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氣候】當我們談及時光尺度—Gonna Live Forever

分享至

人間氣候的前世今生‧第二講 特稿

 

Haeckel_Thalamophora_12(wiki.ja)
有孔蟲的圖畫:"Thalamophora" from Ernst Haeckel's , 1904

■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說,人是一種向死的存在(being-towards-death)。奇怪的是,我們卻彷彿像是可以永遠不朽一般的生活著,思考未來的事情。

撰文 ∣ 趙澤華(台灣大學地質學系四年級)

英國Oasis(綠洲樂團)有一首名曲叫作〈Live Forever〉。裡面有句歌詞是We’re gonna live forever。台下的少年少女們揮舞著雙臂(我得承認我也是其中之一),恣意地隨著節奏搖擺,縱聲唱著:「Gonna live forever !」那一刻,我打從心底湧上一股強烈的想像,讓我認為我真的可以live forever。

可是如果生命真的拉得夠長,拉長至那天,可以親眼目睹山無稜,天地合,萬物百態的興衰變化呢?我根本沒有想過,因為當演唱會結束時,沸騰的想像就會漸趨冷卻,回歸沉寂。想像,終歸是想像。畢竟沒有人能夠永遠存在。

但是這一切已經因為地球科學的發展而有所不同。雖然人類無法永遠存在,卻利用了另外一種方式,以一種科學占卜師的姿態,永遠存在於這個從不間斷的時間洪流之中。透過地球科學研究方法,回顧與預測了地球的過去與未來,當我踏入「探索講座-人間氣候的前世今生」的會場時,我就知道我將進入一個無邊無際的,成真後的幻想空間。

有關時間尺度的問題

陳明德教授告訴我們,科學家可以做到長時間的氣候預測,幾百萬年的時間尺度對科學家來說稀鬆平常;而短時間的氣象,如隔天的天氣卻無法百分之百的掌握。而你知道人太渺小,太過巨大無法掌握的觀點或想像,容易吞噬我們的感覺神經,所以讓人對於太過長遠的未來毫無感覺。儘管現在氣候議題,比如說全球暖化等等十分的熱門,但對於多數人而言,仍然是一則淹沒在擄人勒贖、百貨公司周年慶婦女們擠破頭的新聞之中。所以你沒有感覺,因為這個幾百萬年的時間尺度太遠、太長、太久,而人又太過渺小無法想像的關係。

如果生命不用拉長,就可以看到那些未來與過去,會不會讓人稍微回過頭看,看看這個美麗的星球的故事?

而科學幫我們拓寬了視角,透過海洋記錄如冰芯(ice core)、有孔蟲(foraminifer)、珊瑚礁(coral),諸如此類的古海洋氣候溫度計的同位素定年,可以得到一個極有規律的地球氣候變化頻譜,顯示了地球在幾百萬年前,便一直處於間冰期與冰期的交互替換之中,而未來地球的氣候也會朝著這個周期行走,而現在的地球正處於較於溫暖的間冰期。在演講之中,演講教授也為目前十分火熱的全球暖化議題,提出跳脫政治說法之外的,一些科學界的諸多說法,同時也釐清了對於「溫室效應」與「全球增溫」這兩個名詞的混用,這其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溫室效應代表了溫室氣體吸收輻射能且把熱量固定在大氣層之內的功能,是讓生物在地球上繁榮演化的一種不可或缺的效應,而全球增溫是指近年以來,由許多科學研究歸納得出到地球溫度因為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急遽增加而不斷上升的結果。

從冰川來的訊息

muir_glacier
冰川今與昔:從攝影作品中可以看出美國阿拉斯加謬爾冰川前後六十年的改變

不過科學界不會只有一種聲音,在這之時諸多對這個結論的質疑不斷提出,根據聯合國IPCC的研究報告,地球溫度比較起一千多年前(1000 A.C)增加了攝氏二度,於是各國對於環保的警覺開始甦醒,把罪過全部推向我們設想出的兇手──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的增加是不是真的已經造成了全球暖化呢?根據地球歷史中顯示的冰川體積變化與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變化兩者的對比,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是受到冰川體積變化所影響。也就是說,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是被動而非主動,所以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影響了全球氣溫,使得冰川融化的說法,在目前科學界中仍是個大問號。而同樣引起爭議的還有溫度比起過去增加了攝氏二度這個說法,有人質疑數據的處理、可信度、誤差等等,光是在科學界中就沒有一個大家都能同意的說法。

可是科學結果的妥協,真的能夠掩蓋真相嗎?絕對不是,透過古代寫生畫家記錄的冰川面貌,比較起現今的冰川,我們可以發現冰川體積的確是在漸漸縮小的。換句話說,無論造成暖化的真正原因為何,暖化的確是在進行式中,而全球升溫所造成的生態改變,還有人類生存的空間等等的問題絕對不容小覷。而冰期與間冰期的週期到底是多少?地球還會繼續暖多久?除了地球化學與地球物理方法,還有一些天文科學家,利用計算太陽傾角、離心週期率等等,與地球科學的結果做了一個巧妙的結合與印證,科學家預測了地球終將會邁入冰期,而在這之前地球最少還會暖上一萬六千年。

我不必 live forever,永遠之後的景象已經在我面前展露無遺。而在我渺小、有限的生命裡,可以經受得起這個地球的改變,能有多少?

 

for CASE 人間氣候的前世今生演講「氣候變化的衝擊與省思‧從深海看長期氣候」

作者簡介

常常被問道地質系在做什麼但都從不認真回答。經過四年地球科學的大時間尺度轟炸,結果也沒有讓個性變得比較大器。本體十分懶散但時常參加一些違背本性的事情,個性差但基本上是好人。

 

延伸閱讀:數十年來冰的變化圖庫(NOAA)

責任編輯:MissZoe

(Visited 59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

4 thoughts on “【人間氣候】當我們談及時光尺度—Gonna Live Forever

  • 2010 年 04 月 28 日 at 11:24:17
    Permalink

    附註:Live Forever在1994年發行。
    live forever 封面

    Reply
  • 2010 年 04 月 28 日 at 17:12:35
    Permalink

    我的通識課第一堂就是談視野(scope)。
    雖然我大學以前最突出的科目一向是文科,但是我從來不後悔學了科學。主要原因就是科學打開我的視野,讓我心靈倘佯馳騁的神遊空間,實在太寬廣而且有啟發性。

    Reply
  • 2010 年 05 月 08 日 at 10:09:20
    Permalink

    很想去听听这个讲座,可惜地点离我太远太远了 只能通过这些言简意赅的文字 获取一些信息

    Reply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