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也將跨足虛擬貨幣

分享至

臉書也將跨足虛擬貨幣

編譯/陳宣豪

臉書:為弱勢族群提供跨國金融服務

Libra,取自古羅馬的重量單位lībra pondō,也是英語「磅」(pound)的字源。這不是臉書首次嘗試跨界金融業,在美、英與法國境內用戶已可利用Messenger匯款,在印度WhatsApp也正測試類似功能,但臉書對Libra有更大的野心與願景:為全球沒有銀行賬戶的17億人口,提供穩定、可靠、簡易操作的貨幣及金融服務。這並非癡人說夢,據《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估計:只要臉書24億用戶將一小部份資產轉換為Libra,Libra便可輕易躍升為全球流通量最大的貨幣之一。

與BitCoin及其他虛擬貨幣不同,Libra可以在一秒內完成千筆交易(BitCoin僅7筆),且須以實體貨幣購買。為取信於使用者、確保Libra的非營利性質,臉書邀請28家機構與公司為Libra Association的創始成員,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分別負責Libra去中心化系統中的各個環節以及一開始時的發行。

這些創始成員囊括國際知名金融服務商(如Visa、Mastercard)、網路服務商(如UBER、Spotify)、虛擬貨幣錢包(Anchorage、Coinbase)、創投業者(Andreessen Horowitz、Union Square Ventures)與非營利公益組織(Kiva、Mercy Corps),無一傳統銀行業者。

臉書並計畫在2020年推出之前召集100名協會會員,並最終讓任何人,不僅協會成員,都能成為區塊鍊的一環、產生Libra。

如何運作?瓶頸?

未來用戶將可透過多種方式連結到Libra,無須透過臉書。Calibra將為人們建立電子錢包,可將貨幣發送給臉書或Instagram上的朋友,甚至在這些平台上購物。其他公司,例如銀行可以構建一個允許用戶在Libra中獲得貸款的App,或終端零售商可以透過程式和網路,讓用戶可以使用虛擬貨幣支付。

由於Libra需以實質貨幣進行等價兌換,所以即使臉書挟恃龐大用戶群,在一開始或許能為虛擬貨幣帶來短暫的曝光和觸擊量,但Libra的成功仍取決於最終是否能成功擴展到其他場域或平台。因此臉書將以1比1的比例先取得部分金融資產的支持,這些資產包括美國財政部銀行存款、短期政府債券等,避免如比特幣等其他虛擬貨幣的劇烈波動。

對此,專精虛擬貨幣研究的康奈爾大學科技研究所教授Ari Juels表示,在虛擬貨幣中,1:1的比例是極不尋常的,因為這樣的作法會佔用高達數十億美元的儲備貨幣無法流通,即便是美國銀行這類傳統金融機構也不會採取這樣的方式。但Libra Association成員Union Square Ventures的合夥人Fred Wilson則表示:這樣的作法對Libra的穩定至關重要,「沒有人希望以看漲的貨幣進行支付,或賺進看跌的貨幣。」

臉書的角色與數據使用

然而臉書目前仍陷入用戶隱私及安全問題的泥沼中,並面臨反壟斷調查,以及來自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針對用戶財務數據保護的關注。

即使臉書承諾用戶的財務數據將由Calibra單獨處理,不會與母公司共享或與用戶的社交數據配對;日後也將與各國金融監管機構合作,開發一個程序來驗證用戶身份,以符合政府的金融規範,但業界仍擔心這樣的作法有違虛擬貨幣去中心化、權力下放的精神。正如虛擬貨幣Temtum創始人Richard Dennis說:「臉書已成為全球個人數據最大的囤積者,而這點與虛擬貨幣的用意相互矛盾。因為任何一個實體都不應該掌握權利,擁有數據或是控制用戶資金。」

 

編譯來源

  1. Facebook wants to create a worldwide digital currency“, The Economist, 2019.
  2. Facebucks—can Zuckerberg’s digital currency go mainstream?”, The Economist, 2019.
  3. K. Yurieff, “Mark Zuckerberg lays out his vision for a new Facebook“, CNN Business, 2003.
  4. K. Yurieff, “F8 2019: What’s new from Facebook and Instagram“, CNN Business, 2019.

(本文由教育部補助「AI報報─AI科普推廣計畫」執行團隊編譯)

(Visited 13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