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24-7】「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霍亂與人類社會的糾葛

分享至

講師|李尚仁 研究員
彙整撰文|趙揚光

時代的更迭,是人類文明演進與衝突之下的產物。在這歷史舞台上,傳染病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它雖造成災禍,卻也將人類社會推至更進步的年代!當前新冠肺炎(COVID-19)為人類生活帶來不少改變,對西方醫療史有深入研究的李尚仁老師,要藉由霍亂(Cholera)爆發流行使得社會失控的斑斑血淚,帶著我們從過去的歷史興替,思索改變後的未來。

●霍亂帶來身體與社會的極度痛苦

霍亂是一種由霍亂弧菌引起的急性疾病,首波由文獻所記載的大流行是在1817年的印度。當時英軍於印度展開殖民戰爭,軍隊不斷往來移動,造成了疾病迅速蔓延。因此,霍亂在初期被視為印度的本土疾病,而此波霍亂隨後向外擴散到了中國、東南亞、乃至東非。1830年代的第二波大流行,即席捲至歐陸與北美,工業革命後交通工具的漸趨發達,更是加快了霍亂的傳播!霍亂患者枯槁的形貌令人懼怕,發病後於短時間內死亡的情況,則讓人措手不及,死傷無數的慘狀可說震撼了歐美各地。而在中國,1860年代的太平天國動亂與戰爭之下,也讓霍亂有機可趁。

現代醫學於19世紀初興起,包括臨床醫學、病理解剖等技術已問世,不過面對當時致死率高達50%的霍亂,卻仍對其成因和療法存在著爭議。霍亂患者通常會出現腹瀉、嘔吐、嘴唇與臉色發青、肢體嚴重痙攣等激烈症狀,病理解剖則發現患者血液黑沉而濃稠,遺體嚴重脫水。但當時醫學界還未具備細菌與病毒的概念,因此有些醫師將霍亂歸因於腸道發炎,有的認為是心臟麻痺或神經疾病所致,也有的認為是血液疾病。而像催吐、通便甚至放血等當時讓身體排出毒物的治療方式,今日看來反而加速了病患的死亡!

這段時期的歐洲,正處於拿破崙戰爭結束後專制政體復辟的時代環境,社會上充斥著農民、工人等基層民眾的不滿氛圍。原有的政治緊張與階級衝突,碰上嚴重的霍亂疫情,更加劇了社會對立及動盪不安。其中,社會底層不良的生活條件、骯髒的環境,被視為醞釀霍亂的溫床,遭到富人階層的嫌棄和怪罪;亦有謠傳富人在飲用的井水裡下毒,意圖毒死窮人。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乃當時人們對醫師和醫學體制的不信任,像是為了提供病理解剖的大體,而不斷將染病者送進醫院診治等謠言。種種因霍亂疫情引起的猜疑、對立情勢、甚至暴動,可說時有所聞。

●水中的小小細菌竟肆虐全球

除了霍亂的病理學爭議未解,傳染的途徑在19世紀初也眾說紛紜。1832年,霍亂首度在英國大流行,英國醫師史諾(John Snow)便開始針對其傳染途徑進行深入研究。他的研究認為,霍亂是經由飲水傳染的單一因子所引起的疾病,而非空氣傳播、接觸傳染、病患體質等各種曾被猜測過的因素致病,並於1849年發表其理論學說。

史諾繼而從1854年倫敦蘇活區某處爆發的霍亂疫情中,先分析出罹病者皆為飲用同一口水井而遭感染,再進一步調查兩家分別使用泰晤士河上、下游水源的自來水公司,其用戶感染霍亂的機率。結果發現在下游之汙水下水道出口附近取水的自來水公司用戶,染病率高於上游取水公司用戶,因而證實飲水乃霍亂之傳染源。

儘管此一「史諾學說」具備了有力證據,卻仍有弱點而引發質疑,主要因素在於史諾無法解釋水中致病的單一因子為何。直到1856年,義大利解剖學家帕西尼(Filippo Pacini)發現霍亂的病原是一種弧菌(vibrio),才為史諾所提到的水中致病因子給出答案。遺憾的是,當時帕西尼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未獲世人肯定,真正被廣為提及的,是1883年由德國醫師暨微生物學家柯霍(Robert Koch)在一次埃及疫情中的發現。

柯霍所率領的柯霍學派與法國的巴斯德(Louis Pasteur)學派在細菌學上彼此長期競爭,此次同時赴埃及調查,而柯霍率先從病人的排泄物中分離出霍亂弧菌,成為了細菌學史上的一個重要成就。霍亂成因的爭議既解,治療與預防之道有有了方向!患者之所以血液變得濃稠,是由於嚴重脫水使得體內電解質不平衡,日後發現補充水分與電解質能夠緩解症狀;而施打抗生素則能抑制霍亂弧菌生長。霍亂疫苗的出現,亦能有效預防染病。最重要的預防措施則是提供乾淨的飲用水,以及含排泄物的汙水衛生處理。

●人類的智慧決定疾病改變了什麼

全球歷經了七波的霍亂大流行後,隨著趨於完善的汙水處理、公共衛生改善及各種醫療防治措施,現今已開發國家已不至於再有大規模的爆發,但霍亂至今卻仍未能完全消滅,這與貧窮、戰亂、動盪依然有關。從20世紀晚期至今,如海地、葉門等因戰亂而致貧困的地方,皆曾有霍亂疫情傳出。

從古至今的歷史脈絡來審視,霍亂流行與社會動盪其實互為因果,日漸繁盛的人類往來貿易,也是霍亂曾流竄全球的原因之一。同樣地,新冠肺炎也在全球頻繁的交流當中大規模傳染,而原本就有的各國或區域衝突更加激烈化,如美、中貿易與軍事的對立。疾病所帶來的改變,是社會繼續失控的危機?或者是大刀闊斧改革的轉機?恐怕仍需要人類自行憑著智慧與意志來決定。

(Visited 58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