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類年專題】重新發現家傳品系菜豆的價值

分享至

■豆類年專題的最後一篇專文囉!你是否對這些豆豆有更深的了解呢?

各種不同品系的菜豆。圖片來源:HortScience.(點開可看大圖)
各種不同品系的菜豆。圖片來源:HortScience.(點開可看大圖)

撰文|葉綠舒

在種子公司稱霸市場以前,各地的農民們透過自行育種、互相分享種子,有了許許多多不同品系的農作物。這些在種子公司出現以後,都被稱為家傳品系(heirloom),用來與商業品系區別開來。當然,身為全球五億人蛋白質重要來源的菜豆(敏豆,Phaseolus vulgaris L.)也不例外。

上圖這些五顏六色的種子,除了最下面右邊數過來的三個以外,都是家傳品系的菜豆;在當時,各地農民們經過試驗與比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頭好,但由於育種相關知識以及/或資本不足的緣故,許多家傳品系並非純品系,造成產量與品質不穩定。

等到種子公司開始有系統的培育新品系,由於這些新的品系產量高、性質穩定,農民們便紛紛改種這些商業品系了。

商業品系的盛行,使我們到了超市,看到的農產品都是一樣的。筆者在國外時,就不曾看過如上圖般五顏六色的菜豆。採用商業品系的好處是貨源、品質都穩定,壞處是我們的食物來源越趨單一化,而一旦有病蟲害發生時,由於僅種植少數品系,若這些品系對這次的病蟲害不具抵抗力的話,造成的損失一定慘重。

近年來,由於有機農業與自然農法興起,使民眾對於家傳品系的接受度大大提高,便也提高了農民種植家傳品系的意願。由2008-2011年,光是明尼蘇達州,有機菜豆的種植面積就增加了三倍;而全國增加了一倍。人們渴望再度品嚐「小時候爺爺種的菜」,使得家傳品系的菜豆價格水漲船高。

但是,種植家傳品系是否真的可以在經濟上對農民有幫助呢?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團隊,為了要了解這件事,針對這些家傳品系菜豆的單位面積產量與產量的穩定性進行研究。雖然過去針對菜豆也曾有零星的研究,但對於不用搭棚架的品系並未進行過。

研究團隊選取了十七種家傳品系,以及三種商業品系(上圖最下排右邊三種)進行比較。所有的品系都在六月一日到十日間種植,於九月下旬到十月初收穫。為了能更加貼近農民的實際需求,所有收穫的種子都在低溫(35℃)下烘乾一夜後,去除雜質與品質不良的種子後再進行稱重。

研究結果指出,雖然平均家傳品系的單位面積產量比種子公司品系少了大約四成,但有些品系的產量僅僅略少;例如左邊第二排最下面的品系 Peregion(PER),產量約為商業品系的87%。而另一種家傳品系 Jacob's Cattle Gold(JCG,左邊第一排最上面),雖然產量僅達到商業品系的63%,但以穩定性來說,卻是所有家傳品系中最穩定的。

當種植在適合的土地上,Peregion 與 Lina Sisco's Bird Egg (LS)的產量會明顯提高;而在不理想的種植環境中,則以商業品系 Lariat (LAR)與 OAC Rex(REX)表現得較理想。

整體看來,家傳品系在產量與穩定性均不如商業品系;不過研究團隊認為,由於家傳品系在市面上的售價較商業品系高出67%,因此仍然是值得農民嘗試的選擇。未來也可嘗試將家傳品系透過自交與選種,進一步挑選出性質更穩定的品種。

參考文獻:Seegarden et. al. HortScience 51(1):8-14, 2016.

--
作者:葉綠舒 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科教中心特約寫手,從事科普文章寫作。

 

加入好友

(Visited 332 times, 1 visits today)

分享至
views