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太空旅行 (一)

分享至

民用太空事業在商業上的應用為何?

「太空旅行」屬於民用太空事業的一環,發展民用太空事業就必須考慮商業應用(Business Applications)。在進入「漫談太空旅行」這個主題前,我們先談點民用太空事業的歷史,因為美國航太業泰斗Norman Augustine1曾經為這個「大哉問」提出過思考方向。

圖片來源:Norman Augustine 在Wikipedia檔案照片

Norman Augustine在1990年擔任美國探討載人太空計畫委員會主席時,曾經提出一份Report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the Future of the U.S. Space Program (簡稱Augustine Report2 ) 。

Augustine Report總結美國發展民用太空計畫卅年 (1960 – 1990年) 的重要成果:

∎截至1990年,NASA已經送了12位太空人參與登月計畫,並安返地球

∎太陽系8大行星的7個行星已經被近距離探測過,包括登陸火星

∎地球軌道上建立起完整的通信衛星網路

 

Augustine Report 針對美國後續發展太空計畫 (或稱太空事業) 提出重要反思:

一、民用太空計畫沒有形成全國一致性的共識,包括

∎究竟應該發展載人,還是無人太空計畫?

∎應該考慮商業利益,還是只從事基礎科學研究?

二、登月任務完成後,民用太空計畫過份依賴太空梭 (Space Shuttle)

 

關於民用太空事業的商業應用上,Norman Augustine點出三個重點:

∎當年發展民用太空事業並未形成共識

∎應該發展載人,還是無人太空計畫?

∎應該考慮商業利益,還是只從事基礎科學研究?

 

現代企業家如何看民用太空事業?

經濟學人(Economist)在太空人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登月成功五十年後,在2019年推出The Next 50 Years in Space專刊 – 文中提到中印兩國在太空領域展現企圖心、以及新一代企業家積極開發太空旅遊所面臨的挑戰等議題。本文「漫談太空旅行」就從下列三位企業家:南非出生的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美國土生土長的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以及英國籍的理查·布蘭森(Richard Branson)談起。我們一起看看這三位企業家在民用太空事業上,是否看到Norman Augustine沒有看到的商業應用?

圖片來源:BBC在YouTube的視頻

Elon Musk開發的電動車特斯拉(Tesla)全球知名,他設立許多不同商業性質的公司,包括發射火箭及衛星的Space X。Jeff Bezos建立亞馬遜(Amazon)電子銷售平台,物流遍及全球,他也涉足太空事業設立Blue Origin。Richard Branson則是三人中最早發跡的一位,從維京唱片起家,建立維京航空開創廉價航空先河,現在投身太空事業設立維京銀河(Virgin Galactic)。

兩位居住在美國的企業家都有各自的太空夢,例如Elon Musk很早就倡議移民火星計劃,Jeff Bezos則是想在太空中建立適合居住的太空站3,遠住英國的Richard Branson反而在2021年7月11日拔得頭籌實現載人太空旅行。本期就讓我們先談談他吧!

Richard Branson 在1950年出生於英國倫敦。小時候有閲讀障礙在校成績很差,16歲就輟學出來創業。他的老師曾對他說你將來不是進監獄就是成為百萬富翁。他16歲辦了一份學生雜誌,19歲投入唱片行業,數年後他的公司Virgin Record成為全球第六大的唱片公司。之後他把事業拓展到航空、鐵路、電信業。Branson不但在創業上冒險,在運動上也喜歡冒險,他曾經創下第一位乘座熱氣球橫越大西洋及太平洋的紀錄。

過了千禧年後,Branson開始醉心於太空旅遊事業,2004年成立維京銀河,Virgin Galactic 招兵買馬經過十七年的努力,曾經在一次試飛中折損了一位飛行員,最後甚至將自己的生命賭上成為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平民百姓,這一連串的努力與付出似乎符合Branson一貫的冒險性格。

圖片來源:CNN報導Richard Branson乘坐SpaceShip Two飛出大氣層圖片

 

Richard Branson乘坐SpaceShip Two飛出大氣層的高度到底有多高?

如果將地球比為一顆籃球的大小的話,那麼Branson這次飛行的最高點只是飛在「籃球」表面0.2公分處;如果將地球比為一顆蘋果的大小的話,那麼大氣層的厚度就像蘋果果皮的厚度,SpaceShip Two這次飛行只是略為飛出大氣層…

「漫談太空旅行」(一)先談到這裡,下一期我們會繼續提到VSS Unity的太空之行,以及所發生的意外插曲。未來還會陸續討論到Jeff Bezos隨後的Blue Origin太空之行,以及Elon Musk的Space X公司計劃發射1.2萬顆衛星組成的「星鏈」(Starlink)計劃。

 

--

附註 1 Norman R. Augustine 簡介參見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orman_R._Augustine  

附註 2 “Report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the Future of the U.S. Space Program,” December 1990

附註 3. “The Silicon Valley Space Race: Elon Musk vs Jeff Bezos - BBC,”
https://youtu.be/pyG54C48KLU

 

作者:

黃國華博士退休前在美國Huntsville的Troy7, Inc. 擔任總工程師(Chief Engineer),這家公司提供美國國防部飛彈防禦署(Missile Defense Agency, MDA)及NASA技術支援。黃博士有多年導航與控制(Guidance and Control)及彈道軌跡設計經驗,他全職支援MDA,並在靶彈部門的導彈軌跡組擔任組長。

王志强博士曾任美國麥道太空系統公司 (MDSSC) 的空氣動力學專家 (Senior Technical Specialist),1992年返台加入台翔航太(TAC)協助發展民航機產業;他的斜槓人生還擔任過:安達信 (Andersen Consulting) 企業戰略經理,中國和光集團戰略長、鴻海董事長特別助理、友達光電(AUO)營銷高階主管、美國林肯電氣 (Lincoln Electric)在台合資公司廣泰執行副總、美世顧問 (Mercer) 台灣區總經理、以及上海佳格 (Shanghai Standard Foods) 營運長。

(Visited 65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