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爾2.00—— 策展人的話

分享至

2022 年孟德爾兩百週年誕辰(Mendel 2.00)活動,由 CASE 台大科教中心發起,透過系列的演講、座談與特展,窺探遺傳學在台灣學界與教育界的發展。

關於圖文特展,我們邀請到涉獵科普與科學史的王惟芬,擔任本次展覽的策展與文案設計 ,深入了解「遺傳學之父」背後的有趣故事,讓你看見你從來沒看過的孟德爾! 在特展開始以前,讓策劃人與插畫師開場—— Mendel 2.00。

文案設計|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科技醫療史碩士 王惟芬

插畫設計|倫敦金士頓大學插畫研究所 王 婷

 

Mendel 2.00 的誕生

撰文|王惟芬

「原來我根本就不認識孟德爾。」這是在完成這個計畫初步階段時我的第一個想法。

最初提起孟德爾時,腦中只浮現「那個在修道院種豌豆的」,還有一些我都快忘了名稱的定律,以及顯性和隱性基因。至於他沒事幹嘛種豌豆,又為何獲得遺傳學之父的稱號,我其實從來沒認真想過。如果不是今年他剛好誕生兩百年,而台大科教中心想要以圖文展當作是紀念活動的一部分,我可能永遠不會認真去想。

在開始孟德爾兩百年冥誕紀念圖文特展計畫的某個階段,決定將這整個計畫定名為 Mendel 2.00。選用了拉丁字母而不是漢字,一方面是因為這比較貼近他真實姓名的表現方式(不管是用他的母語德文來拼寫,還是其祖籍所在地目前通行的捷克文),另一方面也是呼應我們大多數人,在試圖要更深入研究他時,不得不讀英文的處境。至於2.00,當然是從兩百年衍生而來,在祝壽的同時也有一個推出更新版的嘗試與企圖,是身處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對孟德爾以及他的科學世界的重新認識與想像。在這個虛擬的數位展間中,要呈現的不只是孟德爾其人其事,也想透過他的研究故事,碰觸更為本質的問題,進行何謂科學或如何科學的探討。

被譽為遺傳學之父的孟德爾,是在遭到時代埋沒後又被世界重新發現的人。這樣的時空斷層增添了後人對他生平重建的難度,關於他的一切書寫,隨著史料的發掘與翻譯而不斷地被更新與詮釋。在策劃圖文展的過程中,對他的研究與考證,來自於現有的國高中課本、中英文網站、中英文傳記以及各種期刊專文,但在以這些材料來建構圖文的骨架與枝幹時,也發現有許多對於他的臆測,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觀點和誤解。最後體悟到要如實再現這個人幾乎是件不可能的任務。

於是圖文的主題從「孟德爾兩百年」轉型成 Mendel 2.00,在這過程中,孟德爾的故事軸不斷被拆解、重建然後又拆解。最後成型的 Mendel 2.00 不再是一個線性的故事,而是以不同的敘事角度來呈現他的種種可能面貌。在這多元宇宙的想像中,試圖呈現一個由孟德爾催生出的遺傳學的前世今生的現場。目前的發展以史實的架構和發想為主,側重在故事上,未來希望以此作為材料,逐漸深入到遺傳學的發展,最後進入何謂科學的探討。

 

●  視覺融合故事的圖像設計

撰文|王 婷

透過這次為故事畫插畫,我也重新認識了孟德爾這位科學家,此次設計以大家所熟知的豌豆實驗為出發點,配色以紫、綠和黃為主,運用每個顏色代表的意涵來凸顯他在不同階段的特殊性。

紫色是豌豆花色也帶有些憂鬱的概念,正好象徵著他身心成長的歷程;綠色除了是植物也是山的顏色,而孟德爾的一生不論是心智還是地理位置上,皆是翻山越嶺才達到一定的成果;黃色就像他在實驗中發現的亮光,雖然明亮但也要到後世才能理解他的研究。除了扣著這些概念來表現之外,也特別在圖像中顯現數學邏輯在他研究生涯中的重要性,因此背景以格線作為暗示,這是他有別於當代眼光的部分,也代表著他運用所學的「規矩」成就出方圓。

 

孟德爾兩百週年誕辰(Mendel 2.00)線上特展所有文章:

孟德爾的鍛鍊之路|插畫:王婷

文章一、貧寒農家子弟約翰・孟德爾的少年時期

文章二、踏入研究之途的修士葛利格・孟德爾

 

孟德爾的視界|插畫:王婷

文章三、提供孟德爾種種背景知識的第一個巨人

文章四、幫助孟德爾量化生物學的第二個巨人

 

世界的孟德爾|插畫:王婷

文章五、孟德爾的科學人生(個人履歷)

文章六、孟德爾兩百冥誕的虛擬記者會

文章七、孟德爾的重生與再現

 

(有任何孟德爾2.00任何問題。歡迎來信:ntucase@ntu.edu.tw

 


 

王惟芬

文字工作者。臺大動物系、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科技醫療史碩士。日前在巴黎半工半讀,一邊於索邦法式文明課程修習法文,一邊翻譯寫作,在羅浮宮藝術學院旁聽藝術史。曾經謀生處:中研院動物所與生物多樣性中心、葉子咖啡店、總統府、臺大海洋所與臺大醫學院。文字作品以科普、科學史、藝術史、環境科學、遊記及傳記文學等翻譯和撰稿為主。

(Visited 126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