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距衰亡的距離】(四)主業,豈可一天不改善?談高教需要的研發

分享至

撰文|謝宇程

卓越的企業,一定會有一個部門,針對它的主要業務(商品或是服務)負責研發。愈卓越頂尖的企業,愈是願意投入資源在研發上。反過來想大學吧;如果我們的大學是高等教育機構,意謂著「教育」是大學的主業,大學有把夠多的資源投入對於高等「教育」的研發嗎?

大學應該是「教育機構」,否則數量這麼多的大學生存在,大學中開這麼多「課程」就根本不合理。我問過許多教授,其中不少人都認為,大學之所以也重視「學術研究」,是為了確保教師的知識和能力符合高教資格。如果這樣說,大學的「教學」和「研究」兩者之間,前為主後為從,前為重後為輕,就應該很清楚了。

如果教學為先為主為重,為什麼許多的大學,並沒有很看重「高等教育」這件事本身的研發,或甚至沒有相應的組織、職能、預算?

如果一個大學,合理地投入「高等教育」的研發事務,它應該做的事情可以包括以下這些重要項目:

一、高教目標的研發

上一篇文章之中,我們提到高教需要「行銷」,需要看市場需求 — 需要知道這個世界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需要知道怎樣的人、怎麼樣的素質與才能,可以在這個世界上營生、成事、貢獻,甚至有助這個世界更為一個更好的地方,助益社會成為更適合人們過活的環境。

找到這個世界所需要的高教 (儘管有時候社會本身還不知道、不明白),定義這樣的高教目標,在變動的環境下更新與標定高教的本質意義,和外界推廣前瞻視野與理念,這是高教「行銷」的一環,但同時也是高教「研發」功能協力運作的課題。

二、教育系統的研發

大學的教學系統,指的是「學院」及「科系」架構。這個架構的本身影響太大了 — 它決定了許多教授系統性地不會和大多數別的知識類門的同儕往來,也決定了學生必要修習哪些知識技能,以及不需要(往往也就不會)修習哪些知識技能。

確實,知識可以分類門,以利積累和查找。但是以教育/人才培育這件事來說,以「類門」為培育人才的單位,在這個時空環境,有多適合?有多少意義?

舉例來說,政治學在知識上,可以和財政學分開;在現代的大學中,一個不懂商業、不懂產業、不懂財政的人,可以從政治系畢業,但他可以稱為「政治事務人才」嗎?也許,要抗爭、造勢、罵政府,是足夠了;但要在現實公共領域治事做事,可能就不足夠了。

今天,我們的「高等教育系統」整體需要徹底的研發。就像在馬車的架構上,換再好的馬,也跑不出汽車的速度;再汽車的架構下,油門踏多大力,都飛不起來。今日,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這樣的人才需要什麼樣的培育架構?是和過去一樣,灌輸一個知識類門的課程給一個年輕人嗎?還是別的方式,更有助培育他們的遠見、思考、胸襟、學習力?

三、課程架構的研發

高教的課程架構,所指的包括:課程用學分來計算,畢業學分是 128,通常上課一小時(實驗課無論多久)是一學分,而課程分為必修、選修,課單分學期修習,視老師開課而定,並且每個系不同,要從哪個系畢業,就要湊滿該科系的畢業學分。

高教的研發功能,可以研究這樣的架構是否還需要存在,是否有更合理的架構。例如,畢業門檻應該是修滿四五十個課程、湊滿學分嗎?或者,可以用一個專案來證明能力,修多少課、修哪些課,並不重要?如果用這個模式,得以畢業的專案又該如何界定門檻、品質,如何評核?

甚至,今日的高教,還有「畢業」的需要嗎?如果「終身學習」是必然的,大學是否可以成為人們終身的知識交流、磨練砥礪的場所?這些,都可以由大學的研發功能來開創發揮。

四、人事與組織的研發

高教的人事與組織,指的是大學中各種人的身分、資格、權力的相關事務。例如,大學分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講師,通常都要博士學歷(碩士是低標,已經很少),升等則需要看學術論文積點結果。每個科系有系主任,每院有院長,而校/院/系的負責人,各有選拔的方式以及權力義務。

大學必定、應該、只能是這樣的人事組織架構嗎?這樣的架構有什麼缺陷?有哪些改善的可能?選拔的方式與職權分配,在現況下有什麼弊端?在世界各地、各種機構,有什麼組織的創新嘗試可以引入大學之中?舉例來說,有些大學的系主任是輪流擔任,有些是教授選舉,有些則讓校長有否決權 — 大學人事與組織制度可以有多元性,有多元性,就有選擇、創新、優化的研發究間。

五、教學與評量方式的研發

今天,絕大多數大學課程的內容,仍是老師講、學生聽、寫報告、考期中期末考…這樣的架構。這樣的架構格式,對於培養學生成為這個學校所許諾的人才,具有多高的效能?有沒有更有效能的方式?

如果教育是大學的「主業」,關於創造更有效的教學法、更有效益的師生互動、更合適的評價模式…當然該是不能缺少的研發重點。而大學也應該把自己在教學上的創新與效果,視為招生,訴求市場的重點。

大學該重視的「研發」不該只是各知識領域類門的學術研究,不該只重視「確認老師們有資格」的競爭門檻。大學作為一個教育構構,更該重視的研發該是關於更精準有效地達成它的本職事務 — 什麼是今日該存在的高等教育、什麼是這所學校應該承諾與達成的高等教育?人才培育的目標是什麼?又如何革新教育系統、課程架構、人事組織、教學評量等各方面達到教育目標?

大學如果沒有設置及重視對自身本職的研發職能,隨著時間過去,大學會愈來愈像是在 21 世紀紐約街頭行走的馬車一般地不合時宜。

 

加入好友

(Visited 5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