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的Bouba/Kiki效應

分享至

■當我們看到一個陌生人的臉時,可能會因為這個人的臉型而對他的名字有所預期喔!

撰文|林雯菁

圖一:哪個是bouba,哪個是kiki?
Credit: Bendž (CC BY-SA 3.0)

這裡有兩個圖形(見圖一),一個是“Bouba”(發音類似於“布吧”),一個是“Kiki”。各位覺得哪個是“Bouba”、哪個是“Kiki”?

事實上,多數人(某些實驗中甚至有高達95–98%的實驗參與者)會回答左邊的是 Kiki,右邊的是 Bouba,即使大家都不知道 Bouba 或 Kiki 是什麼東西。這個效應就叫做「Bouba/Kiki effect」。

Bouba/Kiki 效應最早由德國心理學家沃爾夫岡·苛勒(Wolfgang Köhler)於1929年所指出,不過他一開始使用的是 maluma 和 takete 這兩個和 bouba 或 kiki 一樣無意義的詞彙,實驗對象為西班牙語使用者。除了英語和西班牙語使用者以外,這個現象亦存在於斯瓦希里語(Swahili,非洲語言中使用人數最多的一種)、義大利語、法語…等多種不同語言使用者身上。而且兒童至少從兩歲半開始就已經有這種反應(甚至有研究者認為四個月大的嬰兒就有),遠在納米比亞鮮少與外界文化有所接觸的辛巴部落的人也有這種反應。

所以,導致 Bouba/Kiki 效應的原因為何?一種說法認為,這是因為我們的視覺、聽覺、和運動系統之間的連結所致。左邊的圖形形狀彷若長有尖刺,而且線條會突然大幅度轉彎,但右邊的圖形擁有圓滑的外型。kiki 或是 takete 這類詞彙的聲音的特性,再加上發出這類詞彙時我們的舌頭、嘴唇必須做出快速而又大幅度變換的動作,似乎與左邊圖形的視覺特徵不謀而合。同樣的,bouba 或 maluma 這些聲音聽起來較為圓滑、連續,發音時嘴唇也必須做嘟嘴狀,與右邊圖形的特徵較為吻合。因此,多數人才會認為有尖刺的圖形是 kiki 而圓滑的圖形是 bouba,不過這只是多種推論中的其中一種。

除了幾何圖形外,Bouba/Kiki 效應能夠延伸到別的地方嗎?比方說,人的長相?

圖二:Sidhu與Pexman在2015年的一個實驗中所使用的圖片之一。這是剛抵達地球的外星人。初來乍到的外星人們,為了盡快融入地球人的生活,想取個英文名字。大家來幫他們挑名字吧!Credit: Sidhu and Pexman (CC BY 4.0)

在討論人類的長相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外星人的長相吧。2015 年時一項研究使用了圖二的圖和幾個英文名字做為實驗用的材料。實驗參與者被告知,這些圖形是外星人的剪影,他們必須為外星人取地球名字。參與者會同時見到兩個外星人的剪影(見圖二)還有一個英文名字,他們必須決定哪一個外星人比較適合這個名字。在實驗所使用的英文名字中,有一半是和 bouba 同類的,像是 Bob、Leo、Mona;還有一半是和 kiki 同類的,包括 Kirk、Kate、Tate…等等。

實驗結果顯示,參與者較傾向於把 Bob、Leo、Mona 這類名字分派給外型圓滑的外星人,而 Kirk、Kate、Tate 這類名字則多被分派給外型充滿銳角的外星人。顯示並非只有在無意義詞彙可以觀察到 Bouba/Kiki 效應,連名字也可以。而且在另一個實驗中,研究者使用法國名字請法國的參與者進行相同的實驗,也得到同樣的結果。表示「名字的 Bouba/Kiki 效應」(或是 Bob/Kirk 效應)很有可能也是世界共通的。

圖三:大家覺得誰是Bob,誰是Kirk?
圖片取自Barton and Halberstadt 2017之論文。

前面提到的實驗用的只是外星人的剪影,跟一開始的幾何圖形沒有太大的差別,如果我們用人的臉來進行實驗呢?比方說,一張圓圓的臉和一張削瘦的臉(圖三),大家覺得哪個叫做Bob、哪個叫做Kirk?

在一項新研究中,研究者使用了真人的臉、以電腦合成的臉、以及名字作為實驗材料。這些臉可能具有寬額頭、豐唇、圓臉頰,或是窄額頭、薄唇、臉型削瘦等兩種截然不同的特徵。至於名字,一樣包含發音聽起來「圓滑」,像是 Joe 或 Paul,和聽起來“有稜角”,像是 Mike和Kirk 等兩類名字。參與者每次會見到一張臉和六個名字,他們必須依照合適程度將六個名字排序。果不其然,參與者認為聽起來圓滑的名字和圓圓的臉最為相襯,而聽起來有稜有角的名字適合的則是兩頰削瘦的臉。

接下來,研究者問了更進一步的問題:一個人的臉部特徵和他的名字「一致/不一致」會不會影響人們對他的喜好程度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有一個陌生人的臉型和他的名字一致(比方說,圓臉的Bob),當參與者得知此人的名字後,參與者對他的好感度便會上升。不過如果這個陌生人的名字和臉型不一致(比方說,圓臉的 Kate),就不會出現這個現象了。不只如此,參議員候選人的得票數也會受名字和臉型一致與否所影響喔!那些名字和臉型被參與者評為極度一致的候選人,得票率高於名字和臉型非常不一致的那群候選人。

簡而言之,Bouba/Kiki 效應不只存在於幾何圖形和無意義詞彙之間,尚可見於臉型和名字之間。更有甚者,一個人的名字與其臉部特徵一致與否,還會影響其他人對這個人的喜好程度。

 

參考文獻:

  1. Barton, D. N., & Halberstadt, J. (2017). A social Bouba/Kiki effect: A bias for people whose names match their faces.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1–8. doi:10.3758/s13423-017-1304-x
  2. Sidhu, D. M., & Pexman, P. M. (2015). What’s in a Name? Sound Symbolism and Gender in First Names. PLOS ONE, 10(5), e0126809. doi:10.1371/journal.pone.0126809
  3. Sidhu, D. M., Pexman, P. M., & Saint-Aubin, J. (2016). From the Bob/Kirk effect to the Benoit/Éric effect: Testing the mechanism of name sound symbolism in two languages. Acta Psychologica, 169, 88–99. doi:10.1016/j.actpsy.2016.05.011

--
作者:英國倫敦學院大學(UCL)認知神經科學博士。研究人類行為的腦神經機制。喜歡在《Wen-Jing的科學文獻報告》上與大家分享地球上最新的科學新知。

 

加入好友

(Visited 425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