她被分發至桃園機場工作,成為裡頭的動物檢疫官。檢疫官的工作,是在班機抵達後,檢查乘客是否攜帶違規的動植物,是守護境內安全、避免新興傳染病的第一道防線。有趣的是,儘管這是一份全職的公務員工作,陳慧文仍沒有放棄她在研究所的課業,而是「半工半讀」地完成研究所的課業與研究。
要能做到半工半讀,檢疫官的工作性質是很大的原因。由於機場是24小時工作,檢疫官自然也需要日夜輪班、工時普遍相當長:平日往往連續值班16小時,假日值班24小時。也就是說,平日傍晚上班,隔天早上便是下班時間。若是當晚值班沒有太多案件,便可以利用白天的下班時間完成許多事情──例如一本碩士論文。
對於檢疫官輪班制度如魚得水的陳慧文,也有困擾之處──在經歷幾年的公務生涯後,她發現自己並不喜歡公務員缺乏彈性的制度。她稱自己是很反骨的人,經常提出各式各樣的建議,但在公務機關裡,意見太多有時候並不是好事。因此碩士畢業後,陳慧文追尋另一條道路──既然公務員行不通,就從0開始,找出下一條路。
讀博士就是陳慧文的其中一個探索,當時她考慮過國內、國外大學,最終在台大獸醫系攻讀博士。在讀博士的第一年,陳慧文仍半工半讀,但逐漸發現自己在研究上的興趣與天賦,甚至可以完全依循自己的想法與意見,比做公務員來得勝任,因此在成為公務員的第5年,她從公務機關離職,那時的她,未滿30歲。
反骨的耳朵:過濾負面話語,不往心裡去
陳慧文出身南部鄉村,說起父母對於她辭掉公務員的態度,她形容「非常之生氣」。如同當時的平均教育水準,她的父母都只有高中畢業,對大學、研究並不這麼了解。當陳慧文考上研究所,她的爸媽並沒有特別開心;當她考上公務員,家人開心得幾乎要放鞭炮。對他們來說,公務員象徵的是穩定的收入、可見的未來,研究則不一定直接關連到收入與未來。所以辭掉公務員的決定,就是在放棄自己可見的未來。「他們看不到你其他的未來,因為你沒辦法描述給他聽,那是一個抽象的未來,即便當時我自己也不知道我的未來是什麼。」
秉持反骨的個性,儘管家人並不贊同,但陳慧文以公務員的永久資格為憑,說服父母放下擔憂。陳慧文從來就不是循規蹈矩的人,對於他人的負面評價自有一套處理的方式:「濾掉反對、無理的聲音。」她從高中就搬出家中,早已習慣自己獨立做決定。蒐集資訊、抉擇、訂下目標而後實踐,往往會比旁人的負面評價來得更重要。舉例來說,獸醫系畢業後,大部分的人會選擇國考後執業,但陳慧文想要更加精進自己實作的技術,因此選擇留在獸醫系讀碩士,透過在大學醫院門診執業,探索更多病例。當時,她期待自己在碩士畢業後就出去執業,成為診所獸醫師。
耐操好用的打工人生:加油站大夜班也能做
也就是說,在研究所以前,陳慧文並沒有對哪個領域特別有興趣,更遑論認為自己擅長研究,大學前三年的成績更是在班級的2、30名徘徊。不過,會有這樣的成績其實也能理解。在大學時期,父母雖然負擔她的學費,但生活費給的實在不多,讓陳慧文早早就決定兼職打工,補貼自己的生活費。補習班課輔、家教、科博館解說員、加油站大夜班都可以看到她的身影。除此之外,她還是排球校隊,投入許多時間練球,甚至打到排球大專盃乙組。現在想起來,陳慧文都覺得自己「以前真的好猛,因為年輕就會覺得什麼事情都可以做」,她自詡不是溫室裡的花朵,在各種奔波中也能找到自己的節奏。她熱衷於做各種事情,也沒有覺得有什麼工作不能做,讓她在之後的公務員輪班中如魚得水。
不用念大學也可以!唯有當你想要做,一切才有意義
如何從成績吊車尾變得能夠考過國考、高考、研究所、博士,到最後踏上學術之路,對此,陳慧文深有感觸。在高中時,她曾考過班上最後一名,也曾考過第一名,對她來說,差別只在於讀書與否。在大學時亦是如此,在大一到大三的期間,她沒有將心力放在成績上,雖然獸醫系所學科目都還算有興趣,但就是沒時間鑽研;大四、大五後,她將注意力專注在讀書上,便能順利通過各種考試。
她也從自己的經驗體悟到:「並不是非讀大學不可。」大學並非義務教育,只有在真的想要升大學、真的想學到什麼樣的專業時,再來念大學。過去她在高中升大學時,從來沒想過這樣的可能性,自然也沒辦法真的賦予自己讀什麼系的動機。「本來進大學就不是一個必定的路徑,你也可以選擇不要,或是在外面做個幾年回來。就像大學畢業的學生,老師也會講:『你不用馬上讀碩士阿,你可以逛個幾年再回來』,但這個概念應該下修到高中,否則就會不知道為何而唸。」對於陳慧文來說,知道自己的理由,知道自己的動力來源,比什麼都重要。
太讚了!
為自己有機會「巧遇」陳慧文教授+她的文章而感動!
「她也從自己的經驗體悟到:「並不是非讀大學不可。」大學並非義務教育,只有在真的想要升大學、真的想學到什麼樣的專業時,再來念大學。過去她在高中升大學時,從來沒想過這樣的可能性,自然也沒辦法真的賦予自己讀什麼系的動機。「本來進大學就不是一個必定的路徑,你也可以選擇不要,或是在外面做個幾年回來。就像大學畢業的學生,老師也會講:『你不用馬上讀碩士阿,你可以逛個幾年再回來』,@@@但這個概念應該下修到高中,否則就會不知道為何而唸。」
對於陳慧文來說,知道自己的理由,@
@@
知道自己的動力來源,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