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約會暴力的性別差異
撰文/蔡岷哲
當伴侶間的暴力從現實生活邁向網路世界
科技的進展使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再遙遠,舉凡討論公事、交友、聚會,甚至是增進伴侶間的親密關係,都成為可能。只是,當網路世界也開始出現了現實生活中可能發生的伴侶之間的約會暴力或是控制行為,我們該如何看待這個現象?而不同性別的使用者,會不會與這些負向行為有不同關聯性呢?
網路約會暴力(cyber dating violence)泛指透過科技的媒介,像是社群軟體、通訊軟體等,對身為伴侶的另一半進行騷擾、控制、恐嚇,或甚至是虐待等,並可以進一步區分成網路侵犯行為(cyber-aggression)與網路監控行為(cyber-control)。網路侵犯行為指的是,透過網路來對另一伴進行騷擾或汙辱等直接性的攻擊行為;而網路監控行為則指的是透過軟體來去監控對方的一舉一動,達到掌控對方行蹤的目的。儘管這些行為看起來令人難以置信,但學者Smith等人在近年關於網路約會暴力的研究中,就發現在身為青少年的參與者中,有近三成是受害者或是加害者,且發現這樣的行為與當事人的低自尊以及心理困擾有關聯。
在今(2020)年,西班牙華倫西亞大學的心理學者María-Jesús Cava等人,於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所發表的研究中,也對於網路約會暴力議題進行探討。在他們的研究中,Cava等人除了希望知道網路約會暴力行為的盛行狀況,也希望進一步了解,對於不同性別而言,是否可以找到預測他們去涉入這些負向行為的可能因子。Cava等人根據過去的研究指出,網路中的約會暴力可能也與現實生活中的約會暴力有所關聯,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網路的特性,這些從事網路攻擊行為的個體,會更難以看見與發覺自己所造成的行為後果,進而使得這些行為更難以消褪。
Cava等人認為,在網路約會暴力的議題中,過去研究中所發現的性別差異可能與社會化過程有關,而由其浪漫關係是青少年階段中的重要課題,故他們認為,對於親密關係的迷思,以及性別歧視態度(sexist attitude),都可能與網路約會暴力有關,而且分別對於男性與女性有不同的影響。所謂的親密關係迷思,指的是對於愛情有過於不切實際的想法,像是認為愛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或是愛總是痛苦的,以及忌妒就是愛的一種表現;而性別歧視態度,則可以分為敵意型和仁慈型。前者指的是認為「女性是弱勢的」等思考,後者則指的是認為自己「應該要保護女性」等。上述的認知思考,反倒可能使得青少年即使做了可能是攻擊性或監控性的行為卻難以覺察,只認為自己正在從事的都是愛對方的表現。
是真愛還是扭曲的愛?
為了瞭解他們所欲了解的議題,Cava等人便找來900多位12-16歲的青少年進行研究,並邀請他們填寫一系列問卷。結果發現,研究中的這些青少年裡,有11.7%的參與者有涉入網路監控行為,而有5.7%的參與者,則是涉入了網路侵犯行為。這個比率與過去的研究相仿,也就是進行網路監控行為的人比率較高;此外,有高比率的參與者表示自己是偶爾的從事了這些行為。Cava等人認為,這可能與青少年並未察覺他們正在做的這些事情,其實就是一種對於另一伴的監控行為所致,甚至還可能認為這些是一種愛的表現。進一步來看不同性別的表現,則是發現對於男性而言,敵意性歧視,與在現實生活中的關係性、身體性,以及情緒語言性的約會暴力,能有效可以預測不同網路約會暴力行為的發生;而對於女性而言,對於愛情的迷思、仁慈性的歧視,以及是否從事現實生活中的情緒語言性與身體性的約會暴力,則是可以預測不同網路約會暴力行為的指標。
上述的研究結果告訴我們,網路約會暴力行為確實是已然存在部分青少年的生活中,而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從事約會暴力行為,也可能會與他在網路上進行相似的行為有所關聯。更重要的是,Cava等人也發現了對於不同性別的個體而言,似乎有不同的因子會預測他們從事這些對另一伴有不良影響的負向行為。
資料來源:
- Cava, M. J., Martínez-Ferrer, B., Buelga, S., & Carrascosa, L. (2020). Sexist attitudes, romantic myths, and offline dating violence as predictors of cyber dating violence perpetration in adolescent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06449.
- Smith, K., Cénat, J. M., Lapierre, A., Dion, J., Hébert, M., & Côté, K. (2018). Cyber dating violence: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small urban areas in Quebec.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34, 2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