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何影響科學研究與其政策

分享至

15678522659_4882ba91bc撰文|王鈺雯

2007年5月,在一次討論糖尿病的專業演討會後,凱薩醫療機構的克莉絲汀·卡恩斯 (Cristin Kearns) 博士回家整理總是會被塞到懷裡的一些小手冊、宣傳單等等。其中有一本膳食建議引起了她的注意。一份美國糖尿病教育計畫(National Diabetes Education Program)製作給糖尿患者及家屬的飲食建議,內容只有:多吃纖維、少用飽和脂及避免高鹽食物;隻字未提醣類的攝取管控。這與直覺相駁的內容引起了卡恩斯博士的興趣,所以她自費印了許多解密的檔案,同時申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醣科學中心的博士後,並與該中心的施密特 (Laura A. Schmidt) 教授、及同樣隸屬於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煙草控制研究和教育中心的格蘭茲(Stanton Glantz)教授合作。在研究1957至1971年間、共計346份解密文件後,2016年月12日於《美國醫學會期刊:內科學》(JAMA Internal Medicine) 發表一篇論文:討論美國製糖業如何把心臟相關疾病成因的推論推給飽和脂肪[1],尤其是對於高血壓及高膽固醇的成因,進而引發各界強烈關注。

論文內容揭露了製糖業長期如何運用各種方式來確保糖類的銷售,包含影響科學研究、政策制定,尤其是弱化大眾對於過度實用糖類所造成危害的認知。整個策略的步驟如下:

(1)成立研究組織,例如成立糖業研究基金會 (Sugar Research Foundation);
(2)贊助產業相關研究,包括贊助基金會成立的醣類研究所,以及三位已故哈佛大學公衛營養的教授。目前糖類產業在研究的方向上主要有三個:糖尿病、心臟病及牙齒保健。
(3)與政策決定者建立「良好」關係;
(4)用贊助所得的研究資料說服政策決策者。

從50年代開始,心臟病便是一個在美國男性中極具威脅性的疾病,因此促使了相對應的科學研究。在60年代,科學家們認為冠狀動脈性心臟疾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與飲食習慣相關,有一個派別認為「糖」在飲食的比例高度相關,另外一派則認為「脂肪」更具相關性。製糖業開始感到威脅,除了成立醣類研究所,也贊助一些大學院校教授的合作。由於早期教授的研究資金來源並無公開必要,也不存在利益迴避的違法贊助問題,少有人關注到這點。

起初,製糖業主要的目標是想將人們的注意力轉移到脂肪上,所以大力提倡「低脂飲食可以預防冠狀心臟相關疾病」。他們積極宣傳是若一個人本來食用40%脂肪,為了達成低脂飲食的目的,建議變成20%的脂肪加20%的糖。製糖業不但可以轉移疾病的注意力,還可以增加收益,一石兩鳥。與此同時,糖業決定撥款60萬美金(折合現值530萬美金)對大眾宣傳糖類是膳食中的每日基本能量來源,能使每個人精力充沛的處理日常麻煩事務。

但是在60年代中期,一些「表現出對糖業不友善的態度」的研究引起製糖業的高度關注,尤其是愛荷華大學 (University of Iowa) 醫學院的內科的研究團隊,包含洛佩斯教授 (Alfredo Lopez),霍奇斯教授 (Robert Hodges)和克爾教授 (Krehl)及英國生理學及營養學家尤德金教授(John Yudkin)的研究發現:低脂高糖的飲食依舊會提高血膽固醇;另外,蔗糖對冠狀動脈性心臟疾病的影響幾乎與飽和脂肪一樣重要。為防對製糖業不利的研究有進一步的發展,製糖業邀請了冠狀心臟疾病的專家史塔爾教授(Fredrick Stare)加入醣類研究所的董事會,該教授同時是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NAS)、國家心臟病研究所(National Heart Institude,目前已改名為國立心、肺、血液疾病研究所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NHLBI)及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的成員。接著,透過史塔爾教授接觸了同在哈佛大學的海格斯提教授跟麥葛雷迪教授,前者曾發表關流行病學論文討論「血糖許是預測冠心病更好的指標」。製糖業付給海格斯提教授美金500元(現值美金3800元)及麥葛雷迪教授美金1000(現值美金7500元),請他們編寫論文「回顧那些認為蔗糖代謝相關的文獻」。論文被刊登後還有美金6500元(現值美金48900元)的回報。這個在糖業內部被稱作「226計畫」。

在過程中,糖業的代表曾經表示「我們對於過多蔗糖可能導致代謝失常並產生脂肪這樣的學說特別感到興趣,請務必『著墨』於此學說」。而海格斯提教授回復「我們相當理解對於你們對於碳水化合物(糖類)關注的點,我們會盡其所能」。

雖然在過程中,愛荷華大學的研究團隊進一步的發表醣與高膽固醇相關的證據,迫使海格斯提教授必須重寫幫醣類辯護的論文,但這篇論文依舊在1967年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6]。

這篇名為<膳食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動脈粥樣硬化(Dietary Fats, Carbohydrates and Atherosclerotic Disease)>的文章回顧[6],將重點聚焦於美國飲食中的蔗糖是否會造成冠心病及改善飲食中的蔗糖跟飽和脂肪哪個最能預防冠心病的形成。就流行病學的結果來看,蔗糖的消費程度與冠心病高度相關。並且確實發現使用蔗糖會使正常人的三酸甘油酯跟血膽固醇上升。蔗糖會影響腸胃道微生物的環境,進而影響到血膽固醇。此外,果糖(蔗糖水解後產生葡萄糖與果糖)會影響到三酸甘油酯的杭量,在肝臟產生內源性脂肪。然而,作者們指出,短期內服用大量蔗糖的結果可能不足以採信,因為這與美國人的飲食習慣不一致。於此同時,這論文在提及脂肪造成的影響時,誇大的研究結果的一致性。這篇文章的結論是「無庸置疑的,唯一可以預防冠心病的方法是改善飲食中的膽固醇及用不飽和脂肪取代飽和脂肪含量」

糖業利用這樣的方式「贊助」科學相關研究,所使用的策略與煙草工業如出一轍。事實上,糖業比煙草工業早了將近十年使用這種方法,許多糖業相關人員後來去煙草工業進行類似的操作。糖業操作的結果,影響了冠心病及預防蛀牙相關的政策跟大眾宣傳,直到公開科學資金來源變成政策以後這點才逐漸被人注意、認知跟避免。

參考文獻:
1. Kearns, C. E., Schmidt, L. A., & Glantz, S. A. (2016). Sugar industry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esearch: a historical analysis of internal industry documents. JAMA Internal Medicine.
2. 5th Annual UCSF Global Oral Health Symposium , 2015
3. Bailey, M. (2016). Sugar industry secretly paid for favorable Harvard research. Reporting from the frontiers of health and medicine(STA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statnews.com
4. O’CONNOR, A. (2016). How the Sugar Industry Shifted Blame to Fat. The New York Times, Retrieved from: https:// http://www.nytimes.com
5. McGandy, R. B., Hegsted, D. M., & Stare, F. J. (1967). Dietary fats, carbohydrates and atherosclerotic vascular diseas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77(4), 186-192.

(Visited 27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