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音樂,竟能有效提升數理能力
撰文|王冠云
不少人相信「聽莫札特能變聰明!」,這似乎成了普羅大眾的某種「信仰」。在台灣,還有流行著一句話:「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到底音樂的魔力有多強大呢?真的會因為多聽了一點音樂就讓孩子變得更聰明、讓孩子的學業表現變得更好嗎?
●學音樂和其他學科的關聯
根據2019年Gugn、Emerson、Gouzouasis等人發表的論文,他們調查了4所公立學校,共112916名學生的各項成績和音樂成績的關係,發現了學校的音樂成就和其他科目的成就呈現正相關,如果學生學習的是樂器音樂,會比聲樂的效果還要更顯著,而如果投入音樂練習越多,考試成績也會越高。這些研究成果顯示出,若多年投入於樂器音樂,有助於高中學業的表現。
這項大規模研究的實驗參與者都是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的學生,研究者事先調查了他們過去在七年級時的成績,也將每位學生的性別、種族、社經地位等背景資料納入考量,最後再比對他們學音樂的經驗以及數學、科學或英文的標準化測驗成績。可獲得採納的音樂課程包含室內樂團、鋼琴演奏、歌劇、爵士樂團等。如果是一般性的音樂課或是吉他課的則不採計,因為這些課程不需要先前擁有音樂的經驗,而且如果是一般性的音樂課,也不需要反覆的練習音樂。
Gouzouasis說,有高度投入並練習音樂的學生能取得更高的學業成就,平均而言,如果這些學生在小時候就有學樂器很多年,而現在於高中階段參加了學校的樂團的話,他們的學術能力表現甚至會比同儕還要超出一年,其優良表現就反應在英文、數學、科學的考試成績上。
●為什麼學音樂會提升其他學科表現?
在學習音樂的時候,有非常多相關的能力也會隨之提升,在深度投入,練習樂器的過程中,需要閱讀樂譜,培養手眼協調的能力、聽力;如果參加樂團,更需要團隊合作的能力;如果要讓自己更上一層樓,練習過程中的自我紀律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練習音樂並達到一定成就的過程中,在各方面的成長都會被照顧到。國內亦有學者指出:「數學是推理中的音樂,而音樂則是感覺中的數學。」(翁瑞霖,2004)並在論文中提出說明呈現音樂當中的數學邏輯,顯現出音樂其實是許多數學和諧以及理性的實踐。
總而言之,多年的音樂學經驗,會增加小孩子的認知能力以及自我效能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告訴學生什麼是堅持的力量,學生便能對自己更有信心,更有學習的熱忱,而音樂的潛移默化效果,更是不言可喻。
●關於教育投資方面的問題
根據Gouzouasis的說法,他說「在北美的公立學校,比起那些可以被稱為『學術』課程的數學、科學、英文課,藝術類的課程,包含音樂課在內,通常資金都是比較不足的。」因此,做這個研究其實顯現了若是將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時間多多投注在音樂課上,而不是發展在數學、科學、英文方面的課程,其實反而會讓他們的表現變得更好。因為學生其實鑽研越多音樂,會讓他們在那些科目的做得更好。
Gouzouasis也認為,目前音樂教育的資源在中小學教育是比較缺乏的,除了師資不夠是一個問題之外,音樂教育的資金和課程甚至有些時候會被刪減,一般而言,教育資金通常被挹注在數理英這三科上面,但諷刺的是,如果投資音樂教育,其實會有很全面性的提升。
因此,我們也可以從這篇研究得到啟發,在我們的中小學中,音樂課會不會被拿來當「考試課」呢?如果我們能顧好音樂教育,其實比起考試,可能更能對那些學科有所幫助啊!
參考資料:
- 翁瑞霖,數學與音樂的對話:探討莫札特音樂的數學應用及其效應,師大學報:人文與社會科學類,2004
-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Music Students Score Better in Math, Science, English Than Nonmusical Peers,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9
- Guhn, M., Emerson, S. D., & Gouzouasis, P. A population-level analysis of associations between school music participation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