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愛情激素!催產素也能在臉部情緒辨識中發揮效果?

分享至

圖片來源:Pixabay.com

撰文|蔡岷哲

在聽到媒體或是周遭他人講到「反社會人格」這個詞時,在你的腦海中會浮現的是什麼樣的畫面、情境呢?在目前的精神疾病診斷準則中(DSM-5)的人格障礙症類別,其實涵蓋多樣種類的人格障礙症,列在其中的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症(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以下以ASPD代稱)相信是不少人不會感到陌生的名詞。ASPD的症狀條件,除了須年滿18歲,包括了無法遵從社會規範、一貫的不負責任,或是不知悔恨等。事實上,APSD的發生與許多因素有關,如基因、遺傳以及生長環境等。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一般的個體,有研究發現ASPD患者的臉部情緒辨識能力是存有缺陷的。如在2008年的一份後設分析(meta-analysis)中,Marsh和Blair學者回顧了20篇文獻後發現,個體對恐懼情緒的辨識能力缺損與反社會行為之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連結。

●除了參與愛情與生產,催產素扮演的其他角色?

催產素(Oxytocin)是一種廣為人知的神經肽,除了促進生產以及促進母親分泌乳汁給新生兒,它也被發現能夠增進個體的社會功能,與社會化相關行為相關。在2012年,Krueger等人發表了一篇關於針對在司法現場中第三人所扮演的角色探討的研究。實驗發現:在進行鼻吸式的催產素使用實驗操弄之後,參與者對於犯罪受害者的同理心出現上升的現象。儘管不能廣泛類推到所有情境,研究顯示了在利社會行為出現的過程中,催產素發揮了一定的效果。

在2017年時,來自德國海德堡大學醫院的 Timmermann 等人所組成的團隊,則是在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期刊發表一篇研究,旨在探討鼻吸式的催產素使用對年輕ASPD成人患者在臉部情緒辨識上的缺損改善效果。研究團隊希望透過使用鼻吸式的催產素使用,來藉以瞭解ASPD患者與一般的健康成人,在不同種類情緒的辨識效果差異,以及經過催產素的使用後,ASPD患者的表現是否有提升。

研究者透過海德堡大學醫院精神科和其他招募管道,邀請18~30歲的成人作為研究的受試者。在篩選過後共招募了兩組:ASPD組(含22名ASPD患者,平均年齡為22.4歲)及健康成人組(含29名健康成人,平均年齡為24.2歲)。研究的設計則相當的嚴謹,採用的是隨機、雙盲的實驗設計,並且在實驗中對各組也採用安慰劑 (placebo)的操弄。在實驗中則將刺激以不同的情緒(恐懼/生氣/開心)配以不同的臉部情緒部位呈現(眼睛/嘴巴)來進行。實驗前的45分鐘,指定的參與者會施以鼻吸式的方式使用催產素;實驗進行過程中,則請受試者在看過畫面上代表不同情緒的臉部部位(眼睛/嘴巴)之後,分類他們所辨識的情緒種類。最後則根據實驗的設計,計算答題正確率以及各刺激的反應時間。

●催產素改善情緒辨識的振奮發現

實驗結果發現:在使用安慰劑的組別中,辨識恐懼及喜悅時,健康成人組的答題正確度確實顯著高於ASPD患者,不過兩組在使用催產素後,在正確度上就看不見明顯的差異了;而同樣在辨識恐懼及喜悅時,則發現對ASPD患者而言,比起使用安慰劑,使用催產素的參與者反應正確度是顯著較高的。

在反應時間快慢的表現中,如研究者所預期(ASPD患者在辨識生氣情緒的反應速度會較快):在使用安慰劑組的兩個組別中,ASPD患者的反應時間顯著的比健康成人來的快速;而在使用催產素後,不論情緒種類,健康成人組在不同臉部部位的情緒辨識反應時間,則顯著較ASPD患者組別來的快。

在這個實驗中可以發現,鼻吸式的催產素使用對ASPD患者而言,在特定臉部情緒上的辨識效果,達到了改善的功用;以及在生氣情緒的辨識時,反應時間也達到放慢的作用(亦即不再對生氣情緒迅速作出反應)。這些結果具備一定程度的實用效果,畢竟在恐懼辨識能力的缺損,可能進而導致衝動性行為或非適應性行為的出現。部分研究結果更與先前其他學者的研究一致。然而作者也提醒,在未來的設計上,則需要注意像是鼻吸式的催產素使用發揮效果,比如它在一般健康成人以及ASPD患者中,作用效果就存在著差異,也不能忽略它可能帶來的潛在副作用;此外,也可以嘗試了解杏仁核作用與正確情緒辨識背後機制的關聯;最後,由於ASPD的異質性程度大,在研究上的類推效果也是需要留意的細節之一。

在人際互動裡,無論語言性或是非語言性的溝通,都是人們在想進行有效交流或是需要做出後續行動時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來源。而非語言性訊息背後的豐富內涵也成為了許多研究的好奇目標,上面所提到的實驗就針對ASPD患者在情緒辨識的過程中可以嘗試的改善和介入方式,闡述了更多的可能性。

 

參考資料:

  1. Krueger, F., Parasuraman, R., Moody, L., Twieg, P., de Visser, E., McCabe, K., ... & Lee, M. R. (2012). Oxytocin selectively increases perceptions of harm for victims but not the desire to punish offenders of criminal offenses.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8(5), 494-498.
  2. Marsh, A. A., & Blair, R. J. R. (2008). Deficits in facial affect recognition among antisocial populations: a meta-analysis.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32(3), 454-465.
  3. Timmermann, M., Jeung, H., Schmitt, R., Boll, S., Freitag, C. M., Bertsch, K., & Herpertz, S. C. (2017). Oxytocin improves facial emotion recognition in young adults with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85, 158-164.
  4.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4)。DSM-5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台灣精神醫學會譯)。台北:合記。(原著出版:2013年)
(Visited 146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