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與金融科技

分享至

人工智慧與金融科技

講者/黃健峯(高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彙整/田育志
整理自2019.02.23〈AI報你知.人工智慧與金融科技: 投資理財的AlphaGo?〉

AI的起起落落

為了更清楚地討論「人工智慧」與「金融科技的投資理財」這兩個領域如何整合,需先從人工智慧的發展介紹起。

1940年代,有關人工智慧的初步構想就已出現。二次世界大戰時,針對各種武器發射的控制需求,讓控制論發展十分快速,此時的應用多是以數學線性模型為主。著名的圖靈測試便在這個時期被提出,舉例來說,假設在牆的另一邊有一個人跟一台機器,而我們透過鍵盤與他們溝通時,分辨不出這兩個對象誰是人類、誰是電腦時,就代表這台電腦通過了圖靈測試,方堪稱為真正具有「智慧」的人造物。

到了1956年,一群科學家在美國達特茅斯舉行會議,界定了人工智慧是一個科學領域,需要專門的研究才能夠推動其發展,也開啟了AI早期的黃金年代。這群科學家們樂觀地認為AI能解決許多困難的問題,於是也開出許多支票,獲得大量的資金贊助,但因最後承諾要解決的問題都無法處理,導致AI研究出現了低潮。

第一次低潮的主要原因,在於當時硬體設備無法達到理論所需的運算要求。即便最簡單的定理證明,也需要相當多的計算步驟,當時的電腦無法處理,導致即使研究者有許多好的想法,卻難為無米之炊。

1980年代,由於「專家系統」的出現,讓AI領域再度回到眾人的視野。所謂「專家系統」,便是那些網羅人類已知知識以及基本邏輯、可以協助人類判斷的電腦。除此之外,演化運算、模糊理論、神經網路等各類研究,也是百花齊放。可惜的是,最後仍因硬體限制,陷入第二次低潮。

直到1993年,美國大型科技公司,如Google與Facebook,在硬體的突破吸引了大量資金投入AI研究;與此同時,媒體的宣傳,例如2017年AlphaGo打敗人類圍棋冠軍,也令AI獲得了更多重視。

科技讓金融服務更有效率

介紹完了人工智慧,就要進入講座的第二個主題──金融科技(FinTech),一種運用科技讓金融服務更有效率的新型經濟模式。

根據彭博(Bloomberg)的統計,截至2016 年底,智能投顧業者單在美國的資產管理規模已達3千億美元;至2020 年底,可能進一步達到2.2兆美元,全球則將高達8兆美元的資產。

隨著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大數據(Big Data)及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FinTech正以風起雲湧之勢改變金融業者的投資方式,自動化的智能投資理財服務預期將成為市場發展的主流。

智能投資打敗金融專家?

根據《S&P Indices Versus Active》(編註:由標普指數編製公司所統整的報告,記錄主動投資與指數表現的成績),直至2016上半年為止,過去十年80%的美國各種共同基金表現都輸給大盤。這樣的結果顯示:即使是專業投資人士,要打敗大盤的表現,是十分困難的。

這使得不具財經背景的人,也有機會從事此類產業,例如定量分析師(Quantitative analysts,簡稱quants)便是一例。藉由複雜的數學模型掌握市場走向,並以AI技術整合財經專家的專業知識,開發出高效能的自動化投資機器人。

只是需注意的是,目前許多看似成功的AI投資模型其實無法解釋股價漲跌的真正因果關係,因此可能經不起市場的真正考驗。但這不代表智能投資毫無利用價值。例如,投資模型可以克服一般散戶常見的恐懼或貪婪心理,依據規律推薦合適的投資組合,只要模型夠好,長期而言也能有較佳的投資績效。

所以AI與人類的未來,在於人類能否順利引導AI的發展方向,一同邁向美好的生活。目前看來,至少FinTech這部分,還是令人值得期待的!

(本文為教育部「人工智慧技術及應用人才培育計畫」成果內容)

(Visited 17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