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介紹】科幻、江戶、民族誌—《仁者俠醫》的醫學敘事

分享至

Jin_17cover
仁者俠醫(1-17)第十七集封面。左為虛構的主角南方仁,右為幕末歷史人物坂本龍馬。

■ 日前被改編成電視劇《仁醫》的日本長篇漫畫《仁者俠醫》,不僅是歷史與科幻結合的作品,並詳細刻畫了盤尼西林的製作、梅毒末期的醫療與西方和東方兩種醫學系統的對立。

撰文 ∣ 蕭芝琪

在看過《仁者俠醫》之前,我很難想像,科幻、歷史與醫學這三個元素要怎麼融合在一部漫畫裡,同時又能成就一篇精彩的故事。但村上紀香的《仁者俠醫》,卻確實成功地將三者結合,讓一個現代外科醫師從二十一世紀的東京掉進蟲洞,穿梭到十九世紀正值日本歷史變動轉捩點的江戶城,運用未來的醫學知識,推動一場改變醫學歷史的革命。

現代人回到古代,利用現代科學常識解決難題,因而被古人視為先知或異端,這樣的主題在電影、漫畫和小說中已經不是新鮮的題材。穿梭時空的劇情在娛樂文化中早就風行已久,但多半是利用時空錯置營造異國風情,並以相對落後的古代人烘托主角的「知識」威能。實質上,這種劇情其實是一種文化侵略,所謂「科學知識」往往淪為殖民行為的工具。

然而,《仁者俠醫》並不強調主角利用機巧與現代知識來征服世界的劇情,醫學在故事中並非手段(means),而是研究方法(methods)。為了達到這樣的寬廣並包容的視野,本書的監修名單包含醫學史、醫學教育以及日本文化史三個不同領域的學者教授(分別為順天堂大學醫學史名譽教授酒井シヅ、杏林大學醫學教育講師冨田泰彥,以及聖德大學日本文化系教授大場邦彥),融合各個領域的意見而成的嚴謹考據,自然使得這部作品在技術上的嚴謹度有別於一般目的只在提供娛樂的穿越故事。

不過這些都還不算是這部科幻作品最引人入勝的地方。《仁者俠醫》最成功的設計,其實是南方仁醫師以現代公衛與醫學的角度,對江戶生活的觀察與再發現。

「病」與「魔」的觀念
大部分的穿越故事都會具備以下的情節:主角遇到流行病的爆發,因為知道一些簡易的隔離與治療的方式,而被人認為具有特殊的神力。《仁者俠醫》的主角是醫師,自然也不能免俗處理了「流行病」這個題材,相繼處理了麻疹、霍亂與梅毒。但難能可貴的是,村上並不利用知識水平的差異,強調主角創造「奇蹟」,而是把重點放在古今對於疾病不同觀念的比較。

Treponema_pallidum
梅毒螺旋體。梅毒很早就在各個國家的歷史中被記載,過去是無法治癒的疾病,目前已可以由抗生素治療。

在南方仁試圖拯救當時妓院碩見不鮮的重症梅毒患者時,花魁(藝妓中等級最高者)「野風」給了他一本小冊子,幫助他瞭解當時對於梅毒的觀念和現代完全不同。讀完之後,南方仁發現江戶的人們對於這種無藥可醫的致命疾病,沒有正確的觀念,也沒有治療的方法,只能心存僥倖、悲呼哀嘆,並隨波逐流,不禁感慨萬千:

一次又一次的經驗已經叫人麻木,變得習以為常,不再去和疾病對抗,這便是這個時代的日本人特有的…

  因為沒有辦法治癒疾病,就只能以戲謔或是漫不經心的態度面對,或是訴諸鬼神,或是乾脆認命。《仁者俠醫》不斷試圖點出,古代人對於疾病的隨便反應,並不是因為觀念落後或未開化,而是在無可奈何的背景之下發展出來的一種特有的文化。

「疾病」的觀念由古自今的演變,很適恰地反映在中文的「病魔」這個詞裡。人類對於疾病的觀感,始於不瞭解與恐懼,因而命名為「魔」(如印地安人會稱疾病為『壞東西先生』),等到能夠理清頭緒甚至治療之後,才改稱為「病」。在霍亂流行於江戶時,南方仁將符紙撕去、呼籲民眾以正確的方式治療與防制,就是一個加速將疾病觀念從「魔」推進到「病」的例子。

在本書中,不因江戶人對於疾病的科學觀念不如現代人,而稱之為落後;而是去挖掘出時空與環境因素,把江戶人和現代不同的觀念視為一種風土民情來描寫,並描寫同一個時代中不同知識體系之間縱橫捭闔的權力關係。這樣的描繪方式,給予了該時代應有的尊重,而不是僅以現代標準的狹隘眼光睥睨古代。與其說這是一部歷史、穿越或是醫學漫畫,不如說是一部以現代公共衛生的角度去撰寫的江戶民族誌,更要來得貼切。

jin_05
日劇版的《仁者俠醫》在視覺上美化不少。圖左為仁醫師,他握著梅毒末期臨終的妓女的手。在漫畫中,這個不幸的二十多歲女性已經皮膚潰爛到沒有鼻子。

醫學倫理的古今對照

“我的介入撥快了醫學歷史的時鐘,本來會死的人沒有死,本來會出生的人可能不會出生…歷史勢必因此而改變…”

  仁醫師初至江戶時代時,曾經對於自己的醫療行為產生猶豫,懷疑自己改變歷史的行為是否錯誤。一個不屬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臨,並且拯救一些原本會死亡的生命,後續的結果可能反而危害別的生命,違反了醫學倫理當中的「公平正義原則」(justice)。但無論如何,他無法拒絕受苦的生命,這可能是不能避免的,因為他的名字正叫做「仁」。在現代,對於重刑犯的醫療行為也經常遇到類似的道德困境,如浦澤直樹漫畫作品《怪物 Monster》當中的天馬醫師,就因為曾在手術檯上拯救連續殺人犯,為了彌補而自行追捕病患。

四大醫學倫理原則包括:

- 自主性 (autonomy)
- 不傷害(nonmaleficence)
- 行善(beneficence)
- 公平正義(justice)

Jin_penicillin
早期盤尼西林來自柳丁皮上的黴菌,後來發現葡萄柚皮的消炎效果更佳。南方仁在手工提煉盤尼西林時,第一個拿到的青霉來源是個蜜柑(橘子),瞭解盤尼西林歷史的讀者看了必然能會心一笑。

儘管四大倫理由 Tom L. Beauchamp 及 James F. Childress 於1979年在美國所提出,但並不代表在那之前沒有醫學倫理的觀念。事實上,醫學倫理的歷史和醫學一樣長,就算沒有明文條列,各時代與文化都有自己的一套醫學倫理觀念。

在《仁者俠醫》中,經常可見南方仁在動外科手術前被江戶人以生命要脅,若是手術不成功要將他殺死。這樣的反應以現代人的眼光看,乍看無疑是野蠻不理性的,但從江戶的角度看來,只是因為外科的侵入性治療違反江戶人心目中的「不傷害」原則,加上當時西醫不如今日普及,一般人都對西醫療效半信半疑的背景之下,才會覺得可能是騙人、無法相信。

從無到有 手作盤尼西林

1928年,英國倫敦聖瑪利醫院的佛萊明醫師(Alexander Fleming, 1881-1955)注意到實驗室的葡萄球菌培養被一種特殊的黴菌所阻礙。1930年代末期,牛津大學的佛羅利(Howard Walter Florey)和錢恩(Ernst Boris Chain)兩人(《仁者俠醫》當中,南方仁的同學有提到這兩人)經過實驗證實,這種黴菌中提煉出的抗生素「盤尼西林」(中文又稱青霉素),可以阻止細菌產生其賴以維生的細胞壁,使細菌缺少細胞壁而立刻死亡,進而達到殺菌的效果。此後,盤尼西林就被廣泛運用在各種醫療行為中。

Centenary-Icons-Penicilli-003
1943年,女工生產盤尼西林。(攝影者/James Jarche,來源:SSPL)

《仁者俠醫》中為了讓外科手術能進行,避免感染,此外也為了治療梅毒,自然必須在古代製造出抗生素。聽起來荒誕無稽?不過在二十世紀初期,盤尼西林就是由大量女工(時值世界大戰,女工代替男人做了不少事)手動製作出來的。而在本書中,盤尼西林的提煉主要利用其高度水溶性與酸性先去除雜質,再以濾紙色層分析法(paper chromatography )將盤尼西林精製出來。

混合物當中,不同成分的溶解度不同,移動時的分佈方式也不同,色層分析法就是利用這個原理,把單一的物質分離出來,而濾紙色層分析法,便是利用濾紙當中的纖維素來將固定混合物當中的各種成分。南方仁使用和紙代替濾紙,將泡過盤尼西林的和紙泡在一定比例的酸鹼混合液當中,利用毛細現象及溶劑的展開作用分離不同的成分。一旦瞭解盤尼西林物質在紙上的停留範圍,便可以精製出高純度的盤尼西林。

為了大量生產盤尼西林,仁醫師教育並訓練了一批本來就有志於醫學的「科學家」來幫忙。當然,在仁醫師闖進他們的世界前,這些人本來學的是「漢醫」(類似中醫的傳統草藥醫學),只有少數的人學習「荷蘭醫」(西方醫術)。這些努力不懈的科學家,將盤尼西林作坊規模擴大,並且成功地把盤尼西林從液體精製到粉末化,才方便攜帶運輸到江戶以外的城市,拯救更多人的生命。

但這樣的「超前進度」到底會對歷史產生什麼後果呢?這不是南方仁能考慮的。儘管對未來世界中盤尼西林的真正發明者佛萊明很不好意思,但仁醫師已經不打算停止介入歷史,並下定決心永遠留在19世紀的江戶。《仁者俠醫》目前出版到第十七集,南方仁為了阻止史上有名的坂本龍馬暗殺一案發生,動身前往東京。在原本的日本歷史中,維新人士(亦即當時的改革派份子)坂本龍馬應該死於政治立場不同的人之手,但與龍馬結識的南方仁不願意坐視這件事情發生。

這可能是一條非常漫長的路,但我已經不打算走回頭路了。”

成功做出盤尼西林之後,南方仁曾這樣對自己說。《仁者俠醫》的時空的確已經沒有回歸我們已知歷史的可能,而一個被意外與意志共同改造的未來,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作者簡介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現服務於3C科技產業。業餘流行文化與漫畫愛好者。

延伸閱讀:仁者俠醫在博客來網路書店TBS製作的幕末年代表(全日文)、劃時代的偉大發現:盤尼西林

責任編輯:MissZoe
分享到facebook

(Visited 239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9 thoughts on “【書評介紹】科幻、江戶、民族誌—《仁者俠醫》的醫學敘事

  • 2010 年 07 月 10 日 at 02:57:35
    Permalink

    我想補充一個科幻小說中回到過去、利用科學(技)知識改變當時社會的一個非常有名、也許是最早的例子,就是馬克吐溫的小說作品「在亞瑟王宮殿裡的康乃迪克北佬」(A Connecticut Yankee in King Arthur's Court)。

    主角被人在頭上敲了一棍,就莫名奇妙地回到了亞瑟王的時代。他利用預言日蝕取代了梅林的地位,開始在古英格蘭引入一連串的現代科技(馬克吐溫的年代)。在故事的末尾是一場英格蘭內戰,它是這麼描述的:

    掃視剩下來的敵人––也許還有一萬多人––位在我們和那道溝渠之間,向前攻來。所以我們逮到他們了!也讓他們陷入孤立無援。上演悲劇最後一幕的時候到了。我開了預定好的三槍––那代表著:

    「打開水門!」

    一陣突然的奔流咆哮著,水在一分鐘之內由山邊的溪流衝向那道巨大的溝渠,造出了一條數百呎寬、二十五呎深的河。

    「舉起槍,兄弟們!開火!」

    十三挺格林機關槍開始向一萬多個倒霉的傢伙吐出死亡的氣息。他們僵住了,站在原地面對著那令人凋零的火海,然後他們開始潰散,當場倒地,或是像被風吹走的麥糠一樣往那溝渠跑。四分之一的武力根本來不及爬上堤防,剩下的四分之三上了堤防––然後跳入水中溺斃。

    在我們開火後的十分鐘內,武裝反抗勢力全滅,然後戰役結束,我們五十四個人成了英格蘭的主宰。二萬五千具死屍圍繞著我們四周。

    ( 以上包括小說名稱都是我自己粗略地翻譯的,全文可以在Project Gutenberg上找到 )

    不過如果按照字面上的意義,其實這稱不上是「殖民行為」,因為真正回到過去的只有主角一個人。比較適當的描述也許是像某些社會學家所說的,社會在各個層面上都決定於物質生產的方式吧。

    Reply
  • 2010 年 07 月 10 日 at 11:47:06
    Permalink

    我為了下一季的探索,在研究Paracelsus(Bombastus von Hohenheim, 1493-1541)的生平,他是個煉金術士,但是煉金術只是他的手段,Paracelsus認為自己最重要的貢獻與信仰是化學藥物療法,他也相信以毒攻毒,包括水銀、砒霜、感染體的使用...,這在當時的對生命的看法,正是一種外力侵入,尤其可能是對靈魂不敬的作法,引起極大的爭議。他死得不明不白,一則可能與他的囂張個性有關,更可能是意識形態爭議的下場。

    Paracelsus大概也是蟲洞的產物。

    Reply
  • 2010 年 07 月 10 日 at 17:01:36
    Permalink

    (我現在不是網站管理者~瞧~圖片不一樣)

    回MZZ:

    殖民一詞我認為在此只是對於某一種文化對另一種進行壓倒性的剝削、統御的形容。並不是真的要帶著一批人住進別人的土地才算是殖民。也不見得要是有系統的,重點是對另一種文化的徹底顛覆,在此你斬斷了他人與其所屬的文化的脈絡,剝去了他們賴以生存的知識根基。在這個意義上,任何一個被科技所「開化」的社會,或多或少都是被「殖民」的。

    至於這跟馬克斯的想法(我猜你在說他?)是不是如出一轍,光憑這段文字倒是很難說。

    Reply
  • 2010 年 07 月 10 日 at 19:15:17
    Permalink

    我以為這個字的政治意涵才是原本的意思,若是以文化的眼光,東方的科學家還滿有斯德哥爾摩情結的。

    Reply
  • 2010 年 07 月 10 日 at 21:03:15
    Permalink

    東方有斯德哥爾摩情結的應該不是只有科學家....XD

    諸如文學批評方法、社會學理論...都是全新並且與過去斷裂的。所以才會有學者試著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架構/理論系統,不過目前好像沒有很大進展。不管是華人心理學或是什麼其他的。

    我們在自然跟人文領域,大多都還是在用西方建立起的model,而不可否認的,它們有些真的很有用。

    Reply
  • 2010 年 07 月 22 日 at 23:34:00
    Permalink

    看到這篇就跑去找漫畫來看了
    裡面也有提到腳氣病(江戶煩)
    這讓我想到
    如果主角南方仁在1862年就提出腳氣病的真正原因並推廣吃米糠的話
    就不會有三四十年之後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時大量因腳氣病而病死的日本陸軍官兵亡魂了
    這種穿越時空的題材真的有改變歷史之憂阿

    Reply
  • 2010 年 07 月 23 日 at 12:32:30
    Permalink

    有腳氣病的威脅,日俄戰爭尚且把俄國打得落花流水,要是沒了這疾病,還真沒法想像會是怎樣。XD

    不過從這套書裡看起來,南方仁的影響還是很有限的,只及於他直接接觸過的人們。因此,一個時代的發展,不太可能只因為一兩個人的洞見跟技術的騰進而有徹底的改變,而需要政治、文化等等配套。

    Reply
  • 2010 年 07 月 27 日 at 12:06:51
    Permalink

    個人覺得, 如果龍馬等志士不死, 沒有造成比較極端的薩摩籓, 長州籓勢力蔓延明治政府, 是否發生爾後的侵略戰爭? 倒是值得深究...

    Reply

發佈回覆給「MissZoe」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