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理危機來敲門,是誰在扯後腿?

分享至

撰文|蔡岷哲

●是什麼成為了求助的絆腳石

當你開始流鼻涕、咳嗽或頭昏腦脹,身體某些部位開始感到不對勁時,你可能開始會做些甚麼事來讓自己好過些,旁人或許也會告訴你趕緊去看醫生來處理這些症狀帶給你的不舒服。那麼,當你感到長時間的鬱悶不樂、經常產生莫名的擔憂及焦慮,認為目前的心理狀態比起以前似乎有那麼些不太對勁時,此時的你會怎麼辦呢?

近年來,隨著心理健康的議題被不斷的提起-如專業人員的衛教措施、新聞媒體的報導,甚至是名人分享自身對抗疾病的經驗等,憂鬱症、焦慮症或是注意力不足/過動障礙症(ADHD)、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等許多心理障礙症的陌生面紗也逐漸地被揭開。然而你是否知道,對於這些資訊的不熟知及對於尋求協助的自我污名,卻可能導致需要幫助的人們有所卻步呢?

美國的Cauce等其他學者在2002年曾針對人們在尋求心理健康協助的行動歷程提出三個階段模型,包括:問題的辨識、決定尋求幫助以及服務的選擇,並說明了在尋求心理協助時的一連串歷程。而在舊金山大學的學者Cheng與其他學者於2018年所發表的研究中,則希望透過瞭解心理健康素養(Mental Health Literacy)以及尋求心理資源協助的自我汙名(Self-Stigma of Seeking Psychological Help)以及先前所提到的三階段模型,來探索這對於多元文化族群在尋求協助態度的影響。

心理健康素養泛指個體對於心理健康議題具備充足的認識(如各式疾病及其成因、可能的症狀表現)、能分辨一般壓力表現與心理疾病的差異,以及知道如何尋求專業協助;尋求協助的自我汙名,則表示個體對自己在尋求專業的幫助、諮詢時,產生不適切的想法,如認為當自己去尋求協助即代表自己是不足的。究竟這些議題與人們對於尋求專業協助的態度有什麼樣的關聯呢?

這份調查招募了一千五百多名公立大學學生,其中包括了多元的種族,如非西班牙裔白人、亞裔及拉丁裔美國人等,並進行了一連串的問卷調查,包括憂鬱症狀、廣泛性焦慮症狀、自我汙名以及對尋求協助的態度的題目。其中關於心理健康素養的調查,則是運用描述憂鬱症及廣泛性焦慮症特徵的情境短文,並讓受試者回答:前述情境中的人物有甚麼不對的地方?以及,造成這樣的情況可能是由甚麼原因所導致?

●增廣見聞,能自助也助人

研究結果發現,心理健康素養與自我汙名確實能夠預測受試者在尋求專業協助時的態度。學者發現對於自我汙名程度較高的受試者,他們較不可能填答利於進行求助的態度的選項;在心理健康素養方面,若是在填答問卷時,能夠正確的辨識出其中所呈現情境裡的人物具有廣泛性焦慮症;或是不僅僅將那樣的現象以壓力作為主要解釋,對於這樣的受試者,則是會對尋求專業協助呈現比較正面的態度。而其他像是身為男性、先前未曾尋求協助或是目前有高程度的憂鬱症狀表現者,都比較不會填答利於求助的態度的選項。

除此之外,研究也發現儘管在心理健康素養的調查中,受試者大多都能辨識憂鬱情境中的人物所呈現的問題,然而對於情境中的人物具有廣泛性焦慮症的辨識以及造成他們問題的可能成因,卻僅有不多的人(61.8%/ 26.2%)能夠正確回答。

在當今社會中,大眾對心理健康的關注逐漸在提升中,讓自己對這些議題有更多的瞭解以及增加熟悉度,如常見心理疾病的症狀、可能形成的病因,或是可以求助的管道,則不僅在身邊的人需要幫助時,能率先發現他們的求救訊號,並提供適切的陪伴或是正確的求助管道;也能夠在當自己面臨到心理的健康危機時更快地察覺自己心理狀態的細微變化。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這也減緩了當自己正猶豫是否前往尋求專業協助時,湧上心頭的不安與焦慮感。

 

參考文獻

  1. Cauce, A. M., Domenech-Rodríguez, M., Paradise, M., Cochran, B. N., Shea, J. M., Srebnik, D., & Baydar, N. (2002). Cultural and contextual influences in mental health help seeking: a focus on ethnic minority youth.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70(1), 44.
  2. Cheng, H. L., Wang, C., McDermott, R. C., Kridel, M., & Rislin, J. L. (2018). Self‐stigma, mental health literacy, and attitudes toward seeking psychological help.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96(1), 64-74.

 

加入好友

(Visited 8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